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178301
大小:54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2-06
《角形轴承箱加工工艺及粗铣两小平面夹具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需要图纸请联系QQ174320523图纸另付费目录摘要2关键词2第1章绪论31.1课题背景31.2夹具的发展史31.3小结4第2章零件的分析52.1零件的作用52.2零件的工艺分析5第3章工艺规程的设计7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73.2基准的选择73.3工艺路线的拟定7第4章夹具设计104.1机床夹具设计的概述104.1.1机床夹具简介104.1.2机床夹具的组成104.1.3机床夹具应满足的要求114.1.4铣床夹具的组成、设计特点和要求114.2问题的提出124.3夹具的设计124.3.1定位基准的选择124.3
2、.2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124.3.3定位元件的设计144.3.4定向键与对刀装置设计164.4定位误差分析174.5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184.5.1夹具体的毛坯结构184.5.2夹具体外形尺寸的确定194.5.3夹具体的找正基准204.5.4夹具设计小结214.6切削用量与基本工时21结论22参考文献2423需要图纸请联系QQ174320523图纸另付费摘要该毕业论文首先进行了对角形轴承箱的零件分析,通过对角形轴承箱零件进行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其零件工艺分析、毛坯制造形式、毛坯制造方法、基准选择、工艺方案路线
3、的确定等相关内容;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经过与指导老师协商,决定设计第六道工序——粗铣两小平面的专用铣床夹具。本夹具将用于X5032立式升降台铣床,刀具为套装直齿三面刃铣刀,对角形轴承箱两个小平面进行铣削加工。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根据所给的角形轴承箱的零件图、技术要求和加工批量及设备,通过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和掌握了的机械工艺及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运用了这些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角形轴承箱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工序六的专用夹具的设计。整个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简便、高效、经济
4、”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关键词:角形轴承箱加工工艺专用夹具23需要图纸请联系QQ174320523图纸另付费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机械制造工艺正向着高质量、高生产率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的出现,已突破传统的依靠机械能、切削力进行切削加工的范畴,可以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复杂的型面和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数控机床的问世,提高了更新频率的小批量零件和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的生产率及加工精度。特别是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
5、使工艺过程的自动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世纪末期以来,现代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工具(含夹具、刀具、量具与辅具等)在不断的革新中,其功能仍然十分显著。机床夹具对零件加工的质量、生产率和产品成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无论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中,夹具都是重要的工艺装备。1.2夹具的发展史夹具在其发展的200多年历史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夹具在工件加工、制造的各工序中作为基本的夹持装置,发挥着夹固工件的最基本功用。随着军
6、工生产及内燃机,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夹具逐渐在规模生产中发挥出其高效率及稳定加工质量的优越性,各类定位、夹紧装置的结构也日趋完善,夹具逐步发展成为机床—工件—工艺装备工艺系统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夹具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夹具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率。在现代化生产的今天,各类高效率,自动化夹具在高效,高精度及适应性方面,已有了相当大的提高。随着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的发展,现代夹具的自动化和高适应性,已经使夹具与机床逐渐融为一体,使得中,小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逐步趋近于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的水平。这是夹具发展的第三个阶
7、段,这一阶段,夹具的主要特点是高精度,高适应性。可以预见,夹具在不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趋势将是逐步提高智能化水平。23需要图纸请联系QQ174320523图纸另付费1.3小结一项优秀的夹具结构设计,往往可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使产品的加工质量得到极大地稳定。尤其是那些外形轮廓结构较复杂的,不规则的拔叉类,杆类工件,几乎各道工序都离不开专门设计的高效率夹具。目前,中等生产规模的机械加工生产企业,其夹具的设计,制造工作量,占新产品工艺准备工作量的50%—80%。生产设计阶段,对夹具的选择和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丝毫也不
8、压于对机床设备及各类工艺参数的慎重选择。夹具的设计,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对夹具的正确使用,维护和调整,对产品生产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我个人而言,希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今后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通过设计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能力所限,设计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指导老师给予批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