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71550
大小:2.02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4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区域地理月度竞赛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结合材料回答1—2题1、以下关于区域及区域类型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B.区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特征互不相同C.高原区和平原区应该属于均质区,是根据地势的高低来划分的D.功能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综合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区域发展
2、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往往以技术的进步为基础B、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C、人地关系渐趋复杂,从基本协调走向明显不协调D、资源枯竭、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区域的发展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4题4、有关图中从I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减小,枯水期流量增大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增大,冬季流量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为促
3、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A、从重工业想轻工业方向发展B、从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C、由原料指向型向技术指向型工业发展D、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6、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为避免矿竭城衰,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B、外迁城区人口,以迁减压C、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D、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下图中甲、乙为两个岛屿。读图,回答7-8题7、甲、乙两个岛屿的共同点是A.地形都是由山地丘陵为主B.夏季均降水丰富,均盛
4、行西南季风 C.植被覆盖率均较高,均达到一半以上D.受地形影响河流有中部地区流向四周8、近年来,乙岛发展成为所在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B.优越的气候条件 C.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D.廉价的土地价格读“世界两个国家局部示意图”,回答9-10题9、对甲、乙两城市所在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国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均与西风带有关B.两国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两国东岸附近海域都有寒流流过D.甲国气温年较差远小于乙国10、甲、乙两地附近的农业类型分别是A.小麦和
5、林牧业、混合农业B.水果和灌溉农业区、混合农业C.小麦和林牧业、大牧场放牧业D.水果和灌溉农业区、大牧场放牧业11、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
6、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13、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A、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B、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C、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D、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砍伐林木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据此,回答14-15题14、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我国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自东
7、向西依次递减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15、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通过对牧童在草原上放牧时对牧草的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这一形象的借喻,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经济模式,是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牧童经济。16、下列行为方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伏季休渔发展渔业B、南水北调
8、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发展农业D、低碳经济发展工业17、2005年下半年,我国部分地区石油供应紧张。专家认为,作为石油替代产品的生物能源和生物乙烯、聚酸乳等产品,是中国未来能源和石油替代产品的希望所在,发展生物能源可极大地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据此回答:发展生物能源是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处有()①可促进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③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④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