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66112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04
《1、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答:体育教学法是师生共同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1)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
2、式”教学,即一节课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传统的体育课每课必坚持列队练习。2)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去全面发展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新课程赋予运动技能教学新的内涵,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不是以培养运动员、运动健将为目的的。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重视育人功能。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
3、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常用的方法有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2、体育教学方法概述是什么?答:关于体育教学方法涵义的界定,以前苏联学者科里亚科索夫斯基主编的《体育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在体育教学中的所谓教学法,应当是指教师和学生所借以达到既定目的的那些方法”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学者金钦昌在其主编的《学校体育理论》中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实施的工作方法
4、。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吴志超、刘绍曾等在《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中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属于体育教学法的范畴”。吴锦毅、李祥主编的《学校体育学》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尽管中外学者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定义界说不尽相同,但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到各学派之间存在一些共性特点: 1)体育教学方法要服务于体育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体育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密切联系;3)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中师生双方行为动作的总和体系
5、;4)体育教学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基于上述认识,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完整表述应反映出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的内在本质联系,以及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关系,此外还应考虑“方法”这一概念的规定性,即方法是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和。据此,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和。体育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工作方式或称教师的“教法”,它也和教学过程一样,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是教师的教法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法”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体育教学方法形成之后,它的相对独立性与稳定性,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中起到桥
6、梁和中介的作用。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基于对我国教育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理解,以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认识,在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时,主要依据以下的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自身也存在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问题。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
7、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许多教育家和教师注意到了传统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