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理论参考资料

呕吐哕理论参考资料

ID:7060382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03

呕吐哕理论参考资料_第1页
呕吐哕理论参考资料_第2页
呕吐哕理论参考资料_第3页
呕吐哕理论参考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呕吐哕理论参考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呕吐哕理论参考资料1.关于呕吐哕的概念《内经》中没有“呕吐”之名,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灵枢•经脉》中称“呕”、“呕逆”。张仲景是最早提出“呕吐”之名的,他在《金匮要略》中列“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专篇论述,并首次提出“干呕”之名。古代认为呕与吐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呕吐》指出:“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哕;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是以干呕则曰食谷欲吐,及吐则曰饮食入口即吐”。李东垣则认为“声物兼出者”为呕;“物出而无声者”为吐。朱震亨则以呕吐并称,他指出:“凡有声

2、有物谓之呕吐”。由此可见,呕与吐虽有区别,然而后世并不强加区分,目前临床也是视呕吐为一证,不去进行细微的鉴别。但古代医家中亦有将呕与吐分别论述者,如李中梓《医宗必读•呕吐哕》说:“古人以呕属阳明,多气多血,故有声有物,血气俱病也。吐属太阴,多血少气,故有物无声,血病也”。“哕”义古今词义有异。从《灵枢•杂病》对于“哕”治疗方法的描述可知,“哕”义为呃逆。如“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伤寒杂病论》从《内经》之说,认为“哕”即“呃逆”义。如“哕逆者,橘皮竹茹

3、汤主之。”“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等,根据分析,文中言及之“哕”当是呃逆之义。至南北朝,“哕”义开始逐渐衍变为“干呕”义。据李玉清考证,《小品方》“热病门”中有“疗伤寒呕哕方”,后人将“呕哕”视为一个词,而非两个词,此时“哕”开始发生转变。(李玉清.“哕”义衍变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108-110)唐代时“哕”义比较广泛,既有呃逆义又有呕义。如唐•皮日休《二游诗•

4、徐诗》有云:“有此竞苟荣,闻之兼可哕。”从诗意可知“哕”义为干呕。但也有医家认为哕即“呃逆”者,如《诸病源候论》中关于“哕候”之病机采用的是《灵枢》中关于“哕”(既呃逆)病机之论述,《外台秘要•霍乱及呕吐》对哕的病机描述及“但闭气抑引之”、“痛抓眉中央闭气也”、“以物刺鼻中,若以少许皂荚屑内鼻中,令嚏则差”、“饮新汲井水数升佳”等治哕方法可知,此书的“哕”义仍为呃逆。宋金元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呃逆论》中首次将《内经》所论之“哕”称为“呃”。元•王好古在其著作《此事难知•阳明证》中云:“呕吐哕

5、胃所主各有经乎……有太阳、阳明、少阳三经之别,以其气血多少而与声物有无之不同,即吐属太阳,有物无声……呕属阳明,有物有声……哕属少阳,无物有声”。文中的“哕”释为“干呕”。此时,“干呕”成为“哕”的主要词义。明清以降,有医家甚至将“呃逆”称为“咳逆”、“哕逆”等,不知“呃逆”即古之“哕”者。如《本草纲目•呃逆》以咳逆为呃逆,其谓:“呃逆,……其气自脐下冲上,作呃呃声,乃冲脉之病,世亦呼为咳逆,与古之咳嗽气急之咳逆不同,朱肱以哕为咳逆,王履以咳嗽为咳逆,皆非也”。《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

6、利病脉证并治》注曰:“哕即干呕,因其有哕哕之声而无他物,故不曰干呕,而曰哕逆,属气上逆为病也。”然亦有博学之士及注《内经》者以“哕”之古义为呃逆也,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呃逆》曰:“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2.关于病因病机《内经》对呕吐的病因病机已有很详尽的论述,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伤寒论》承《内经》之说,其关于呕吐的叙述包括呕吐、欲呕吐、呕多、呕逆、吐逆、吐脓血、吐涎沫、吐蛔等,均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实证呕吐有外邪侵袭、水饮内停、邪热内郁、寒热错杂等,总病机为胃气壅滞,失于

7、和降;虚证呕吐多在三阴病,在脏腑则以脾、胃、肾为中心,病机表现以阳虚、气虚、阴盛为主。如“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此为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水气不行,饮邪上逆,导致胃失和降而致水入则吐。又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此呕吐为阳虚阴盛,寒气上逆于胃所致,等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脾胃病诸候•呕吐候》指出:“若风邪在胃则呕。膈间有停饮,胃内有久寒,则呕而吐”,进一步说明呕吐的发生,既可因外邪犯胃引起,亦可由内伤

8、或停饮所致。朱丹溪提出痰火亦是呕吐的致病原因,如《丹溪心法•呕吐》曰:“胃中有火与痰而呕者”。明代张介宾提出呕吐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杂证谟•呕吐》曰:“所谓邪实者,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内逆,或以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所谓虚者,……必胃虚也。”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呕吐哕》提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致呕吐之说。《伤寒论》中认为哕的病机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如“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久则谵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