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

浅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

ID:7045849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02

浅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_第1页
浅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_第2页
浅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析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摘要: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因削藩导致四叔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但在城破后结局语焉不详,建文帝就此下落不明。几百年来人民的猜疑主要有隐居说、自焚说、外逃说和削发为僧说。但本人认为建文帝逃亡湖南新田武当山为僧了,种种迹象和历史证据皆有证明。关键字:建文帝朱允炆隐居自焚外逃为僧新田武当山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恭闵惠皇帝讳允炆。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吕氏。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昼夜不暂离。更二年,太子薨,居丧毁瘠”。(《明史》卷四本纪第四)洪武

2、三十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为建文帝。“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明史》卷四本纪第四)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关于建文帝的去向,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体现在《明史》中对建文帝于城破后结局语焉不详,只说他“焚内宫”。但因明成祖朱棣曾经三次修改《太祖实录》,其所修的《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所质疑就不言而喻。主要有四种说法:隐居说。根据方孝孺的事先安排,建文帝命人

3、在皇宫纵火,制造自焚假象。建文帝带着马皇后,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及近待郑洽等22人,从西门从容而出。从秦淮河坐船出南京至苏州沿京杭大运河到杭州,再沿富春江经兰溪一直到达航线终点-永康。自焚说。“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史》卷四本纪第四)同时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靖难之役”兵临南京城下,内城投降,不得已下令焚宫,跳入火中自焚。燕王追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

4、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外逃说。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产生过怀疑。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明成祖也怀疑朱允炆逃到海外避难,怕他将来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派郑和下西洋暗中侦察建“欲寻踪迹”,以杜绝后患。派。(据《明史》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削发为僧说。“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恩知府岑瑛闻于朝

5、。按问,乃钧州人杨行祥,年已九十余,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续封帝后,及加庙谥,皆下部议,不果行”。(《明史》卷四本纪第四)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它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

6、乐观西房会集。”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但他的真实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为逃脱追捕,《明史纪事本末》曰:“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永,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第。”最后,建文帝来到新田县古洞石羊的南国武当山上当了和尚。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渊源的。一南国武当山由来玄武最初是随着“四象”崇拜进入道教神系,充任四方守护神中的北方之神。由于北极太乙紫微垣在中国传统信仰中地位很高,因此,道教很早就设立北极紫微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而作为北方星神的北宫玄武,

7、约在五代之前已被纳入北极紫微大帝神系,并逐渐脱离四象系统,成为紫微大帝的四大神将之一。“武当”之义,为“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名。南国武当山,据山上碑刻记载,在宋以前已在山顶建有玄帝殿,山腰还存寺庙遗址,到明清时散布在登山古道旁的“重修武当山路碑记”就达十余块之多,一般二十年一小修,五十年一大修,山下的百姓数百年乐此不疲。可见新田县古洞石羊的南国武当与道教文化情节深厚。二.建文帝到此避难的推断(一)《明史·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