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会考复习必修1成语、病句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既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文化氛围的熏陶,还忘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之中,在大自然的美中,发现了人的灵性。B.据记载,戴望舒在生活过的杭州巷区中曾见过住在他附近的前清宰相后裔中的一个女孩,所以,有人说”丁香姑娘”指代作者曾经遇到过的那个少女。C.轻吟慢诵《再别康桥》,将会使人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之中,感受到他那欲别不能的缠绵情意和故地重游的一段思绪。D.真情,对人在精神上的影响是久远的,从而生命历程出现转机。解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既”改为”不仅”。C项,语序不当,将”欲别不能的缠绵情意”与”故地重游的一
2、段思绪”调换。D项,偷换主语,把最后一句改成”从而使其生命历程出现转机”。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艾青正是具备了”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的素质,他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故而描写绘声绘色,惟妙惟肖。B.大堰河宛如一位生活怡然自得的家庭主妇,她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C.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都是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中流露出来的。D.虽然我们只学习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诗,但管中窥豹,他的诗歌的艺术性和内容的深刻性足以令我们肃然起敬。解析:A项,”惟妙惟肖”,形
3、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应改为”栩栩如生”。答案:A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D.艾青是个烟民,而且烟瘾还蛮大。他的许多诗情佳构,说不定就是来自”云雾”之中。有时他顺手拿起烟盒,用笔在上边写了几个字,谁能知道未来一首优秀诗篇,不是来自这随手记下的字迹呢?解析:A项,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D.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解析:B项,”翻云覆雨”为贬义词,不妥,应为”叱咤风云”。答
5、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听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B.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具体地阐述了教育应该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他说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个部分,教育相应应该分为情育、智育、意育三个部分。C.广东官话是梁启超最”本土”的语言,这种语言不用斟酌应该用哪种语法,句式,梁启超直接从内心迸发出来的,不需要用语言的修饰来完善。D.梁启超晚年在清华研究院做学问时,常常在家中”据案高吟”,而室内陈设极为简朴,这种到老不改的治学精神,委实令人感佩。解析:A项,主语残缺,第一句改成”听过这演讲的人”。B项,语序不当,最
6、后一句”情育、智育、意育”改成”智育、情育、意育”。C项,中途易辙,第三句的主语和前面的主语不一致,可改成”这种语言是直接从梁启超内心迸发出来的”。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战期间,纳粹有组织地实行了对600万犹太人种族灭绝计划,这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主要是在俄国和德国之间的东欧国家进行的。B.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想到当年这里曾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参观者便会不寒而栗。C.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正确的审美观,加上对新闻特点的正确把握,学习新闻时就会驾轻就熟,能够比较容易地领会文章的内涵。D.事实上,被我们诗意地
7、美化为”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春运潮,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实乃有不由自主的被迫感。解析:D项,”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应是”身不由己”。答案:D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B.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