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040494
大小:1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02
《2014届(岳麓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考纲】(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考点突破典例讲练】考点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出现的[来源:学科网ZXXK]原因[来源:学科网]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代[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经济因素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
2、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因素瓦解,周王室衰微阶级关系“”的崛起思想文化教育学术下移,学在(孔子办私学)主要流派时期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道家《道德经》主张“而治”难易、福祸等是可以和依存的。(朴素的思想是其思想精华)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墨家“”“”“”法家以治国(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儒家见下面内容历史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考点对应题例1(2005江苏)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实际上就是指孔子“仁”的学说,对比各项不难判断。贵贱有“序”和“有教无类”分别是其“礼”的学说和教育思想。例2(2007.广东·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解析:结合儒家学说特征判断。孔孟学说主要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A考点对应题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忠恕”④“正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列孔子主张中能体现出“民本"思想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正名”3.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提倡的
4、个性教育最有借鉴意义()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D.“当仁不让于师”汉代儒学西汉《春秋繁露》把、思想糅合到儒家之中,形成新儒学体系。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需要,提出“”和“,”主张 2.为了加强,提出“”、“”、“” 3.为人处世标准:提出“”。有利于巩固,维护统治秩序。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起用参与国政2.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3.兴办,设立郡县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结果: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逐渐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考点对应例题例1(2004·上海)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日:“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5、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解析: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本题解答注意分析历史背景,汉武帝要求建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董的观点自然符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答案:D例2(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A项表述属于宋明理学。B、D两项不合史实。答案:C
6、考点对应训练1.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废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哪一思想()A.“大一统”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假设西汉太学生在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A.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B.儒学成为立国之本C.儒学在地方上得以推广D.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B.思想上的一统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C.促
7、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点在吸收、的一些思想后,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北宋程颐程颢(二程)1.“”是万物的本原,世界先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2.“天理者,人伦也”,天理就是纲常道德3.认识论:提出“”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四书章句集注》1.强调“,”2.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在于明道德之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居于的官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