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

【案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

ID:70206283

大小:47.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1-17

【案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_第1页
【案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_第2页
【案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_第3页
【案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_第4页
【案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本堂课的设计是以个性化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的。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和改组,个性化地处理教材使职中的学生更便于接受和理解。为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课堂结构个性化,让学生在探究中展现个性,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

2、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1、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基本上掌握了通项公式,会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解题,因此只要简单地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就可引入新课;2、几何能直观地启迪思路,帮助理解,特别是对于职中类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处于模糊阶段,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

3、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学习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地观察、讨论、归纳、反思来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2)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2、能力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

4、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5页-----------------------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四、教学重点、难点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2、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复习师: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知道了“公差

5、d=,通项公式an=”(见黑板)生:(回答黑板上的问题)(2)故事引入师: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怎样求?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起数列求和,我由地想起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神述求和”的故事。高斯在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1+2+3、、、、、+99+100”高斯稍微想了想就得出了答案。高斯到底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呢?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来挑战高斯。生:5050师:看来我们班还是有不少高斯的。继续努力,说不定将来也成了数学家。下面请这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生:(说明如何进行

6、首尾配对进行求和的。)师: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首尾配对求和的确是一种巧妙的方法。不过,对于以下的题,“例:求等差数列8、5、2、、、、的前20项的和”这种方法可就没那么方便了。因此我们非常迫切地需要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5页-----------------------2、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一师:下面我们从一个稍稍简单一点的等差数列来推导探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生观察幻灯片上以等差数列逐层排列的一堆钢管。)师:如何求?生:利用刚才的方法.(略)师:

7、想一想,除了刚才的首尾配对求和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设想,如果将钢管倒置,能得到什么启示)生:每一层都和上一层是一样多的。一共有8层,所以为8×(4+11),但一共有两堆,所84(11)以为s82师:那如果如下图所示共有n层,第一层为a1,第n层为an,请大家来猜想一下这个呈等差数列排列的钢管的总和sn等于多少?n(a1an)生:sn2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一起来证明一下。板书:sna1a2a3⋯an即sna1(a1d)(a12d)⋯[a1(n)1d]

8、把上式的次序反过来又可以写成snan(and)(an2d)⋯[an(n)1d]两式相加:2sn(a1an)(a1an)(a1an)⋯(a1an)n(a1an)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5页-----------------------n(a1an)所以sn2看来,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来熟悉一下公式。3、学生合作学习,运用公式一解题,并从练习中探索得到求和公式二。学生练习一: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1,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