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物理学史

【物理】高考物理学史

ID:69681688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1-10

【物理】高考物理学史_第1页
【物理】高考物理学史_第2页
【物理】高考物理学史_第3页
【物理】高考物理学史_第4页
【物理】高考物理学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高考物理学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学史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

2、向。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6、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二、电磁学7、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18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

3、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8、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9、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10、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5页-----------------------11、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12、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

4、规律,即焦耳定律。1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14、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15、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1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17、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18、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

5、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三、波动学19、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20、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21、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四、光学22、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23、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24、1818年,法国科

6、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5页-----------------------25、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26、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27、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五、波粒二象性28、1900年,德国

7、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E=hν,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9、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30、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1、1924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