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素材积累

ID:69676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9-02

写作素材积累_第1页
写作素材积累_第2页
写作素材积累_第3页
写作素材积累_第4页
写作素材积累_第5页
资源描述:

《写作素材积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变废为宝,发挥余热——考卷中阅读材料的“二次利用”一份语文试卷到教师评讲结束,生命基本宣告完结。即便是有些学生在一段时间过后会复习试卷上语基部分的知识点,但后半部分的阅读理解部分绝对无人问津是,成为名符其实的“鸡肋”。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好阅读材料服务于写作。这也不失为一种“举手之劳”的写作素材积累方法。近年来,笔者多次参加各类调研考试的高三作文阅卷,发现部分优秀考试作文,所使用的写作素材除了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课本素材外,有大量似曾相识的素材和构思的出现,细细研

2、究,这类写作素材竟然来源于平时我们所做的各类试卷的阅读材料中。更为惊奇的是一篇刊登在媒体上的201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写的是对于城市旧书店前途的忧与爱,表达对社会文化事业改革的关注。而相关的材料竟然出现在2012苏北四市高三摸底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为现代作家李琬的《旧书》一文。慧眼识珠——发掘考卷中阅读材料不为人知的秘密《2013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于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为:“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

3、理和人文精神。”由此可见,文学类文本的材料选择标准,与同为大纲中对于写作的要求——“形象丰满”、“提出自己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等不谋而合。可见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材料选择的情感取向与写作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都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实质。把视线放宽到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都是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覆盖了主要人文话题,有了指向学术研究规范的重要话题,有指向个体的人生体验,也有指向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感受与欣赏,还有通过优秀的历史人物思考个人与社会、百姓与国

4、家的关系。此外,考卷中的阅读材料呈现出严谨、细致、清晰、朴实、优美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征。由此可见,考卷中阅读材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丰富性和可操作性。丰富性体现在:人物(事件)素材、优美语言段落、小说(散文、议论文)的结构与立意,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从一篇阅读材料中“榨取剩余价值”的三个有效途径。可操作性体现在:由于考试的时效性带来考卷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因此考卷上的材料大多比较新颖,学生经过考试以及老师的评讲之后对该材料的印象也更为深刻,也具有“能用起”来的可能性。就地取材——从阅读材料中积累写作素材与思路

5、(1)、优美语言段落的积累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中有大量的写景、历史散文,文章中大量出现的写景段落、借景抒情的抒情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素材最直接的积累。这需要我们同学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条目集中整理和识记。如《金色的飘落》(2011江苏经典模拟卷)中的第二小节:“这是银杏树的落叶,它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落叶枯萎沙沙的碎裂声。它很厚实,还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落叶的黄同样的耀眼夺目,感人肺腑,但它的金黄,不是梵高笔下向日葵燃烧得令你疯狂的金黄,而是一种比白重一些的淡金、淡黄。有

6、种若有似无,丝丝缕缕,沁入你心灵,让你的灵魂为之轻轻颤动的情调。”以上文字写景综合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来写银杏树飘落的景象,突出了落叶飞舞的灵动壮美,为下文抒写生命的感悟作铺垫。所以在涉及到写秋景、落叶的辉煌、生命的感悟等内容的时候,学生完全可以适当借鉴,灵活运用。同样这篇文章中还有“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的银杏叶儿,沿着细细的枝条争先恐后地向天空涌去,把青春的梦想涂满湛蓝湛蓝的天空”等大量的句子都充满着对生命的感悟,同样可以语段素材直接积累。其他如《一个人的仪式》、《被春天染红

7、的小溪》、《充满诱惑的天柱山》、《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等阅读材料中都可以找出各种场景的语段。(2)、人物(事件)素材的积累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中有大量的写人记事散文,很多素材可以被学生提炼。还以阅读材料《旧书》为例。《旧书》一文中有几个典型的场景描写,写了旧书店的偏僻和没落、在书店品读书的温馨回忆,以及旧书记录的令人无法释怀的往事等。大量的素材可以为诸多作文服务,如《守静》、《忧与爱》、《尺度》等等。再比如《空荡荡的院子》(2012常州市高三期末)一文围绕“院子”组织材料,借院子的渐渐衰败和空荡来表现父母的

8、逐渐衰老,表达对故土和家园难以割舍的情感。文章中涉及的空荡荡的院子的场景描写,老人的神态描写等等,都能作为素材积累。笔者记录的另一篇优秀作文《守静》中写一座城市的文化坚守,材料就来自《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2011苏州高三调研试卷)和《北京声音》(2012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考试)。在积累这一类阅读材料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紧扣文章的主题和立意,找出所对应的社会心理、文化现象、民族情感等等,这样才能碰到合适的写作话题的时候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