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54173
大小:33.7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31
《农村医疗机构药械日常监管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医疗机构药械日常监管的几点思考东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范维 农村医疗机构的药械监管是药监部门日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监管实践中,农村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十分薄弱,药品抽验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城区药品经营企业,而且相对也是假劣药品的多发区,是药监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笔者根据日常监管工作实践,结合东兴区实际,谈几点思考。 一、现状及成因 东兴区辖12镇、14乡、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87万人,辖区内有市级医疗、疾控机构2家,区级医疗、疾控机构6家,乡卫生院28家、个体诊所135家、村级卫生站403家,主要集中在乡镇的集市和人口较密集的村。
2、市区级医疗机构对药械使用的管理比较规范,用药水平也较高,有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对药品质量进行把关,建立了药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进行药品养护和贮存。而农村医疗机构,尤其是村级卫生站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药学人员管理药品,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的水平比较低。通过调查,目前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在药械使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1、购进渠道虽已规范,但仍出现违规购药现象。辖区内,部分村级卫生所站采购药品出现8:1:1现象。一是从合法批发企业购货占80%。在药监、卫生部门的监管督促下,农村医疗机构能够从合法企业购货,占到所使用药械的大部分数量;二是从零售药店
3、购药占10%。偏远的村卫生站对于药品配送中心的固定时间配送,无法满足正常使用,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为了方便实惠,只有就近在零售药店购进药品,而且还可以赊欠;三是从个体游医药贩手中买药占10%。有部分游医药贩送药上门、或在家设药库与药监部门打游击战,部分村卫生站明知道这种行为违法,但为了贪图便宜,明知而犯。特别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尤为突出。 2、未建立完整的合法供货企业资质档案。多数农村医疗机构知道要向供货企业索要“三证”,但不清楚“三证”是什么,不知道要在供货合同上签字,不知道查看证照是否有效。在检查中,经常发现村卫生站建立的档案中,证照已过期,合同上未签字,而且有
4、效期已过,有的甚至未索要销售人员身份证明。对于医疗器械根本就没有索要产品注册证的意识。 3、各项记录不规范。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涉药单位建立药械购进验收记录。经过近几年的监督管理,药械购进验收的记录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村级卫生站在做购进验收记录时,只是简单地对照购进发票,照抄上面的内容,票据上没有的,购进验收记录上也体现不出。验收记录还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应该说是在应付。记录的重要性相对人理解严重不足,而他们所做的购进验收记录毫无意义。 4、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较差。大部分村级卫生站药房与设备设施及其简陋,根本不具备药械必要储
5、存条件,无药械专用库房,药械混储现象较普遍,无通风、防潮、温控、货架等基本设施,卫生条件较差,有的墙面表层已经脱落,墙面上布满霉点和下雨时漏雨留下的痕迹;有的药房光线暗,里面阴暗潮湿。大部分村级卫生站还有出现诊断室、注射室、药房三合一的现象。 5、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村级医疗机构中从业人员大都为1人,只有个别为2—3人,即使有多人也都为亲属关系。因此,在农村医疗机构中,一名工作人员自己既做医生又当护士,同时还是药品管理人员。95%以上均不属专业人员,多数均未经过专业培训,无法做到规范管理、规范用械,80%以上的从业人员对药械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不熟悉,规范管理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管理制
6、度不健全、不到位。 在使用药品方面存在的个性问题。 1、药品摆放不规范。大部分村级卫生所站分类摆放意识差,处方药品与非处方药品、外用药、口服药、注射剂等药品随意混放一起,甚至将日常生活用品与药品混摆一起,药品包装盒上满是灰尘,冷藏设备与家庭食品混用。大部分村卫生站将药品直接堆放于床下及房屋空闲处,部分药箱底受潮发霉;中药贮存加工条件简单,普遍用超市塑料袋盛装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缺乏中药炮制加工和养护的必要设备,没有烘干、熏蒸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设备,没有温湿度计更谈不上记录。 2、处方管理不规范。调查中发现,仅有8%的农村医疗机构凭处方使用药品。70%医疗机构是给患者看过病后就销售药
7、品,而不开具处方;22%医疗机构并不给患者看病直接销售药品。老百姓也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站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 在使用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个性问题 1、淘汰的医疗器械产品普遍使用。通过对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大型、小型医疗器械登记备案情况看,有部分医疗器械在其外观上无法看清型号规格、生产单位、执行标准、批号等相关内容。通过了解医院负责人,这类医疗器械大部分是多年前国家、省扶贫救灾时划拨的,无法查到资质、证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