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47179
大小:35.2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31
《关于两正人员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两正人员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两正人员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特殊社会群体的管理引导是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拟以归正、矫正等特殊社会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带有个性和共性的心理特征,探讨加强对这一群体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的工作规律和方法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矫正人员归正人员思想状况社会管理 所谓矫正人员就是在社区执行假释、缓刑、剥夺政治权利、保外就医等类别的社区服刑人员,归正人员是指劳教满三年以内、监狱服刑和社区服刑期满五年以内
2、的人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两正”人员作为绝对数量较大、人员构成复杂的特殊社会人群,是否得到有效的教育改造并顺利回归社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会同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关工委等部门,通过采取全面摸排统计、座谈、走访等方式,对“两正”人员思想状况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两正”人员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97份,召开座谈会3次,个别访谈20余人。接受调查的97名“两正”人员年龄跨度在17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
3、龄为29.3岁,矫正和归正的比例分别为34.5%比65.5%,在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中均有分布。调查发现,“两正”人员因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处境,与一般社会人群相比,其思想倾向往往具有突出的积极性、差异性、弱势性和风险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肯定时代进步,回归社会的积极性突出。在访谈中,“两正”人员普遍肯定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为诸多“两正”人员重新谋生致富增强了信心。一些“两正”人员说,现在社会这么繁荣,只要肯吃苦,总能靠自己的
4、汗水养活自己。在回答“现在或今后有什么打算”时,48.5%的“两正”人员选择了“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另有38.6%的人选择了“不怕吃苦,积极工作”,表明了很高的回归社会的积极性。在访谈中,他们往往感叹“往事不堪回首”,表示“因为失去过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要好好把握人生的第二次机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普遍希望以积极的行动找回人生的价值,把失去过去的遗憾和对家庭亲友的亏欠补偿回来,有的甚至有着报答党和政府挽救之恩的良好愿望和志向。 2、整体思想稳定,不同群体和类型的差异性突出。据司法部门统计,近10年来归
5、正人员的实际重新犯罪率一般保持在2%至3%的水平,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的重新犯罪率一般维持在0.2%左右,表明“两正”人员通过系统的教育改造或矫正,绝大多数都改变了过去犯罪的不良心理,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了安分守己、自食其力的正确态度。但由于“两正”人员的构成极为复杂,犯罪原因、经济条件、个人能力、家庭关系、年龄层次、社会处遇的千差万别,往往导致其思想状况迥然不同。如本地户籍“两正”人员与一般外地户籍“两正”人员相比,由于本地经济相对发达,在生活方面更有保障,大多选择外出经商或打工,思想状态较为稳定,
6、其重新犯罪率要低于外地户籍“两正”人员7%以上。又如在不同的犯罪类型中,侵财型犯罪人员和涉毒犯罪人员因为积习难改、毒瘾难戒,重新犯罪率甚至高达15%和80%。因此有司法干部在访谈中表示,“两正”人员可以说是跨越了所有的社会阶层,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要简单概括其思想特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3、心理压力较重,亟待关爱帮扶的弱势性突出。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社会公众存在“进过监狱门,一世不是清白人”的成见,给他们贴上罪犯的身份“标签”,不同程度地存在畏视、歧视、漠视,在安置、就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
7、排斥现象,特别是一些单位在招聘时,会特别要求求职者持有派出所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成为“两正”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巨大障碍,在生存条件方面较其它弱势群体更加艰难,给“两正”人员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荷,93.5%的人感到“有压力”或“压力很大”。因此,他们对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关爱帮扶抱着极大的期望,一名归正人员说,我们就像大病初愈的人,最需要得到温暖呵护,哪怕一口饭、一杯茶、一句问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温暖,让我们感觉到社会并没有把我们抛弃。 4、回归遭遇尴尬,少数人“破罐破摔”的风险性突出。调查显示,
8、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长期服刑与社会脱节,“两正”人员普遍面临就业难、难就业的问题,43.98%的人没有稳定工作或处于失业状态,成为影响其心态稳定的主要因素,在回答“如果长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怎么办”时,23.30%的回答“过一天算一天”,24.10%的人选择“或许会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而社会的歧视和家庭的冷遇也会使其思想变得敏感而脆弱,特别是少数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处可去的“三无”人员容易产生消极不满情绪,有25.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