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

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

ID:6935856

大小:35.8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31

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_第1页
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_第2页
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_第3页
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_第4页
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相信未来——从中国当代诗歌反观其发展前景   昆明学院06级汉语言文学班S006014131钱坤 【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诗歌,虽然崇尚自由的诗体风格,但那些脍炙人口,并在大众中广泛流传的,仍是以重节奏、音韵和明朗健康意蕴为主的。“自由”下的新诗,脱离了中国诗歌的本质。殊不知中华文明五千年,泱泱诗国之诗性根深蒂固。不管近现代派如何去粉饰“自由”,始终遮掩不了大众心中的诗性——形式的规范、语言的简洁凝炼和内容的健康明朗。 【关键词】食指、赵丽华、恶搞、人民文学 一﹑反观食指《相信未来》创作背景及其影响   在20世纪的中国

2、文学史上,“文革”十年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96年夏至71年间,各类文艺刊物相继停刊,文学图书的出版也被迫中断,建国后十七年来创作的绝大部分优秀作品均被罗织了各种罪名而遭“批判”。68年底,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全国“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1700万青年学生先后离开城市来到边疆和农村,其中绝大部分是“文革”初期积极投身运动的“红卫兵”。   “文革”期间,艰苦的生活环境、背井离乡的惆怅和一辈子扎根农村的忧虑,使当初叱咤风云的一代社会宠儿产生了深重的幻灭感和挫折感。在此种心态的支配下,知识青年们开始用他们擅长的文字来倾吐内心的情绪。形式和数量数诗歌最多。“文革”中的

3、“地下文学”应运而生。“地下文学”完全是由群众自发进行创作,通过手抄、油印等手段进行传播的,其主体是“上山下乡”的知青,“文革”初期,大多是革命热情高涨的“红卫兵”。   此类文学人物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食指了。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新诗的第一人,中国朦胧诗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景仰地称其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深刻地影响、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   郭路生一首《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祖国各地流传开来,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但在那特定的年代也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被殉道的命运。这些诗句纯净、隽秀,带有儿童般执拗的真挚,

4、它出现在知识青年们普遍开始厌倦政治运动,在逆境中重新思索人生价值的特殊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惊醒和呼唤的作用。因此,诗歌一经完成便很快在知青中传抄。正如林莽所称:“《相信未来》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当‘文革’的迷雾使人们陷入迷茫与混乱之中,人们为命运哀叹之时,食指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   在那阴云密布的年代,食指在人们心灵深处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无数青年就是跟随着这样的信念坚强的生活下来的。   诗界如此,大众如此,中国诗歌的前途又未尝不是这样!但其命运之坎坷可想而知,然事实也令大众开始了中国新诗发展出路的探索。下面以大众对赵丽华的

5、评介为例加以阐发。 二﹑由国家级诗人赵丽华引起的评说   人们早有定论:诗歌不仅可以欣赏,更可用于教化。如果我们用现代方式形容其功能,则可以说,诗歌可“休闲”,可在娱乐中“休闲”,在“休闲”中娱乐。   笔者认为:诗歌可以永远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之物!但“下里巴人”决非100%“土货”。我以为诗歌中的“土货”也应当是“下里巴人们”经社会大众“提取过的东西”。   可惜在我们文坛的“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国诗歌协会”中,在他们以往的工作发展中并未更多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工作做的更好,而是放任下半身文学到处泛滥。”以致于被拥有众多网络粉

6、丝的韩寒骂个不休! 到这,我们更应该反思中国诗歌的发展前景。 三﹑构建新诗的审美共识   赵丽华是一位早已成名的诗人,她早期的“口水诗”处女作,虽笔者不敢恭维,但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其创作的属于真正新诗之作。大浪淘沙,历史自会亲睐金属和它发出的声响。在这个网络恶搞泛滥的时代,诗歌被恶搞是迟早的事。究其根源,中国新诗诞生近百年,至今仍未形成审美尺度和共识。某种意义上,恶搞呼唤加速新诗规范的确立。 诗人是被恶搞的对象之一   网络使天下一家,国外恶搞在先,国人也赶上凑热闹。或把严肃当娱乐,或为讥笑与嘲讽;或通过恶搞成名,或通过恶搞坏事;甚至通过恶搞获取利益等等。当然

7、少不了捕风捉影极尽恶搞之能事。   在当下网络恶搞成风的时代,恶搞社区、恶搞吧、恶搞博客等与日俱增。恶搞影视、恶搞体育、恶搞明星、恶搞红色经典、甚至国家领导人都难免招“贬”,诗人诚然是被选择的对象之一。   某种意义上,诗歌被恶搞是历史的必然。尤其面对中国新诗缺乏审美共识之现状,诗歌似乎到了不得不恶搞的地步,也似乎只有恶搞才能重新找回本真,使诗歌从诗人到大众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恶搞促使中国新诗派反思新诗理论及其创作   中国古典诗词所构筑的审美共性,同历史文化的传承,构筑了大众的审美习惯,这无庸置疑。新诗发展近百年,大众显然并未全盘否定。细探中国新诗发展道

8、路,仍不难发现大众在肯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