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35382
大小:35.1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3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企业中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企业中的实践与思考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企业中的实践与思考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和行为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体现对员工的深层次关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使员工潜能才能和聪明智慧的不断发挥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新的社会条件下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触发本研究的环境条件 越来越多的“不就业族”的出现、对加班的情绪抵触现象、各类学校的学生自杀事件以及“富士康连跳事件”等,说明以牺牲自己的追求和快乐成全家庭、成就社会的“奉献”时代正在渐渐走向过去,一个全新的以追求在劳动中体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与快乐的时代在走向
2、我们。如果用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这个新时代就是一个生存需要等低层次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的时代,而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变得强烈。对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各方面硬件设施不太理想的企业,如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消除社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建立和谐稳定的员工关系,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本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 一对一访谈法 在不明确提示访谈对象的情况下,采取聊天式的方式了解其相关需要。通过访谈发现,绝大多数的访谈对象认为:缺乏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知识,有效进行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不够,面对极大心理压力时有一种随时都可能崩溃的感觉,需要相关的心理疏
3、导知识培训,需要有组织的心理疏导,以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资料分析法 分析XX电机的职工年龄构成情况发现,35岁以下年轻职工的比例在近年来开始逐年长升,至XX年初,已经接近30%。这个群体既属于“独生子女时代”的产物,又是一个在更加丰富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个群体对物质条件的满足要求高,对精神满足的追求更加高,因而,也相对更加容易出现现实与期望的反差,更加容易产生挫折感,加之其成长过程的高保护性,其心理相对更加脆弱,挫折的耐受度也越低。所以,如何有效地适应新形势下职工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积极营造新的工作氛围,升华“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让“快乐”成为
4、工作的真正含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分析各类骨干人才包括中层干部、技术专家、管理师、首席操作师等的现状发现,他们因为工作主动性较高、责任心较强,普遍存在一种工作压力较大、学习压力较大之感,加上难以很好地兼顾子女教育等家庭责任,时常有歉疚之感。而一线职工包括生产班组长等,却对由于生产任务忙而导致的长期加班存在厌倦之感,觉得加班过多影响劳动效率,同时因之产生身心疲劳,不利于安全生产与提高产品质量。这两部份员工容易心理亚健康。 问卷调查法 从XX电机有关单位对职工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发现,年轻职工的心理状态已经普遍呈现精神需求与物质利益需求“双高”的现象,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
5、要求。此种状况下,企业一方面要尽力主动创造条件满足员工的诉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变员工的“等待被满足”为“自我创造自我满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同成长,企业与社会共进步。 三、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全面完善并进一步拓展传统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组织功能。关心关爱到位,解决实际困难,搭建成长通道,远大目标激励,尽量通过传统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作用的发挥,避免员工产生“内困外焦”感觉困境。近年来,XX电机重点关注困难职工、遭遇突发事件职工、新进公司的困难大学生、工伤和生病住院职工、生育女职工等“五大群体”,及时掌握家
6、庭生活困难的员工情况,尽可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缓解其心理压力;深入开展春送服务、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的“春风四送”活动,扩大帮扶范围,加大帮扶力度,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同时,企业认真落实休假、体检制度,认真组织定时全面体检,帮助职工群众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疾病;对于周六、周日、节假日和年休假时间给予充分保证,绝不以任务多、工作忙为借口擅自取消,使大家保持工作张弛有度的状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职工群众的心理健康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积极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树立起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员工的创造
7、性和积极性,使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大量工作的开展,使企业真正体现了“家”一般的温暖,公司于XX年获得四川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 此种方法的优点是作为国有企业长期的优良传统,企业有一整套的制度措施,有良好的实施保证,随时随地都能发挥作用,容易持续有效地贯彻执行。 但其缺点是面对全体职工,有程式化之嫌,因而针对性不强,对一些员工难以直达内心,难以产生特殊的“感动”。因此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仅仅用以上方式方法来解决职工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