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31472
大小:32.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31
《乡镇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乡镇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思考乡镇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思考 XX镇党委书记XX 按照县编委提出的调研要求,我镇集中力量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成因及预防和处理对策进行了调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秩序的重大隐患。 一、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现状 1、规模不断扩大 群体事件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
2、数百人。尤其是牵涉到有关政策性问题的群体事件,稍有不慎就能引起连锁反应。 2、表现方式日趋激烈 过去群体事件是以集体上访、静坐、请愿、集会等相对和平的表现方式为主,但近几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过激化倾向。 3、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 过去,群体事件一般都是自发的,松散的。现在,有相当数量的群体事件酝酿之初就成立了组织,事件的聚散进退直接受骨干分子或自发组织的控制和影响。尤其是一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群体事件往往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目的明确,行动统一,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4、处置难度较大 多数群体事件参与者提出的要求具有
3、一定的合理性,但常常采取不合法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一般违法行为与少数人的犯罪行为交织在一起,难以采取措施迅速予以处置。一旦应对不当,就会激化矛盾,造成事态扩大。 二、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及成因 1、情绪宣泄式。这样的群体性事件,以农民对社会对政府不满导致心态失衡为内因,以政府干部执行任务时某个环节考虑欠周为诱因。这个诱因不一定要很“特殊”,可以是政府干部下乡抓计划生育与对象户的一点小摩擦引起的,也可以是执法部门执法过程某个程序与群众有争议诱发的。先是群众的围观起哄,发展到围攻
4、漫骂政府工作人员,场面往往如干柴待火,稍不控制,马上激化。 2、利益驱动式。这样的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因政府和村干部在土地和财务等公共资源的配置上不公,侵害群众的利益引起的。这样的事件,以求得该得利益为目标,以共同利益阶层为群体,以文攻(联名上访)武胁(围攻政府)为手段,以获得应得利益为落脚点。突出表现在土地征用补偿、村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等事件上。 3、权力争夺式。这样的群体事件,通常是农村中干部与干部,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日常矛盾或者选举竞争引发的。往往是权力旁落的一方为了打击并搞倒拥有实权的一方,蓄意搜集其执政期间在工作作风、土地管理
5、、财务开支、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漏洞”和“把柄”,利用村中有一定群众威望的“有识之士”或跟其有某些恩怨的“开明老板”,煽动不明真相的广大群众到各级政府请愿静坐上访,以“逼宫”的方式要挟政府尽快派驻工作组查帐核地处理干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直到“改朝换代”夺得权力为止。 4、无理取闹式。这样的群体事件,通常是群众法制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淡薄,政策概念和法制意识不强,习惯用上访、闹事、请愿的方式表达意见和愿望,不愿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问题或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在基层群众观念中普遍存在。极个别人员为达到个
6、人目的,甚至挑动、唆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向政府施压,导致群体性治安事件不断发生。 三、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1、强化法制宣传,依法规范社会行为。现阶段个别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常常怀有法不责众的心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其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自己的诉求如何反映等常识,依法规范社会行为。 2、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强化社会面的控制。及时掌握群体性事件隐患,加强社会面的控制。群体性事件的潜伏期,往往是群众在明处,党委政府在暗处,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令党委政府措手不及。因此要积极开展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工作
7、,及时掌握突出问题,做到对事件隐患明白了然,坚持治“早”,把矛盾解决在萌芽或初始阶段,防止形成事实。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公信度。重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双向信任。群体性事件的产生,说穿了也有信任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是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不信任,造成要“闹”,要施加“压力”,要找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极个别农村干部对群体不信任,认为上访、闹事者是“刁民”,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一些,站在上访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少一些。 4、找准根源,及时处理。处理任何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必须找准根源,及时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是
8、错误就要纠正,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及时解决,是无理要求就要明确指出,涉及违法犯罪就要依法处理,绝不能含糊其词,模凌两可,互相推诿。要处理好解决问题与控制事态的关系;谈判教育与及时疏散人群的关系;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