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30216
大小:33.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31
《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思考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思考与对策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思考与对策 XX镇位于陆良县西部,距县城9公里,国土总面积449.87平方公里。全镇辖14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万人,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35元,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山区半山区乡镇。全镇林地面积43.89万亩,其中乔木林14.5万亩,灌木林23万亩,疏林地5万亩,植被分布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及县直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XX镇以“生态立镇”为总体目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XX、县城生态后花园”统揽工作全局,把开展文
2、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规划,加大投入,建管并重,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一是林业建设全面推进。近几年来,全镇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立镇、建设绿色经济强镇”的思路,建管并重,共完成森林管护43.8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种植2498.6亩,保护古树名木5片,登记在册古树192棵。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着力营造杨善洲纪念林,义务植树15万株,实现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6%以上。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切实加大林果产业发展步伐,自XX年以来,全镇共发展核桃34500亩,实现林果产值70
3、00余万元。 三是林下经济呈现亮点。全镇因地制宜,利用林地资源丰富,水源条件较好等优势,加快半山区农业产业开发步伐,大力发展新经济,探索林下间套种植经济作物模式。种植红花油茶4200亩、滇重楼80亩。经初步统计表明,全镇林下循环经济突破5000万元,农民林业产业人均增收达800元以上。 三是农村环境日益改观。围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美丽村镇”建设目标,强力推进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十二五”以来,全镇共组织建设沼气池1790口,卫生改厕1107户,节能改灶240眼,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90户。加强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等“三改”和土堆、粪堆、柴堆等“三堆”治理工作,下大力气
4、治理农村畜牧家禽养殖和生活污水,通过宣传、示范,引导村民树立文明卫生生活习惯。围绕“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标准,以易地搬迁、新村庄建设、“866”工程、山区连片扶贫综合开发为载体,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闻庄子村、抄麦地、硝洞、章柏村、骂依、XX、常旗堡、上坝等8个绿色示范村建设,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显著变化。 四是生态旅游初步萌芽。全镇林地资源密集、植被丰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牛头山“清凉世界、避暑胜地”的美誉,更有打鼓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神秘曼妙,加之境内丰富的林果资源以及野生菌子、野山药、千针万线草等食药材资源,辐射带动了全镇餐饮、旅游等产业的起步发展。
5、 五是生态文化建设初见成效。通过普及生态知识、科技知识,为全镇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各行政村普遍开展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生态知识进农家”、“创建生态文明户”等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在全镇5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995户家庭中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随着有线电视入网、村级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群众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二、制约全镇生态文明建设不利因素 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究其根源,主要因为: 一是生态文明意识还不强。镇党委政
6、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发展经济中,始终坚持“环境优先”原则,但由于当地不少群众思想意识较差,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荒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部分里山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大,村民砍伐森林资源用于烤烟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惯性。 二是护林防火任务异常繁重。日益变暖的气候,使高森林火险频发、常发;清明节祭祀活动野外用火现象屡禁不绝,群众冬春季节田间秸秆、杂草焚烧等带来的火患日益增多,使整个森林防火工作任务日益加重,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压力。 三是生态经济比较落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脆弱,农业科技推广不足,林下经济发展刚刚起步,核桃树增收致富促进作用不明显,生态农业的比重还很小,生态经济
7、贡献率不高。生态旅游方面,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限制,一些旅游资源、农家乐资源零星分布,观光旅游限于季节,且投入明显不足。 四是农村面源污染亟待解决。长期以来,许多村子缺少规划,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处,农家肥、废弃物、垃圾随意堆放在房前屋后、公路两旁、河道沟边,畜禽散养、人畜混住,影响了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农村生活污水和白色垃圾随意倾倒坝塘、河流,化肥、农药残留物流入地下,致使地表水源质量下降,危及群众饮水安全。 五是桉树种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