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ID:69193334

大小:50.1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11-18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1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2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3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4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5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6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7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8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9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_第10页
资源描述: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休克病人的护理学习内容:1.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帮助检查及治疗2.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学习目标:1、把握休克的定义;2、明白休克的病因和分类;3、分析懂得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4、懂得把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就;5、把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学习重点: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3、休克的处理原就;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就;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教学内容:〔休克概念〕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很多疾病的严峻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

2、如能准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假如不准时发觉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行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娴熟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胜利率1/13下载文档可编辑休克是机体遭受猛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组织损耗→多器官功能受损;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削减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

3、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终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效循环血量的保护依靠于:充分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相宜的四周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转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

4、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在休克的发生和进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休克病因与分类]引起休克缘由很多,采纳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这种按缘由分类,有利于准时排除缘由、进行诊断和治疗;(一)低血容量休克1.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性休克;2.大量血浆丢失引起,如严峻烧伤时,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丢失所致;1/13下载文档可编辑3.大量体液丢失引起;由于猛烈呕吐;4

5、.严峻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引起,常称为创伤性休克,除主要缘由为出血外,组织损耗后大量体液渗出,分解毒素的释放以及细菌污染,神经因素等,均是发病的缘由;(二)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于严峻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等)引起,,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三)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峻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等引起,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或舒张期充盈不足,致心输出量锐减;(四)神经源性休克由于猛烈的刺激(如疼痛、外伤等),引起猛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四周阻力锐减,有

6、效循环量相对不足所致;(五)过敏性休克:某些物质和药物、异体蛋白等,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致全身血管突然扩张,引起休克;外科常见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休克,特殊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本章重点为创伤性休克;[休克病理生理]虽然休克发生的缘由可以不同,进展过程也不太一样,但微循环的变化基本一样;微循环变化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微循环收缩期(痉挛)休克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连续痉挛,口径明显缩小;1/13下载文档可编辑微循环血管连续痉挛的始动因

7、素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刺激a受体,造成皮肤、内脏血管明显痉挛;脑和心的微血管a受体较少,故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重要生命器官仍得到较充分的血液灌流;〔挑选性收缩外周〔皮肤/骨骼肌〕和内脏〔肝/脾/胃肠〕的小血管→循环血量重新分布→心脑等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增加〕代偿意义缺血性缺氧期为代偿期,3个方面:①自身输血: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脏的储血库收缩,可以快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削减血管床容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保护;②自身输液: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8、对儿茶酚胺更敏锐,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返流入血增多;③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保证了心、脑主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由于不同器官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的血管a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锐性较高,收缩更甚,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就无明显转变;由于血液的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神志一般清晰;该期为休克的可逆期,应尽早排除休克动因,掌握病变进展,准时补充血容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