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笔记-金盛华 

社会心理学笔记-金盛华 

ID:6892961

大小:524.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1-29

社会心理学笔记-金盛华 _第1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金盛华 _第2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金盛华 _第3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金盛华 _第4页
社会心理学笔记-金盛华 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笔记-金盛华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一、两种研究倾向 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 界定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如   如何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 人与群体之间    强调重点个体团体和社会  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状态和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地位角色)    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   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调查与参与观察  二、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几个较具影响的界定  Allport(1968):是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科   Myers(2002):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Baron(2003):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何表达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 金盛华(2005):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研究取向与侧重点 着眼于社会本身,注重社会、群体   结构、功能变化等问题  着眼于社会背景下的个人,关注社会 相互作用对人的影响 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法  相关性研究   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注重因果关系的揭示  二、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3、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研究对象  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个性的结构等 人在社会情境下的行为 研究着眼点  个体差异 在某一社会情境下的共性 研究层面  有关人的行为的基本 理论探索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社会心理 与行为问题的研究   三、社会心理学与人类文化学   人类文化学 社会心理学  研究对象   不同文化背景下或同一区域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的行为比  较研究  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行为研究 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法 资料分析  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 一、社会心理发展 46     二、社会认知  三、社会互动 四、社会影响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

4、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19世纪上半叶)   ●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代表人物:孔子、孙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推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直接原因: 19世纪下半叶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人口增长、犯罪增加、竞争、失业)   ●1897,鲍德温创造“社会心理学”提法  二、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3个重要事件,4位重要人物  ●1、1908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   ●2、1919冯特完成十卷本《民族心理学:对于语言、神话和道德的发展规律的探讨》 ●3、1924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教材   三、迅速发展期

5、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 ●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   1、S.P应该也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 2、在该领域可以找到人类行为的普遍特征; 3、最可靠的方法是实证法; 4、可以建立一套可靠而中立的真理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原则的变化: 1、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作的结果; 2、无法在研究领域里找到普遍性规律; 3、研究工具有时会成为误导人思维的工具; 4、实证研究是否是获得真理的必要途径值得怀疑。 第五节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美国——注重现实问题,指向应用   欧洲——注重问题的提升

6、,指向理论建构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大陆1982年后才得以发展 台湾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面子问题,中庸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个性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异同  3、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4、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5、收集资料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强化导向的SP理论 一、强化理论溯源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三、社会学习理论:注意保持复制动作再现 四、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互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   收益≥代价关系维持  收益<代价关系破裂

7、 收益≥≥≥代价内心不安  46     收益<<<代价愤怒  第二节认知导向的SP理论   一、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1957) (一)基本假设 1、认知因素间的三种关系:相互无关,一致的认知,不一致的认知 2、假设:意识到认知间的不协调是令人很不舒服或讨厌的;因此人们产生了减少失调感的动机 (二)认知失调的条件 1、逻辑的违背;2、文化价值冲突;3、观念层次冲突;4、新旧经验的矛盾  (三)认知失调的程度  1、与某一认知的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