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73728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9
《生态水池工法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態水池工法應用自然美---生態水池行政院農委會台灣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彭國棟,黃朝慶的理念認為,生態水池是大自然中動植物繁衍、生活、遊憩的重要活動空間,也是人類社會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環境。尤其在景觀設計及造園藝術上,生態水池是一項非常受重視的設施項目之一。所以在各種公園、社區、庭園、校園及遊樂區均可看到各形各狀深淺及構造不一的生態水池,生態水池的營造管理已是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重要地景元素。水域環境是大自然動植物匯集交流最豐富的基地。不論動物的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昆蟲、魚蝦貝類及植物的濕生
2、植物、水生植物、菌類等,均會受到水的滋潤而大量繁殖聚集。公園、校園、公私機構之庭園或大自然中的溪流海岸濕地、湖泊埠池,如能利用適當的空地與充分的水源營造管理為生態化水域環境,不僅具有景觀、休憩、教育功能,更可為都市化環境增添一些適合動植物生長,生存之空間,對活化都市生機及生物多樣性保持具有重大而直接的項獻。我們目前所看到分布各學園、公園、公共空間的大小水池,都太人工化、景觀化。池底、池岸幾乎都是水泥與垂直堤岸,形狀平整之四方形或圓形,缺少動植物生存所需的多孔隙空間、緩衝帶。不規則或平緩池沿與多樣化之水生植物
3、,此外不流動的水源,容易變成死水池,景觀有餘,生態不足,缺乏生機可供觀賞,故價值不高。為配合全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育之潮流,創造更多對野生動植物友善而且適合他們的生活與生存的水池,提升人類居住環境之機與生態品質,謹就生態水池之規劃設計原則及植栽等,提出數項淺見,供各界參考與指數。一、生態水池規劃設計基本理念(一)水深水深以安全考量為主,大部分池面水位不要比60公分深,且應具有層次變化,從10公分~60公分間分配置不同之需要比例。如果要蓄養較多之魚蝦貝類且利於魚類棲息過冬,可於中間或非觀察區(保護區)保持4公尺~
4、2公尺之深水區。(二)形狀應求不規則,彎曲且多變化;避免平直整齊之形狀。可考量設計成數層梯田式不等水位的區帶,同水位的區帶,水道可連接式獨立,不同梯度的梯田可創造水流或高差的效應。(三)池底以粘土成分占40%以上之壓實成60~80公分的土底即可防漏,不必使用水泥或磁磚等。並於地底挖溝,堆石、堆木塊,放置多孔隙材料等做成深淺不一;具有變化之地形,提供水生動物選擇與利用,池邊1公尺斜坡預留為潮間帶及透水區。(四)植栽依不同水深,栽植原生之濕生、挺水、沈水及浮葉等植物,周邊保留栽種親水之原生地被、灌木及喬木,並應
5、使植物枯枝落葉和水體有最多的接觸面。(五)池岸水岸之邊坡應平緩,並以自然土壤、木材或天然石塊石切成;營造動物喜歡之緩和邊緣,切勿設置成垂直堤岸或使用水泥、磁磚,尤應注意邊坡要維持多孔隙性及多變化性,以利動物之進出及棲息之隱蔽性。(六)池中堆置物可放置枯木、石堆、枯竹,並使部分沈入水中;部分設置為直立之棲木;部份自岸上自然倒入池中便於水棲昆蟲及魚蝦生存,亦可形成水陸兩棲動物及天然通路及水鳥駐足點。(七)人工生態浮島(羅東運動公園生態浮島設計原則與實務)池中儘量預設人工生態浮島,可利用竹筏或木筏,混合種植多樣化
6、植物,如水社柳、莎草、禾本科草類。(八)流動水流動之水聲及噴霧對某些動物具有吸引力,可以用沈水馬達創造類似之循環水利用。流動水域及利用沈水馬達製造震動效應可減少水域中藻類大量滋生。(九)日照光照是必要的生態環境因子。池面大部份面積每天應維持適當之光照,以利各種動植物繁殖生長。池邊可種植親水性的喬木或灌叢,但要避開高大的人為建築物。(十)動物之引入如果水池和外界有平緩而天然的進水溝渠或排水溝渠等,自然廊道可供野生生物進入之途徑;則最好讓野生動物自然地逐漸建立其族群,否則可以小規模放養泥鰍、馬口魚、蓋斑鬥魚、貢
7、德氏蛙、盤谷蟾蜍、黑眶蟾蜍、澤蛙、拉杜希氏蛙、各種蜻蜓(幼蟲水蠆)等原生物種;但要設法防止放生行為並移除福壽螺、錦鯉、吳郭魚、巴西龜、琵琶鼠等外來物種。如果外來物種進入;將造成迅速繁殖而使水池遭到生態浩劫。(十一)教育利用及保護應將水池區分為生態教育利用及保護區;於保護區內禁止人為干擾或進入,如此才可維護各種野生動植物有適當之生長及隱蔽處所;一般保護區應占水池三分之二以上。即使親水利用,亦應考慮到最大承載量,否則生態水池可能因利用過度,毀於一旦。接近及利用通道應在水池邊緣(前緣)通過,切忌由中間切斷池面。在
8、使用上應有明確之利用目標及規劃,例如教學、展示、物種蒐集、保存等。否則很容易變成一個使用率偏低的奢侈品或荒廢池。(十二)水源水源及水量應設法使其清潔與穩定,進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以隱藏方式設計;池中及岸邊植物視其生長及競爭情形隨時進行必要之整理(每月約八個工作天,即每週約二個工作天),俾利維持水流之順暢及弱勢族群被掩蓋。(十三)隔離生態水池是親水性的自然空間,不要裝置上鎖或高大圍籬,讓居民、學生、一般遊客隨時可以進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