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72341
大小:48.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1-29
《2018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上期中质量调研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2018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上期中质量调研试题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6分)(1)不应有恨,?(苏轼《•明月几时有》)(2)荀子在《劝学》中提倡学习贵在坚持,即使天资再好,也不能一蹴而就:,。(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夜间猛兽震憾人心的吼声:,。2.按要求选择。(4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能看见校门一边站着一位同学,迎接师生们入校。。B.她是传奇人物
2、,她是脱口秀女王,她的故事讲不完。c.暑假期间,两个师范大学的女生自愿前往贵族苗寨担任指导教师。D.局里刚到一批保密材料,为保证材料安全,他只能在机要室阅读。(2)秋日午后,满园桂香,你信步其中,哪句诗描绘此时景物最合适()A.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23精品文档B.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c.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D.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3、3-8题。(17分)上帝、数据和故事(有删改)(1)关于“大数据”的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2)在这句话中,大数据俨然成了一个新的“上帝”,人容易在如此理解里被大数据所管控,不时地失去自我主体位置,最终导致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迷惘与失误。(3)通俗理解,“大数据”即是“大量”的数据。它解决了以往小部分数据时,必须由局部去推测整体的困难。如在大海航行时,航行者发现冰山一角,以往必须借助某种“算法”,去推测冰山的大小;在冰山“大数据”可得到时,整个冰山便容易把握,航行者不需要任何“算法”去推测。而且,如果数据
4、可以“大”到无所不包的“全量”时,人类就能够大大地提高趋利避害的准确性。试想,当你一眼就看清全部冰山,你自然就能够准确地安全航行。可见,大数据特别是“全量”的数据具有直观、结构清晰的特点,人类通过它,能够迅速把握事物的整体、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大数据是人类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23精品文档(4)“功能强大”常常是被人们夸大的基础,而夸大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被夸者置于神龛之上。当大数据经拥戴走向登峰造极时,它作为人的工具的特性便急剧弱化;相应地,它被赋予了某种
5、超越工具的特性,大有替代人作为主体的部分作用。收集数据也好,分析数据也罢,特别是使用数据,本来都是人作为数据的主宰者所为。然而,大数据的神化,让这一切转化成了人在数据之下的被动适应—收集的数据越“大”,事物的直观性、整体性就越强,发展的趋势似乎就越容易把握,问题的解决办法似乎就越明了,数据自身的主体功能似乎就越发突出,人对数据的使用就越容易被数据对人的指挥所替代;而数据的指挥越是强势,人就越容易屈从于数据的管控,这又会刺激起人们更多地去收集“更大”的数据,进而叠加性地加固数据对人的指挥。在这样的格局之下,人退居于次位。(5)
6、这不是一种逻辑演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大数据”的人们,已经有了“宁可相信数据,也不相信人”的初步理念。例如,一些公司招聘新员工时,完全依赖于各种类型的考试成绩单和就读学校、学历、学位等组成的“大数据”,“准”比尔•盖茨、乔布斯类人士,肯定进入不了选择范围。在法律界,用“大数据”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23精品文档来分析人的犯罪倾向,并预测犯罪行为,提前给予监控,这实际上是对未来的犯罪可能而非实际犯罪行为进行惩罚,显然有损于人的尊严;犯罪学上有“犯罪性”和“犯罪”的区分,前者
7、只是犯罪心理倾向,大量存在于人们之中,并非只有犯罪的人才有,即使用“大数据”分析某人的犯罪性,也不能认定犯罪行为一定发生。过于绝对地依赖和笃信数据,不仅在具体事项里会出差错,重要的,是人的主体性被侵犯,不论他们是招聘者还是被招聘者,也不论他们是“犯罪”的怀疑者还是被怀疑者。这些情况正符合西方人关于人的“异化”之说。(6)其实,就人类说话的方式而言,除了数据,我们还有故事。故事和数据的不同,在于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已经存在甚至于记录下来了的真实信息,而故事则可能含有前者,却还可以去“虚构”或是“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表明,人们的交
8、流和交往,少不得数据,也少不得故事。有时候,故事的重要,还在数据之上。(7)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圣经》,它就是由故事组成的。其中有数据,有他类信息,更有某种“上帝”赋予人类的精神期盼—实质是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和价值理念创设,或者说,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一种意识形态构建。正是这样的构建,创造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