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59027
大小:7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28
《会考复习(必修二)综合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会考复习(必修二)综合练习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愀然/悄无声息游弋/熠熠闪光不屑一顾/舞榭歌台B.惆怅/一筹莫展给予/济济一堂少不更事/亘古不变c.熨贴/妥妥帖帖斑斓/直栏横槛桑梓之情/锱铢必较D.慰藉/声名狼藉赭色/围炉煮茗百无聊赖/聆听天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静谧篱落廖廓返本归原B.甄别迁徙寒喧晴天霹雳C.渎罪瓦砾岑寂窗临远阜D.青霭遣戍褪色田园寥落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母亲生前没有给
2、我留下过什么隽永(意味深长)的哲言,或要我恪守(严格遵守)的教诲。B.叶子底下是脉脉(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美的姿态)了。C.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田埂)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沾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同“倘”,如果)与秦相较,或(或许)未易量。4.下面三句话分别出自小说形象之口,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3、)①“让苏艾继续画画,好卖给编辑先生,换了钱给她的病孩子买点红葡萄酒,也买些猪排填填她自己的馋嘴。”②“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③“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A.琼珊卫老婆子王夫人B.苏艾柳妈王熙凤C.琼珊柳妈王熙凤D.贝尔曼卫老婆子王夫人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词的创作一般按照某种曲调节拍之谱填10制歌词,曲调的名
4、称叫做“词调”或“词牌”,如“念奴娇”、“永遇乐”等。B.《师说》的作者是我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师说》的“说”是一种文体,与《捕蛇者说》一样,都是说理辨析类文章。C.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阿房宫赋》是“律赋”中的名篇,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借景抒情。苏轼用散文形式写赋,他的《赤壁赋》属于“文赋”。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杰出的词人。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世称“苏辛”。他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深受读者的喜
5、爱,是传之不朽的名篇。6、下列各个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全)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下雨。)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D.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杳不知其所之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A.两个“与”字相同
6、,两个“之”也相同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相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也不同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六王毕,四海一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7、是()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戍卒叫,函谷举B.灭六国者,六国也10C.赵尝五战于秦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2.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以攻取之外B与战胜而得者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与战败而亡者C.犹抱薪救火D然后得一夕安寝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然则诸侯之地有限二、填空题(13分)13.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句子。(13分,每格一分)①,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苏轼《赤壁赋》)②歌台暖响,;,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③故国神游,,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
8、赤壁怀古》)④想当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⑤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⑥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赴戍登程日占示家人》)⑦?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苏洵《六国论》)14、翻译《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中的句子:(4分)(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分)(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分)卷Ⅱ阅读与鉴赏(40分)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除去几座殿堂我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