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54494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8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一般5题,共20分):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之通道,人体所有组织的腠理,为气液运行的通道。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2.气液宣通: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在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成做气液宣通。3.亢害承制:五运消长变化过程中,出现太过、有余时所表现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4.六气皆从火化:六气之中,火热之气与风、湿、燥、寒关系密切,往往相兼为病,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过程中都能化生火热。在疾病过程中,火热又常常成为风湿燥寒的后期转归,火热病机成为
2、六气病机的中心,从而形成六气皆为火化。5.甘温除大热:用甘温之剂来补益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即甘温除热法。6.内伤热中证:多出现于脾胃内伤疾病的早中期,由于内伤脾胃,阴火内潘而产生的一系列热象之证称为内伤热中证。7.内感阴证:指饮食生冷、误服凉药或口鼻吸入雾湿之气等损及太阴、少阴、厥阴所出现的一系列肝脾肾阳虚衰征候。8.内已伏阴:劳倦、禀赋素弱、饮食生冷等所致人之本气先有虚损。9.三邪理论:张从正所称三邪,即指天地人三邪。10.情志疗法:情志的异常变化,既可引起本脏的神气病变,又可导致相应脏器的神气病变,所以可用响应的治疗措施,即以“五行相胜之理”治之。11.六
3、郁:是指气、湿、血、痰、热、食等六种郁证的总称。12.伤寒时地议:指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近时南方多热病,医者当师《伤寒论》意而变痛,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13.内虚暗风:大江以南天地之风气和居民的禀质,有异于西北地区,临床所见中风病人的发病机理往往是“真阴既亏,内热弥甚至,煎熬津液,凝结为痰,壅塞气道,不得通利,热极生风,而致猝然僵仆”。因此,他将类中风称为“内虚暗风”。14.治吐血三要法:即血虚宜补之、需热宜清之凉之、血瘀宜通之。15.治形论:指张介宾提出的“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16.戾气:指时行疫病的病
4、原,称为“戾气”,为杂气之一。17.募原:又称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解,是为半表半里。18.主客交: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19.伤寒三纲鼎立说:指“明以冬月伤寒为大纲矣,至伤寒六经中,又以太阳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谓为‘三纲鼎立’”。20.急流挽舟:喻昌首创,
5、主张“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印其邪气出之于外。21.畜鱼置介:喻昌重视同气相求之原理,认为人体“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22.甘药培中:指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为主的濡养胃阴之法。23.阳化内风:指“身中阳气之变动”导致“内风动越”。24.虫蚁搜剔法:指叶天士治疗久病入络,应用虫蚁之理,是“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用药如蜣螂、蜂房、山甲、地龙、全虫等,以此来搜剔络脉,松透病根,临床上每多应用,称为虫蚁搜剔法。二、填空题(一般20空,共2
6、0分):(一)、总论在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中,〈黄帝内经〉是唯一现存的著作,各家学说就是在继承、取舍、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1、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对病机十九条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2、脏腑的本气:肺气清;心气热;肝气温;脾气湿;肾气寒。本气虚的表现: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3、对中风的认识:心火暴盛,肾气虚衰。4、玄府闭塞的原因:热气怫郁。5、对火热病证的阐发: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六经传受皆为热证。6、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木极似金、金
7、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7、外感火热证,表证兼有内热可用表里双解法法,代表方为防风通圣散。8、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遗症。9、提出了“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治痢卓见,创制芍药汤。(三)、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1、对《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病证,当取汗散风,是谓治本。2、引涎、漉涎、嚏气、追泪都属于吐法。3、大承气汤加姜枣煎服,名之曰___调中汤______,专治____________________。4、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四)、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1、论述脾胃的主要内容: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脾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