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教育周会教案

如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教育周会教案

ID:6850179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8

如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教育周会教案_第1页
如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教育周会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教育周会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教育周会教案八年级(3)班教学目标:1、了解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特点。2、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知道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的特征。教学难点:知道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问题的方法。设计理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特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事情,掌握调节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问题的方法,愉快的度过避险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进一培养学生互助、协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拥挤踩踏事故处

2、理方式  在公共场所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险的,而那些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在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向前行进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为此,专家分析认为,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来讲,当人群因恐慌、愤怒、兴奋而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危险往往容易产生。此时,如果你正好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非常有可能受到伤害。在一些现实的案例中,许多伤亡者都是在刚刚意识到危险

3、时就被拥挤的人群踩在脚下,因此如何判别危险;怎样离开危险境地;如何在险境中进行自我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旁边的人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面对混乱的场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争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则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外逃的话,可能会加剧危险,甚至出现谁都逃不出来的惨剧。(二)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

4、,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3.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楼梯扶手、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三)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四)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

5、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五)案例分析陕西省某县城关小学1989年12月28日清晨举行周会。7时许,在学校广播和铃声的催促下,教学楼上千名学生争先恐后奔往学校操场集会。学校未将教学楼西边楼梯铁栅门打开,使得二、三、四楼七百多名学生只得全部涌向东楼梯口。学

6、生们下到二楼和一楼楼梯拐弯处时,因楼道电灯末开,跑在前面的学生摸黑与少数上楼放书包的学生相遇,造成双方拥挤,个别身材小的学生跌倒后引起上下楼梯受阻,造成严重拥挤,酿成特大伤亡事故,死亡6至11岁的小学生28人,伤59人。 (六)八年级3班应急避险演练,我班师生本着学生第一的原则,有序地组织学生按照合理的疏散路线疏导撤离。学生做到了不惊慌、听从指挥、动作敏捷,避免了推挤、冲撞。在短时间内,该校全体师生都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到指定安全区域。整个过程历时35秒,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演练,提高了我班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科学自救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应付突发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小结在一些集

7、会或大型活动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听从指挥,有秩序地进、离场,不要争先恐后或追逐打闹,要冷静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