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49639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8
《初级护士资格考试考题带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初级护士资格考试考题带解析 【基础知识】小儿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神经反射是 A.瞳孔反射 B.吸吮反射 C.降落伞反射 D.布鲁津斯基征 E.吞咽反射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择B答案?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出生时存在而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有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迈步反射生后2~3个月消失,握持反射生后3~4个月消失,拥抱反射生后3~6个月消失,颈肢反射生后5~6个月消失,觅食、吸吮反射生后4~7个月左右完全消失。 出生时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如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咽反射、吞咽反射等,如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神经系统出现异常。 出
2、生时并不存在以后渐出现且永不消失的反射有腹壁反射,提睾反射(4~6个月后明显),四肢膝腱反射,降落伞反射9~10个月时出现,平衡反射10~12个月时出现。 布鲁津斯基征是脑膜刺激征的症状。 综上述得知答案选择B. 【内科护理学】女,65岁,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收住入院,体检时发现刺激右侧下肢足背至踝部无疼痛反应,平衡觉及两点辨别觉存在,该病人发生的是 A.深感觉障碍 B.浅感觉障碍 C.运动觉障碍 D.复合感觉障碍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E.定位觉障碍 学员提问:请问怎么判断?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感觉是人的感受器在接受刺激后,
3、经传入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的感觉中枢,经感觉中枢综合、分析、以辨别刺激和性质。 浅感觉是指皮肤、粘膜的痛觉、温觉和触觉而言。如果传导刺激的神经纤维或大脑感觉中枢因病损出现痛、温、触觉障碍,则为浅感觉障碍。 ①痛觉检查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在其两侧对称部位用大头针力量均匀地轻刺患者皮肤,并请患者回答“痛”还是不痛,如痛觉有障碍再上、下对比,查出痛觉障碍的范围。 ②温觉检查分别用凉水(5℃~10℃)试管和热水(40℃~5℃)试管,轮流接触患者皮肤,观察其能否辨别冷热。如不能辨别即为温觉障碍。正常人能辨别出相差10℃的温度。脑血管病人病灶对侧出现温觉障碍。 ③触觉障碍让患者闭目,用棉絮或羽毛轻触
4、其皮肤,请他回答有无感觉,无感觉者则为触觉障碍。 【妇产科护理学】20周末胎儿发育特征为 A.吸吮反射良好 B.四肢活动活泼 C.指甲已超过指端 D.临床上用普通听诊器可听到胎心 E.身长25cm,皮下脂肪发育良好 学员提问:请问老师其他的各项都是在什么时间内出现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胎儿发育特征: 4个月的胎儿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到15周末,胎儿身长16厘米,坐高12厘米,体重120克。胎儿皮肤在颜色加红的同时,也加厚了,有利于保护胎儿的内部。脸上长出叫做毫毛的细毛。此外,胎儿的胳膊和腿能稍微活动,这是因为骨头和肌
5、肉发达、长结实了的缘故。不过,母体一般还感觉不到胎儿的活动。如果通过胎儿镜观察,可发现在腹部触摸胎儿时,胎儿可做出相应反应。说明此时胎儿触觉功能存在。 心脏的搏动也更加活跃,内脏几乎形成了,还有胎盘也形成了,与母体的连接更加紧密,流产的可能大大减少。由于胎盘的长出,改善了母体对胎儿的营养供给,胎儿的生长速度也加快。胎膜长结实了,羊水的数量也从这个时期开始急速增加,胎儿的脑细胞仍处于迅速发育高峰阶段。 5个月的胎儿 这个时期胎儿的成长很惊人,到19周末,胎儿身长约18~27厘米,体重250~300克。全身长出细毛(毫毛),头发、眉毛、指甲等已齐备。 脑袋大小像个鸡蛋。头重脚轻的身体分成
6、三部分,比较对称。皮肤逐渐呈现美丽的红色,皮下脂肪开始沉着。为此,逐渐变成不透明的了,由于皮下脂肪少,所以不至于长的很胖。随着骨骼和肌肉的健壮,胳膊、腿的活动活跃起来,这时有明显的胎动。心脏的活动也活跃起来,可以听到强有力的心音。胎儿的脑细胞仍处于迅速的发育高峰阶段,并且偶尔出现记忆痕迹。此时胎儿具有听力。 进入这一时期,母体腹部明显突出,孕妇自己能感到胎动。正常胎动12小时30~40次,如胎动次数少于15次,表示宫内缺氧;如在短时间内胎动超过正常次数,或胎动特别频繁,也是宫内缺氧的表现,应立刻到医院检查。胎教一般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进行。 6个月的胎儿 胎儿已长到身长28~34厘米,体
7、重660克。胎儿的身体逐渐匀称,皮下脂肪沉着变化不大,因此还很瘦,由于有皮下脂肪的缘故皮肤呈黄色。从这时起,皮肤的表面开始附着胎脂。胎脂是从皮脂腺分泌出来的皮脂和脱落的皮肤上皮混合物,它的用途是给胎儿提供营养、保护皮肤,同时在分娩的时候起润滑作用,使胎儿能顺利地通过产道。已可以清楚地看出胎儿浓浓的头发、眉毛、睫毛等。骨骼已相当结实了。如采用X线摄片,能清楚地看到颅骨、脊椎、肋骨、四肢的骨骼等,关节也在这个时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