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44495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8
《血液黏度分析仪器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液黏度分析仪器综述摘要:简介一种分析血液粘度的最新方法,并分析这种仪器的结构原理、测定方法等。关键词:仪器结构,测定原理、相关技术、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水平上研究血细胞、血浆成分的流动性质及血管弹性的一门科学。研究物质流动和变形的科学称为流变学;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提出了生物流变学的新概念。血流变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临床上研究血流变的特性规律,探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估计中血流变参数的意义,从血流变学的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措施等,并用于监测病程的发展及评价药物疗效。 血液
2、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其中的有形成分大部分是红细胞,还有少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是悬浮在血浆中,血浆是含有多种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样溶液。血液具有一定的黏度,而黏度是流体的固有属性之一,不论是静止的液体还是流动的液体都具有黏性,流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产生连续不断的变形以抵抗外力,这就是流体黏性的表现。当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黏度对血液的流动状态有很大的影响,血黏度的大小直接决定血液循环中流阻的大小,涉及到机体组织血液灌注量的多少。血液中的红细胞对其黏度影响最大,红细胞的软硬程度、聚集能力、变形能力等对血液的宏观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血
3、流变分析包括血黏度、流动和变形规律及红细胞聚集和刚性指数及血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流变分析类仪器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为血流变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准确和精密可靠的实验数据。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参数较多,涉及多种分析仪器,临床上常用的有血液黏度分析仪、血凝分析仪器、细胞变形分析仪、血沉仪、电泳仪、红细胞聚集分析仪器等。本文仅论述血液黏度分析仪器。血液黏度分析仪器早在1961年就由Wells等人研制出来了回转锥板式结构的仪器。我国70年代就开始血流变学的基础研究,已有定型产品问世,到80年代血流变学检查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有许多家不同类
4、型的仪器在各级医院使用。相比较血黏度分析仪结构较简单,各级医疗单位大多数是国产仪器,其价格比较便宜,检测时不需要试剂、消耗品小、操作简单,使得国产血黏度仪器使用很普及,极大的促进了血黏度检查在临床方向的应用。 仪器结构:血黏度分析仪按其测量原理和构件可分成四种:一是毛细管式;二是锥—板旋转式;三是同轴圆筒旋转式;四是电子—压力传感式。目前国内的仪器主要采用前两种结构,即毛细管式和锥板式,所以仅分析这两种结构的仪器。 毛细管黏度仪的测量部件是一根长型毛细管。不同黏度的流体流过相同的管道时所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流体的黏度愈大,所用的时间就愈
5、大,这类仪器就是根据在一定切变率下测得血样流过毛细管的时间推算出被测血样品的黏度值。 仪器测定原理:毛细管黏度仪测量原理是根据泊素叶(Poiseuiller)定律:如果控制相同的体积、压差、管径和管长、则流体的黏度与流过一定管长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 Q=πr4/8η*△P/L (1) 即:流量Q=V/t (2) 所以公式( η=πr4△Pt/8LV (4) 在仪器制造好以后,毛细管的半径 η 式中
6、K在给定毛细管与测试温度下为常数,由(5)式可以看出一定体积的液体,在衡定的压力驱动下,通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用的时间t与该液体的黏度值η成正比。仪器在实际测量时,分别让生理盐水和被测血样通过毛细管,再分别测定生理盐水流过毛细管所用的时间tW和血样所用的时间tb、由于水的黏度ηw是已知的,在25℃时水的黏度ηw=1;则被测血样的黏度ηb可按下式得出: ηb=tb/tw*ηw (6) 由(6)式可见,仪器的计时电路只要精确计时生理盐水流过毛细管所用的时间tw和血样流过的时间tb,由计算电路算出两者的比例,
7、就可简单的算出被测血样的黏度值ηb。 需要说明的是泊素叶定律是Poistwiller在1840年研究毛细管的液体做层状流动而发现的定律,它适用于牛顿流体的一维定常流动。而全血是非牛顿流体,在血管中的流动是脉动的非定常流动,所以毛细管黏度仪,测定近似牛顿流体的血浆黏度,其结果十分准确可靠,而全血为非牛顿流体,其测定黏度值准确性会欠佳,现在许多仪器会在电路和计算方面给予校正。 仪器应用:这种类型的黏度仪可简单分成全自动和半自动两大类。全自动类仪器有样品盘,多数仪器可以直接将原试管放入样品盘上,样品盘由步进电机带动,在CPU控制下正反方向旋转
8、,配合采样针协调动作,自动完成采取血样的任务。全血样品的混匀。仪器大多数是由采样针,通过吮吸功能完成,即采样针具有吞吐混匀能力,由与采样针相连的注射泵或蠕动泵等,在电路的控制下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