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422443
大小:19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10-02
《设计教学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节六:设计教学过程活动1:了解教学过程设计任务1: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容共同参与,并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目前,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说法,比方,“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他们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孤立地割裂成两个单位,并把他们对立起来,让一方围绕着另一方转。这样,教与学双方在教学中实际上只是发生了一方的主动性行为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规定,而不是双方都发挥主
2、动性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规定。而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生成〞的,不是单纯的“教〞或单纯的“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容和学生的特征,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媒体的使用等多种要素进展整体化的安排,形成特定教学构造流程的过程。设计教学构造流程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根本程序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展开,合理设计形成教学构造流程,它直观、简明、清晰、明确提醒了教学的具体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开
3、展的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在广度上的开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信息都有生成的可能,要使它们可以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共享资源。在深度上的开放,即教学需要形成学生思维的互动,使学生生成的根底性资源成为生生、师生互动的共享资源。.word.zl.-.也就是说,教学更重要的是展现学生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思维从混沌到清晰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结果。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即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不同的状
4、态进展“可能性〞的分析,建立课堂“可能性〞预测的意识。具体地说,不仅要预设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论,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而且还要预设应对各种可能的教学策略,如: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如何读懂其中的困难与障碍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当学生形成了新的方案或结论,教师如何使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如何概括和提炼出方案或结论形成的路径并表达其深刻和丰富的教育价值。3.从硬性设计向弹性设计转换一方面可以提供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主动选择
5、的余地,有利于学生形成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判断与选择的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把握自己寻求开展的意识,这也正是当代社会中人的开展所需要的重要特质。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摆脱僵硬和机械的教学程序,从教学设计起就有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可变因素和不确定性、并做出相应调整处理的思考,以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敏感和把握时机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包含着多方面的弹性因素:教学容处理的弹性、问题设计的弹性、学生作业设计的弹性、教学时间安排的弹性、学生评价标准的弹性等。 Ø 任务2:阅读材料——了解教学过程设
6、计的步骤教学过程设计的步骤.word.zl.-.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是有方案的,教师应学会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进展的所有活动进展梳理,使这些活动成为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教学流程。1.将所有教学活动整合梳理,形成“教学环节〞真实的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串联在一起形成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一组逻辑相关的师生活动的组合。因此在做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首先将所有的教学活动整合梳理,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容可以放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环节〞,随着教学时间的顺延,将教学活动进展下去。2.为每一个
7、“教学环节〞设计一组学习事件“教学环节〞中应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教学事件。当代著名教学设计大师加涅累积几十年研究与实践的经历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就是将学生学习的部过程同教师教学的外部活动相适配的成功尝试。具体如下:〔1〕引起注意〔2〕告知目标〔3〕刺激回忆先前习得的容〔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提供反应〔8〕评估行为表现〔9〕促进记忆与迁移以上“九大教学事件〞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顺序进展的流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随时将以上的“教学事件
8、〞改变顺序,或抽取其中的某项“教学事件〞重新组成新的“教学事件〞顺序,形成新的教学流程。3.使各“教学环节〞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每节课所包含的“教学环节〞、“教学事件〞应有一定的先后逻辑顺序,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开展。当然,这种“教学环节〞的逻辑顺序并不代表“一成不变〞,教师教学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现场行为表现,随时调整各种预设的“教学活动〞,到达“遇物那么诲,相机而教〞的最正确状态。.word.z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