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

ID:68403705

大小:594.00 KB

页数:130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wdggjmm8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1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2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3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4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5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6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7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8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9页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_第10页
资源描述:

《3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36种流调表第一章概述第一节一般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必须收集与调查研究容有关的数据,其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就是准备收集数据的工具之一。一完善的流调表,最能表达研究的实质容,也最能反映调查研究方案的完善程度。设想把一粗制滥造的流调表塞在方案中,事后定需进展修改,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由于调查研究容各不一样,不可能有一统一的调查表,因此每一次都应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工程的容设计自己的调查表。作为某一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由予疾病已经明确,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容大致一样,因此表格的根本格式也大都相似,编制一份较为规或较为完善的某一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是可能的。为此我们以传染病防治法所列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为主,设计了涉及疾病控制畴各类主要疾病的调查表袼,供基层卫生单位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根本格式1.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的名称、编号。1.2一般工程: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等。1.3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病日期、就诊日期、隔离日期、隔离方式、转归及临床表现等。1.4流行病学史。1.4.1预防接种史。1.4.2居住条件。1.4.3个人卫生状况。1.4.4饮食卫生状况。1.4.5有害因素暴露史〔含接触史〕。1.5小结。1.6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2.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那么2.1在设计某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时,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2.2流调表的容不要盲目贪多。不需要的工程一个不要,需要的工程一个不能少。随意增加不必要的调查工程,不仅增加工作量,更严重的是它会影响必须调查工程的调查质量。2.3每一个调查工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拟表者必须自问,要通过调查得到什么,每一个调查工程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问题能否得到结果。2.4流调表所提的问题要明确、简单,尽量防止用专业的术语,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和答复。要防止模棱两可或可能被误解或多解的问题。尤应注意所提问题不能引起被调查者子便于表格中工程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2.5为了便于表格中工程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2.6尽量用客观的、定量的指标。如用“好、较好、差〞这种概念式的问题,调查员难以掌握,被调查者也难以答,如必须要问,表后应加以说明,什么情况下为“好〞,什么情况下为..word.zl --“较好〞什么情况下为“差〞。最理想的是用定量表示,如在吸烟调查中,当问及现在吸多少时,可采用:“完全不吸〞;“偶吸1支,不是每天吸〞;“每天经常吸烟:少于10支、10~20支、20支以上〞。总之,流调表设计中所能提的各种问题,其答案必须准确无误,能进展统计分析,这是最重要的原那么。因此,一个完善的流调表不是一次就能编制好的,往往需要通过屡次试用、集思广益、反复修改才能到达逐步完善。3.制定和填写流调表时须注意的事项3.1流调表中把易于答复和易于引起应答者兴趣的间题放在前面,把敏感或者需要应答者回忆和思考的问题放在后面。3.2询间时注意不要带有暗示性或引导性,以免引出其他的意思,而造成答案偏倚。3.3填写记录时不要有漏填工程。每个调查工程必须要有记载,不要留有空白,否那么难以判断该工程是漏填还是未调查,给资料统计、分析带来困难。3.4填写时宇迹要工整、清楚,不要用铅笔填写,以免日久字迹模糊。流调表要保持清洁,调查者最后要签名并写上日期以示负责,以备查询。3.5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在编制流调表时,尽量采取能适应电子计算机录入、整理、分析的流调表。3.6在进展整理统计之前,应对每份流调表逐一重新进展检查,有无逻辑错误、漏项、字迹不清楚,一经发现要即时纠正,如无法纠正应予以废弃。4.填写流调表时的质量控制要求4.1可靠性。对流调表中的每一个问题的回容许该是可靠的,无论是谁,无论在什么时间去调查时,对同一问题的回容许该是一样的,即可重复性。4.2真实性或准确性。对流调表中的每一个问题的答复是真实的。例如当问及是否喝生水时,喝就是喝,不喝就是不喝,不要为顾及面子将喝生水说成不喝生水而产生信息偏倚。这种偏倚在资料统计时是无法纠正的。4.3完整性。如流调表中有30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调查并填写清楚,如果其中发现有3项漏填,这样的流调表是不完整的。如果事后仅凭回忆填补,或者不经重新调查而随意填写自己主观的结果判断,这样的流调表在形式上虽是完整的,实质上是残缺不全的,这显然是破坏了资料的完整性,影响了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4.4逻辑性。例如对某地一次腹泻病调查时,资料整理统计结果发现,不喝生水者腹泻病发病反而明显高于喝生水者,这显然不符合逻辑,说明在进展流调时对喝生水与不喝生水问题的答复可能存在可靠性与真实性的偏倚。5.流调表的用途流调表是对病人及其家庭、周围环境所进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它是各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根底。流行病学工作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就像临床医师应熟练地掌握病史的询问和病历的书写与疾病的诊断治疗一祥重耍。..word.zl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目的与爆发疫情调查不一样,前者是为了查明发病原因及发生条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蔓延,而爆发疫情调查是对病因的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确定具体爆发原因;对未知病因的疾病爆发调查,那么要探索病因线索,指出研究方向。无论是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或是爆发疫情调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迅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疫情。因此,无论哪一种调查所莸得的资料都是流行病学分祈的根底资料。例如,我们对某一种传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只要个案调查表设计周密,调查方法得当,获取的信息准确、可靠,通过对这些根底资料的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科学价值的结果。5.1对某一病例的个案调查,往往可以追查出在此之前己发生的更多病例,还可在密切接触者中查出新病例或病原携带者。5.2通过众多的个案调查,可以计算出本病的潜伏期,推算出大致的感染时间。5.3根据流调表记载的发病时间、就诊时间、报告时间、隔离时间等,可以判断该病人的就诊、报告、隔离是否及时,对众多资料进展分析,对判断本次疫情的传播扩散程度有重要价值。5.4根据病人隔离前的活动围,可以判断病原体可能播散的围,对划定疫点、疫区围提供科学依据。5.5如果在一个监测点,常年对某病进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可以了解该病在时间、空间及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不同时间流行趋势变化及有无周期性、季节性改变;也可以了解该传染病的发生、开展与终止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除了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外,还可以分析很多有价值的结果,这些结果都可以通过流调表反映出来。在资料分析时,流调表所记录的有关数据还存在着局限性。如:①不能做率的计算。因为流调表仅提供分子数值,无分母数值。如要计算发病率、性别、年龄、职业等发病专率,必须还要了解某一时间、某一地区〔或单位〕相应的人口数及人口组成;②没有比拟。有比拟才能有鉴别,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关键是要设立对照。例如,某地发生伤寒流行,我们不仅需要调查伤寒病人,还需要调查没有患伤寒的人,在进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时也是如此,但是一般流调表上没有列人未患病的人,所以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记载的资料对进一步深人分析是不够的。第二节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所谓爆发是指在一个集体单位〔如学校、工厂等〕或在一个局部地区,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发生多例同类病例的事件,称为爆发。爆发都具有共同的暴露因素,最常见的是水或食物等受到污染而引起的爆发。爆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易感人群饮用或接触被致病菌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而又未经煮熟的食物后引起疾病爆发;也可由于自然因素的突变如水灾、旱灾等灾害引发某种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也可由于工作的需要,大量易感人群进人疫区而引起疾病爆发。因此,对病因的疾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和确定引起爆发的因素及暴露的途径和方式,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迅速扑灭疫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除了对病人进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外,还须进展与爆发有关的专题调查。因此除了拟定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外,还要根据专题调查容设计专题调查表。1.爆发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爆发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可参阅前几章的有关疾病流调表。但容应根据本次爆发疫情的可疑因素再加以补充。1.1食源性爆发疫情流调表在作某种疾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在原有的流调表中还应重点补充饮食情况调查。..word.zl --1.1.1要掌握本次食源性爆发的食谱,根据己掌握的食谱,将每种食物列在表,询问时凡吃过的食品打“√〞,末吃过的食品打“×〞。1.1.2询间患者最喜欢吃的或吃得最多的食品是哪一种?列出食品名称。1.1.3在就餐时觉得有异味的食品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列出具体食品名称。1.1.4对有异味的食品是吃、末吃或者吃时发现有异味吐掉的?1.1.5凡参加就餐者,无论是患病或未患病者,都应作上述调查。1.1.6通过以上饮食状况调查,经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推断是哪一种或哪儿种食品可能受到污染,或者是引起本次食源性爆发的原因食品。举例饮食状况个案调查表1.性别年龄〔岁〕患病:是、否2.在以下的食谱中,您吃过或未吃过哪种食品?〔吃过者在以下的食品中打“√〞,未吃过者,打“×〞〕食品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在第二项所列的食品中,您最喜欢吃的是哪种食品?请列出①②③4.在第二项所列的食品中,您吃的最多的是哪种食品?请列出①②③5.就餐时,您是否发现有异味或变质的食品?有、无。如发现有异味或变质食品,请列出该食品的名称①②③6.对有异味的食品您是吃、未吃还是咀嚼时发现有异味而吐掉?〔上述三种情况,您属于哪一种,请在上面打“√〞来表示〕1.2水源性爆发疫情流调表与食源性爆发疫情流调表一样,在做某种水源性疾病爆发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须补充饮用水状况调查容。包栝患者家庭饮用水源类型,如井水〔大口井、手压井〕、河水、塘水、自来水等;接触疫水可能造成感染的方式,如喝生水、直接用疫区生水漱口、刷牙以及下河洗澡、游泳,直接在河水、塘水洗刷碗具、炊具及洗衣等。在调查时。不仅对患者进展个案调查,对非患者也要作个案调查。2.专题调查主要是弥补流行病学个案凋查容的缺乏,补充收集有关爆发疫情的资料以便于更好地分析本次疫倩的性质、确定爆发原因等。专题调查表应根据专题调查目的和容来编制,设计原那么与流行病学个案凋查表一样。鉴于每种专题调杏的目的和容各不一样,因此难以设计出一种统一的专题调查表。现就对最常见的爆发食源性和水源性爆发为例,作一阐述,以供参阅。一般情况资料收集表1.爆发点名称〔地区或单位〕..word.zl --1.爆发点总人口数,男人,女人2.人口构成〔根据需要分年龄组〕3.首例病人出现时间年月日,报告时间年月日,开场调查处理时间年月日4.截止到本次调查时已发生病例数人,死亡人5.发病升高时间月日,发病人数人6.本次爆发疫情分布情况7.1男人,女人7.2发病年龄〔岁〕:成人人,儿童人7.3病人的职业分布〔根据本次爆发疫情情况而定〕7.4疫情在本地区〔或单位〕的分布情况〔哪些单位多?哪些单位少或没有?〕7.5周围临近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疫情7.该地区〔或单位〕过去有无类似病例发生?有、无。时间及发病人数食源性爆发疫情资料收集表1.一般情况1.1爆发地点1.2宴请者〔或户主〕1.3办席桌数1.4设宴起止时间1.5设宴地点:露天、室〔餐馆〕1.6聚餐人数1.7来客涉及围个省个市〔县〕乡〔镇或街道〕个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或单位〕1.8聚餐者追踪调查人数,发病人数,其中病原确诊人数,临床确诊人数,死亡人数1.9聚餐者中病原携带人数1.10密切接触人数,做相关病原或血清学检查人数,结果2.食谱调查2.1第一天:就餐人数,桌数,早餐食谱,中餐食谱,晚餐食谱2.2第二天:就餐人数,桌数,早餐食谱,中餐食谱,晚餐食谱2.3第三天:就餐人数,桌数,早餐食谱,中餐食谱,晚餐食谱3.现场卫生状况3.1食品采购时间及种类3.2烹调场所:露天、室3.3熟食存放地点:室、室外、加盖、不加盖3.4熟食存放时间:最短小时,食品名称,最长小时,食品名称,吃前是否加热?是、否3.5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并水、塘水、河水、自来水及其他水源名称3.6苍蝇:有、无,检测结果3.7水源类型及检测结果3.8可疑食品名称及检测结果3.9烹调人员:人数,其中培训过人,未培训人,有安康证人,无安康证人,本次爆发中发病:有、无,发病人数人,针对本次爆发的疾病作相关病原检查人数人,培养结果4.引起本次食源性爆发原因..word.zl --水源性爆发疫情资料收集表1.爆发地点名称2.爆发地点人口数3.爆发地点人口构成〔按需要分年龄段、性别等收集〕4.爆发地区饮用水源类型:井水〔大口井、手压井及其他〕、塘水、河水、自来水5.受污染水源类型,病原体名称6.水源阳性首次检出时间年月日,末次检出时间年月日7.饮用该阳性水源人数〔根据需要分年龄段、性别等收集〕8.追踪调查人数,其中:发病人数,病原确诊人数,血清学确诊人数,病原携带者人数,临床确诊人数,死亡人数9.首例病人发生时间年月日,发病顶峰时间年月日,末例病人发生时间年月日10.爆发地区饮用其他水源人数,发病:有、无,发病人数11.阳性水源首次消毒时间年月日,维持消毒时间天12.阳性水源首次转阴时间年月日13.水源污染可能原因〔根据其他专题调查综合分析〕第二章甲类传染病第一节鼠疫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旧称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安康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多种啮齿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以旱獭属和黄鼠属最为重要。我国的主要传染源有17种。各型鼠疫病人均可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特别是肺鼠疫病人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是重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在人间传播,可造成迅速流行。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蚤为媒介,构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流行呈局部散发或小爆发,8-10月份为顶峰。人群普遍易感,临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1.腺鼠疫此型最多,多见于流行期。除见于一般病症外通常感染后1-2天即出现淋巴结炎,以腋、颈、腹股沟淋巴结炎为常见。肿大部位剧痛、红肿、发热,常与周围组织粘连,使患者呈强迫体位。原发性腺鼠疫常有菌血症过程,可继发肺鼠疫、败血症或脑膜脑炎型。2.肺鼠疫可原发也可继发于腺鼠疫。起病急,高热及全身毒血症病症,数小时出现剧烈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开场有少量黏液痰,继之可有泡洙状或鲜红色血痰。本病特征是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如抢救不及时,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吸衰竭,病死率为70%-100%。患者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3.败血症鼠疫..word.zl --可有原发性,但多继发于肺鼠疫或腺鼠疫。起病急骤,病情迅速加重,高热寒战或体温不升,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病症,面色苍白,神志不清或昏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皮肤黏膜及脏广泛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于数小时至3天因感染性休克、出血而死亡。早期足量应用效抗菌药物是治疗本病的关键。鼠疫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病人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庭住址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5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3〕工人〔4〕学生〔5〕干部职员〔6〕医务人员〔7〕做家务及待业〔8〕不详口1.6父母单位住址单位住址1.7发病时间年月日1.8发病地点1.9初诊日期年月日1.10初诊单位1.11住院日期年月日1.12出院日期年月日1.13住院单位1.14报告单位1.15报告时间年月日1.16诊断〔1〕是〔2〕否口1.17死亡日期年月日1.18病程天2.临床表现2.1淋巴结肿大〔部位:〕〔1〕有〔2〕无口2.2〔1〕咳嗽〔2〕胸痛〔3〕泡沫痰口口口2.3呼吸困难〔1〕有〔2〕无口2.4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口2.5恶寒、高热〔1〕是〔2〕否口2.6最高体温〔℃〕口口2.7剧烈头痛〔1〕有〔2〕无口2.8〔1〕狂躁〔2〕谵妄〔3〕神志不清口口口2.9〔1〕皮下及黏膜出血〔2〕血尿〔3〕血便〔4〕血性呕吐物口口口口..word.zl --2.10血压mmHg2.11胸透2.12实验室检查日期标本工程方法结果3.流行病学调查3.1患者发病前10小时去过外地〔1〕是〔2〕否口3.2该地是否有鼠疫流行〔1〕有〔2〕无口该地详细地址3.3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人〔1〕是〔2〕否口3.4预防接种史:注射时间年月日菌苗种类3.5过去安康状况〔1〕优〔2〕良〔3〕差口3.6病家及院人口数口口3.7家庭中或院有无其他人患鼠疫〔1〕有〔2〕无口3.8疫村情况3.8.1户数人口数男女3.8.2地理交通情况〔附地图〕3.8.3病死鼠发现倩况:种类,只数发现日期年月日发现地点3.8.4病死鼠鼠疫检出情况:种类,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5蚤类检出情况:种类,组成,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6室鼠密度,蚤指数..word.zl --3.8.7室外鼠密度,蚤指数3.8.8周围有无历史疫区〔包括人类鼠疫疫区、地方性动物鼠疫疫区〕3.9疫源地处理3.10密切接触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触方式4.转归痊愈死亡5.并发症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二节霍乱霍乱〔cholera〕是国际检疫传染病,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交通卫生检疫条例〞..word.zl --中规定的检疫传染病。其发病急、传播快、涉及围广,有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流行形式。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其传播途径多样,主要有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及苍蝇媒介传播等,人群普遍易感。本病的地区分布一般多以沿海为主,特别是江河入附近的江河两岸及水网地带,也可传人陆、高原和山地,甚至沙漠地区。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霍乱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份,而流行顶峰多在7-10月份。霍乱是由O1群的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以及非O1群的O139血清群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人感染霍乱后,潜伏期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以1-2天最多见。腹泻是霍乱患者的主要特征,多为无痛性、无里急后重,大便次数每日由数次至数十次不等,粪便性状为黄色稀便、水祥便,少数为米泔样便。病人大多先泻后吐,一般不发热,少数患者由于严重泻吐可引起水和电解质大量丧失,以至产生脱水、循环衰竭、电解质平衡紊乱及代性酸中毒。霍乱可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展诊断,分为病原学诊断和临床诊断,诊断要点见霍乱诊断的国家标准〔简称国标〕。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假设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月〕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效劳〔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或手机〕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9出院依据〔1〕临床病症消失〔2〕两次粪检阴性〔3〕自动出院〔4〕其他口3.临床资料3.1临床病症3.1.1感染类型〔1〕病人〔2〕带菌者口..word.zl --3.1.2腹泻〔1〕有〔2〕无口3.1.3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1.4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口3.1.5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口3.1.6呕吐〔1〕有〔2〕无口3.1.7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先泻后吐〔3〕先吐后泻〔4〕其他口3.1.8发热〔1〕有〔2〕无最高体温℃口3.1.9腓肠肌疼痛〔1〕有〔2〕无口3.1.10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口3.1.11临床类型〔1〕重〔2〕中〔3〕轻口3.2诊断依据3.2.1感染者发现方式〔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5〕其他〔注明〕口3.2.2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口3.2.3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4送检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5送样单位〔1〕县以上医院〔2〕县〔区〕医院〔3〕乡镇卫生院〔4〕村卫生室〔5〕个体开业口3.2.6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7检验结果〔1〕小川〔2〕稻叶〔3〕O139口3.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4.流行病学调查4.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4.1.1外出史〔1〕有〔2〕无口4.1.1.1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以下活动4.1.1.2住宿〔1〕有〔2〕无口4.1.1.3用餐〔1〕有〔2〕无口4.1.1.4带回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该地有无同样疾病〔1〕有〔2〕无口4.1.2外人来家〔1〕有〔2〕无口4.1.2.1来自何地4.1.2.2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口来后有无以下活动4.1.2.3在家住宿〔1〕有〔2〕无口4.1.2.4在家用餐〔1〕有〔2〕无口4.1.2.5带来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4.1.3接触过同祥病人〔1〕有〔2〕无口..word.zl --4.1.3.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2接触地点接触方式4.1.3.3同吃〔1〕有〔2〕无口4.1.3.4同住〔1〕有〔2〕无口4.1.3.5护理〔1〕有〔2〕无口4.1.3.6其他〔1〕有〔2〕无口4.2饮食情况〔病前5天〕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4.2.4生冷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就餐地点名称4.2.10同餐人数口口口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疫点疫区处理5.1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2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3疫点个口口5.4围户个口口口口5.5解除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6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7病人隔离〔1〕是〔2〕否口5.8隔离地点〔1〕住院〔2〕在家口5.9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10病人粪检情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时间结果6.小结..word.zl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第三章乙类传染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它们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突然发热、纳差、恶心、腹部不适,随后几天局部病例出现黄疸,但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致病性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预防和控制上采取的措施亦不尽一样。根据传播途径可以将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种类型,即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体液一皮肤〔黏膜〕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不形成病毒携带者和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易形成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传染期主要为发病前后两周。戊型肝炎潜伏期10-70天,平均为40天,传染期尚不清楚,但在潜伏期末和发病后两周病人粪便中均可检出病原体,与甲型肝炎相比,戊型肝炎重型多,病死率高,尤其是孕妇,病死率可高达20%,且免疫力不持久;成人发病较多。乙型肝炎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为70天。丙型肝炎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为50天。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确定,可能相当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对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对经体液一皮肤〔黏膜〕传播的肝炎,要把住“病从皮入〞关。此外,要加强对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易感者的疫苗接种工作。1.诊断标准1.1病症体征: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病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巩膜、皮肤黄染或不黄染。1.2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血清胆红素升高或不升高。在排除其他原因〔如药物性、酒精性等〕引起的肝脏损害的情况下,可诊断为病毒性肝炎。2.病原分型诊断2.1甲型肝炎2.1.1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2.1.2HAV感染标志检测: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AV-IgM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2.1.3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有不洁饮食史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等。以上各项中2.1.1和2.1.2两项为诊断甲型肝炎散发病例的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证据作为参考。对甲型肝炎爆发疫情病例,必须具备第一项诊断依据,首例病人或早期病人必须具备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是4..word.zl --倍升高。具有与首例病人共同可疑食物或水暴露史,在甲型肝炎最长潜伏期,无其他原因解释的肝炎病人,有或无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均可诊断为甲型肝炎。2.2乙型肝炎2.2.1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2.2,2HBV标志物检测:①血清HBsAg阳性〔包括单独阳性和复合阳性,如大三阳、小三阳和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等〕;②血清HBV-DNA阳性或HBV-DNA多聚酶阳性;③肝组织HBcAg阳性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均可判定为乙肝病毒现症感染。2.2.3流行病学资料:半年承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者,生活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病人密切接触者,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具备上述2.2.1和2.2.2两项,且既往无乙型肝炎病史,可诊断为新发乙型肝炎病例。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2.3丙型肝炎2.3.1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2.3.2HCV标志物检测:①血清HCV-RNA阳性;②血清抗-HCVIgM阳性。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均可判定为丙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2.3.3流行病学资料:半年承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具备上述2.3.1和2.3.2两项,且既往无丙型肝炎病史,可诊断为新发丙型肝炎病例。既往有丙型肝炎病史或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2.4丁型肝炎2.4.1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2.4.2HDV标志物检测:①血清HDVAg阳性;②血清HDV-RNA阳性;③抗-HDVlgM阳性。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可以诊断为现症HDV感染。2.4.3HBV标志物检测:①血清HBsAg阳性〔包括单独阳性和复合阳性,如大三阳、小三阳和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等〕;②血清HBV-DNA阳性或HBV-DNA多聚酶阳性;③肝组织HBcAg阳性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2.4.4流行病学资料:同乙型肝炎。具备上述2.4.1、2.4.2和2.4.3项,且既往无丁型肝炎病史,可诊断为新发丁型肝炎病例。既往有丁型肝炎病史或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可诊断为慢性丁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作为参考。2.5戊型病毒性肝炎2.5.1具备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依据。2.5.2HEV感染标志检测:抗-HEVlgM阳性或双份血清抗-HEVIgG呈4倍以上升高者。2.5.3流行病学:发病前2-6周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粪便、垃圾污染的或外出就餐,到过戊型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以上各项中2.5.1和2.5.2两项为诊断戊型肝炎散发病例的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证据作为参考。对戊型肝炎爆发疫情病例,在具备第一项诊断依据的同时,首例病人或早期病人必须具备血清抗-HEVIgM阳性或抗-HE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具有与首例病人共同可疑食物或水暴露史,在戊型肝炎最长潜伏期,无其他原因解释的肝炎病人,有或无血清抗-HEVIgM阳性或抗-HEV..word.zl --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均可诊断为戊型肝炎。2.6未分型病毒性肝炎具备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但未进展肝炎病毒感染标志检测或无法判定为何型病毒性肝炎,均诊断为未分型肝炎。2.7肝炎病毒携带者定义:感染肝炎病毒持续6个月以上,无肝炎的临床病症、体征,肝功能检验指标正常的人称之为肝炎病毒携带者。因感染病毒的不同分别称乙肝病毒携带者、丙肝病毒携带者和丁肝病毒携带者。包括从未发病和发病后的肝炎病毒携带者。由于在日常医疗卫生效劳实践中,很难确定肝炎病毒携带者感染病毒的时间,所以,无肝炎临床病症、体征且肝功能正常的人,假设其体检测到上述病毒的感染标志,均作为肝炎病毒携带者。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患者1.2家长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1.5患者职业〔1〕干部〔2〕工人〔3〕农民〔4〕学生〔5〕教师〔6〕个体户〔7〕医护〔8〕献血员〔9〕其他口1.6单位:1.7集体居住地址:1.8家庭住址:1.9联系:1.10联系人:2.发病倩况2.1发病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就诊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3住院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就诊单位:2.5临床表现2.5.1纳差〔1〕有〔2〕无口2.5.2厌油〔1〕有〔2〕无口2.5.3恶心〔1〕有〔2〕无口2.5.4呕吐〔1〕有〔2〕无口2.5.5腹痛〔1〕有〔2〕无口..word.zl --2.5.6头痛〔1〕有〔2〕无口2.5.7巩膜黄染〔1〕有〔2〕无口2.5.8尿黄〔1〕有〔2〕无口2.5.9皮肤黄染〔1〕有〔2〕无口2.5.1口发热〔1〕有〔2〕无口2.5.11体温℃2.5.12其他病症〔1〕有:〔2〕无口2.6诊断依据2.6.1病症体征〔1〕有〔2〕无口2.6.2肝功能〔1〕正常〔2〕异常〔3〕未做口2.7病毒感染标志〔1〕抗-HAVIgM阳性〔2〕抗-HAVIgM阳性口2.8甲肝疫苗注射史〔1〕有〔2〕无〔3〕不详口2.8.1注射年月:〔mm/dd/yy〕2.8.2注射单位:3.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前15-75天〕3.1进食冷饮史3.1.1冷饮种类及品名:3.1.2进食频次数量:3.2零食嗜好3.2.1种类及品名:3.2.2购置地点或店名:3.2.3迸食频次数量:3.3在外就餐史3.3.1集体就餐方式:3.3.2集体就餐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3.3集体就餐人数:口口口3.3.4发病人数:口口口3.3.5摊点地址或饭店名称:3.3.6就餐频次:3.3.7摊点进食品种:3.3.8使用餐具:3.3.9餐具消毒情况:3.4生吃瓜菜史3.4.1瓜菜品名:3.4.2洗涤方式〔1〕水冲〔2〕用手或手帕擦抹〔3〕其他口3.4.3消毒〔1〕有〔2〕无口3.5饮用水倩况3.5.1主要水源:..word.zl --3.5.2消毒〔1〕有〔2〕无口3.5.3喝生水〔1〕有〔2〕无口3.5.4频次:3.5.5每次饮量:3.6外出史3.6.1地点:3.6.2日期:3.7传染源接触史3.7.1与病人关系:3.7.2接触日期〔起止〕:3.7.3接触程度:3.7.4接触方式〔1〕饮食〔2〕同住〔3〕同玩〔4〕护理〔5〕其他方式口4.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经体液一皮肤〔黏膜〕传播病毒性肝炎病人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患者惰况1.1患者:1.2户主:1.3家庭住址:1.4患者性别〔1〕男〔2〕女口1.5患者年龄〔岁〕:口口1.6与户主关系〔1〕户主〔2〕夫妻〔3〕父子〔4〕父女〔5〕母子〔6〕母女〔7〕兄弟姐妹〔8〕其他口1.7患者职业〔1〕干部〔2〕工人〔3〕农民〔4〕学生〔5〕教师〔6〕个体户〔7〕医护〔8〕献血员〔9〕其他口1.8患者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中学或中专〔4〕大专〔5〕大学及以上口..word.zl --1.9婚姻状况〔1〕己婚〔2〕未婚〔3〕丧偶口结婚时间年月1.10乙肝疫苗接种史〔1〕有〔2〕无〔3〕不清楚口1.11乙肝疫苗接种时间第一针年月第二针年月第三针年月1.12初次发病时间年月日1.13首次就诊时间年月日1.14本次就诊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级口1.15诊断依据1.15.1病症体征〔1〕有〔2〕无口1.15.2肝功能〔1〕正常〔2〕异常〔3〕未做口1.15.3病毒感染标志〔1〕HBsAg阳性〔2〕HBeAg阳性〔3〕抗-HBc阳性〔4〕HCV-RNA阳性〔5〕抗-HCVIgM阳性〔6〕HDAg阳性〔7〕HDV-RNA阳性〔8〕抗-HDVIgM阳性〔9〕未检测口1.16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口1.17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丙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口l.18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丁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口以下工程仅调查既往无乙肝、丙肝、丁肝病史的初次发病的病人2.有关因素调查2.1承受医疔效劳情况〔发病前1个月至半年〕2.1.1住院〔1〕有〔2〕无口2.1.1.1住院时间年月日2.1.1.2出院时间年月日2.1.1.3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口2.1.1.4住院科室〔1〕科〔2〕外科〔3〕妇产科〔4〕小儿科〔5〕传染科〔6〕其他口2.1.2手术〔1〕有〔2〕无口2.1.2.1何种手术:2.1.2.2手术时间:年月2.1.2.3手术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口2.1.3受血史〔1〕有〔2〕无口2.1.3.1受血次数次2.1.3.2累计受血量:ml2.1.3.3受血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2.1.3.4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口2.1.4献血史〔1〕有〔2〕无口2.1.4.1献血次数:次2.1.4.2献血单位:2.1.4.3献血类型〔1〕献全血〔2〕献血浆〔3〕两者均献口2.1.5静脉输液〔1〕有〔2〕无口..word.zl --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1.6针灸治疗〔1〕有〔2〕无口2.1.6.1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1.7肌肉、静脉注射〔1〕有〔2〕无口2.1.7.1一次性注射器〔1〕是〔2〕否〔3〕不清楚口2.1.7.2一人一针一管〔1〕是〔2〕否〔3〕不清楚口2.1.7.3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1.8预防接种〔1〕有〔2〕无口2.1.8.1一次性注射器〔1〕是〔2〕否〔3〕不清楚口2.1.8.2一人一针一管〔1〕是〔2〕否〔3〕不清楚口2.1.8.3接种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1.9拔牙〔1〕有〔2〕无口2.1.9.1拔牙次数:次2.1.9.2拔牙时间:年月日2.1.9.3拔牙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2家庭接触情况2.2.1家庭乙肝病人或HBV携带者〔1〕有〔2〕无〔3〕不清楚口与患者关系〔1〕父子〔2〕母子〔3〕夫妻〔4〕兄弟姐妹〔5〕其他口2.2.2共用牙刷〔l〕有〔2〕无口2.2.3共用刷牙杯〔1〕有〔2〕无口2.2.4共用剃刀〔1〕有〔2〕无口2.2.5家庭成员中痔疮患者〔1〕有〔2〕无口2.2.6月经血污染物品〔1〕有〔2〕无口23其他2.3.1理发时刮面〔1〕有〔2〕无口2.3.2文眉〔1〕有〔2〕无口2.3.3文身〔1〕有〔2〕无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二节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bacillary..word.zl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人群普遍易感,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传染源,被污染的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苍蝇等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儿童发病率较高,夏秋季多见,经济不兴旺国家和地区发病率高,易引起流行。由于该病免疫力维持时间短,菌型繁多,型间无穿插免疫,以及菌型易变迁和耐药菌株的出现,菌痢的防治工作仍面临较大困难。痢疾杆菌按其抗原构造的不同,目前可分为4群47个血清型。分别为:A群,即痢疾志贺菌,12个血清型;B群,即福氏志贺菌,6个血清型和2个变种;C群,即鲍氏志贺菌,18个血清型;D群,即宋志贺菌,1个血清型。不同国家、地区、年份菌群分布不同。国流行的菌痢病原菌目前仍以B群为主,占60%以上,B群中,以2a为多。人感染后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一般1-2天。临床病症轻重不一,主要是发热、腹泻、腹痛、脓血便或黏液样便、里急后重等。本病至今尚无特异的预防方法,目前的预防对策主要是加强监测,做好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和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诊断可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见细菌性痢疾诊断的国家标准。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假设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是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月〕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兀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钦食品业〔7〕商业效劳〔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休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户口地1.7工作〔学习〕单位1.8联系人联系〔办公室〕〔住宅〕〔手机〕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临床资料3.1临床病症3.1.1腹泻〔1〕有〔2〕无口..word.zl --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1.2粪便性状〔1〕水样〔2〕黏液血便〔3〕脓血便〔4〕其他口3.1.3里急后重〔1〕有〔2〕无口3.1.4恶心〔1〕有〔2〕无口3.1.5呕吐〔1〕有〔2〕无口3.1.6发热〔1〕有〔2〕无口最高体温℃口口口3.2诊断依据3.2.1诊断依据〔1〕临床〔2〕病原学〔3〕临床+病原学口3.2.2检验结果〔请将检验结果填写于下表〕日期镜检培养红细胞白细胞志贺福氏鲍氏宋3.2.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4.流行病学调查〔病前1周〕4.1接触过同样病人〔1〕有〔2〕无口4.1.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2接触地点4.1.3接触方式4.1.3.1同吃〔1〕有〔2〕无口4.1.3.2同住〔1〕有〔2〕无口4.1.3.3护理〔1〕有〔2〕无口4.1.3.4其他〔1〕有〔2〕无口4.2饮食情况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4.2.4生冷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名称,购置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就餐地点名称4.2.10同餐人数口口口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word.zl --4.2.12同餐者发病〔1〕有〔2〕无口同餐发病人数4.2.13饭前洗手〔1〕洗〔2〕不洗口4.2.14便后洗手〔1〕洗〔2〕不洗口5.控制措施5.1病人隔离〔1〕是〔2〕否口5.2隔离地点〔1〕住院〔2〕家庭〔3〕其他口5.3家庭隔离期间的消毒与治疗5.3.1病人的饮食用具〔1〕分开〔2〕未分开口5.3.2饮食用具消毒方法〔1〕煮沸〔2〕清洗〔3〕使用的消毒液名称口5.3.3排泄物〔1〕未处理〔2〕处理处理方法口5.3.4治疗倩况〔1〕连续服药〔2〕间歇服药〔3〕未服口5.4患病期间暂时调离工作岗位〔1〕是〔2〕否口5.5密切接触者登记性别年龄与患者联系方式接触方式发病日期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第三节伤寒、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typhoid〕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通过被污染的水、食品、苍蝇及日常生活接触等而传播,食用被污染的水、食物常易引起爆发。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较为广泛,至今仍是农村地区常发疾病之一。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季为甚,以学龄儿童最高,其次为青壮年及学龄前儿童。暴露时机不同会导致年龄、性别和职业间的发病率差异。1942年氯霉素问世后,伤寒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但2口世纪7口年代出现抗药菌株后,给伤寒的防治增加了相当大的困难。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含有菌体“O〞抗原及鞭毛“H〞抗原,局部菌株含有“Vi〞抗原。伤寒起病多X缓,可有乏力及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头痛、腰酸背痛等前驱病症。少数病例那么有畏寒、发热、起病急骤。典型伤寒病程4-5周,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初期缓慢起病,有发热,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咽痛及咳嗽等病症,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1周升至39-40℃..word.zl --;极期主要表现有五大特点:持续高热、相对缓脉或重脉、神经中毒病症、玫瑰疹和脾肿大;缓解期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及心功能不全等,如无上述并发症,患者体温呈弛热型下降,病症渐减轻,病情开场好转;恢复期体温多已正常,病症消失,食欲恢复,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近JL年来,伤寒的临床表现趋于轻症化和不典型。伤寒诊断可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展,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诊断,诊断要点见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国家标准。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假设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月〕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效劳〔8〕医务人员〔9〕工人〔1口〕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办公室〕〔住宅〕〔手机〕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临床资料3.1临床表现3.1.1发热持续天口口3.1.2最高体温℃口口.口3.1.3热型〔1〕稽留热〔2〕弛热〔3〕不规那么口3.1.4有无如下病症与体征3.1.5发热〔1〕有〔2〕无口3.1.6畏寒〔1〕有〔2〕无口..word.zl --3.1.7头痛〔1〕有〔2〕无口3.1.8头晕〔1〕有〔2〕无口3.1.9腹痛〔1〕有〔2〕无口3.1.10腹胀〔1〕有〔2〕无口3.1.11便秘〔1〕有〔2〕无口3.1.12腹泻〔1〕有〔2〕无口3.1.13便血〔1〕有〔2〕无口3.1.14恶心〔1〕有〔2〕无口3.1.15呕吐〔1〕有〔2〕无口3.1.16表情冷淡〔1〕有〔2〕无口3.1.17谵妄〔1〕有〔2〕无口3.1.18昏迷〔1〕有〔2〕无口3.1.19相对缓脉〔1〕有〔2〕无口3.1.20玫瑰疹〔1〕有〔2〕无口3.1.21脾大〔1〕有〔2〕无口3.1.22肝大〔1〕有〔2〕无口3.2有无以下并发症口3.2.1肠出血〔1〕有〔2〕无口3.2.2肠穿孔〔1〕有〔2〕无口3.2.3其他〔注明〕3.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3.4诊断依据3.4.1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3〕血清学口3.4.2检验结果3.4.2.1培荞〔细菌型别〕日期血粪尿其他3.4.2.2肥达反响日期OHABC..word.zl --3.4.2.3白细胞计数、分类日期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其他4.流行病学调查4.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1个月〕4.1.1外出史〔l〕有〔2〕无口4.1.2去过何地:4.1.3在该地有无以下活动4.1.3.1住宿〔1〕有〔2〕无口4.1.3.2用餐〔1〕有〔2〕无口4.1.3.3带回食品〔1〕有〔2〕无口4.1.3.4食品名称4.1.3.5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口4.1.4外人来家〔1〕有〔2〕无口4.1.4.1来自何地4.1.4.2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口4.1.4.3来后有无以下活动4.1.4.3.1在家住宿〔1〕有〔2〕无口4.1.4.3.2在家用餐〔1〕有〔2〕无口4.1.4.3.3带来食品〔1〕有〔2〕无口4.1.4.3.4食品名称4.1.5接触过同样病人〔1〕有〔2〕无口4.1.5.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5.2接触地点4.1.5.3接触方式4.1.5.3.1同吃〔1〕有〔2〕无口4.1.5.3.2同住〔1〕有〔2〕无口4.1.5.3.3护理〔1〕有〔2〕无口4.1.5.3.4其他〔1〕有〔2〕无口4.2饮食情况〔病前1个月〕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word.zl --4.2.4生冷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4.2.10就餐地点名称4.2.11同餐人数口口口4.2.12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3预防接种〔1〕有〔2〕无口4.3.1最近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3.2接种次口5.疫点疫区处理5.1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2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3疫点个口口5.4围户个口口口口5.5解除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6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第四节艾滋病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安康的新发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等全身病症为特征,逐渐开展至各种时机性感染、继发性肿瘤、精神神经障碍等疾病而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word.zl ---10年,处于潜伏期的称之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病那么称之为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主要与个人行为有关,同性恋或异性恋有多个性伴侣史者、有性病史者、静脉吸毒者、既往职业献血浆者、输入过末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者、配偶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以及其所生子女都属于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确实诊必须要有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结果。要防止在没有特异性实验诊断依据的情况下,凭临床病症做出判断。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展个案调查时,应该遵循、不歧视的原那么,同时咨询应贯穿于调查前后的全过程。HIV/AIDS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个案编号口口口口1.2首次确认抗体阳性时间:年月日〔或HIV抗体阳性报告编号:)1.3:〔假设同时有几个名宇,均填上〕1.4性别:〔1〕男〔2〕女口1.5年龄〔周岁〕:〔或出生日期:年月〕1.6居住地址: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户1.7: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8民族〔1〕汉族〔2〕回族〔3〕其他〔请注明〕:口1.9职业〔1〕农民〔2〕工人〔3〕个体商〔4〕驾驶员〔5〕娱乐餐饮效劳员〔6〕无业〔7〕干部〔8〕其他〔请注明〕:〔9〕不详口1.10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或中专〔5〕大专或大学及以上〔6〕不详口1.11受教育年限:年口口1.12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或同居〔3〕离异或分居〔4〕丧偶〔5〕不详口2.供血史2.1有无献血〔浆〕史〔1〕有〔2〕无选“〔2〕无〞者,跳至3.1口2.2献血类型〔1〕全血〔2〕血浆〔3〕全血+血浆口2.3首次献血〔浆〕时间:年月2.4首次献血〔浆〕地点〔1〕本县〔2〕本市〔3〕本省〔4〕外省口2.5最近一次献血〔浆〕时间:年月2.6最近一次献血〔浆〕地点〔1〕本县〔2〕本市〔3〕本省〔4〕外省口3.受血和血液制品史3.1有无受血史〔1〕有〔2〕无选“〔2〕无〞者,跳至4.1口3.2首次受血时间:年月3.3首次受血地点:3.4最近一次受血时间:年月3.5最近一次受血地点3.6有无使用过血液制品〔1〕有〔2〕无口3.7最近一次使用血液制品时间:年月4.性行为..word.zl --4.1有无性病史〔1〕有〔2〕无口4.2有无嫖娼或卖淫史〔1〕有〔2〕无口4.3除配偶外,有无其他性伴〔1〕有〔2〕无选“〔2〕无〞者,跳至5.1口4.4性伴为〔1〕同性〔2〕异性〔3〕双性〔同性和异性〕口4.5性伴数〔除配偶以外的数目〕:人口口4.6性伴来自何地〔1〕本省〔2〕外省〔3〕不详口4.7是否使用避孕套〔1〕从不用〔2〕偶尔用〔3〕每次都用〔4〕拒绝答复口5.吸毒行为·5.1是否吸过毒〔1〕是〔2〕否〔3〕拒绝答复选“〔2〕无〞者,跳至6.1口5.2开场吸毒时间:年月5.3目前吸毒方式〔1〕口吸〔2〕静脉注射〔3〕口吸和静脉注射口5.4开场静脉注射吸毒时间:年月5.5是否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1〕经常〔2〕偶尔〔3〕从不口6.就医及其他行为6.1有无手术史〔1〕有〔2〕无选“〔2〕无〞者,跳至6.4口6.2最近一次手术时间:年月6.3实施手术的医院是〔1〕乡级〔2〕县级〔3〕市级〔4〕省级口6.4是否拔过或修补过牙齿〔1〕是〔2〕否选“〔2〕否〞者,跳至6.7口6.5最近一次拔牙或修补牙齿的时间:年月6.6最近一次拔牙或修补牙齿的地点〔1〕私人诊所〔2〕乡镇卫生院〔3〕县级或以上医院口6.7有无文身〔1〕有〔2〕无口6.8有无穿耳洞〔1〕有〔2〕无口6.9其他〔注明〕:7.临床病症7.1目前的临床表现及首次出现相关临床病症的时间7.2有无以下病症或疾病7.2.1进展性体重下降>10%〔1〕有〔2〕无口7.2.2持续或间歇性腹泻至少一个月〔1〕有〔2〕无口7.2.3发烧〔间歇或持续〕至少一个月〔1〕有〔2〕无口7.2.4口腔炎症或溃疡〔1〕有〔2〕无口7.2.5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7.2.6持续咳嗽一个月以上〔1〕有〔2〕无口7.2.7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慢性反复发作〔1〕有〔2〕无口..word.zl --7.2.8全身瘙痒性皮疹〔1〕有〔2〕无口7.2.9妇女浸润性宫颈癌〔1〕有〔2〕无口7.2.10反响迟钝或痴呆〔1〕有〔2〕无口7.2.11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排除外伤等与HIV无关因素〕〔1〕有〔2〕无口7.2.12反复感染〔1〕有〔2〕无口7.2.13儿童生长发育缓慢〔1〕有〔2〕无口7.2.14结核〔1〕有〔2〕无口8.体格检查8.1身高:cm口口口8.2体重:kg口口8.3体重指数〔1〕消瘦〔2〕正常〔3〕超重〔4〕肥胖口[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评价:<20消瘦;20-23.9正常;24-27.9超重;>28肥胖〕8.4一般状况〔1〕较好〔2〕中等〔3〕较差口8.5皮疹〔1〕斑疹〔2〕丘疹〔3〕疱疹〔4〕玫瑰疹〔5〕其他:〔6〕无口8.6皮肤紫癜〔1〕有〔2〕无口8.7皮肤感染〔1〕有〔2〕无口8.8诊断〔1〕HIV感染〔2〕ARC〔艾滋病相关综合征〕〔3〕AIDS口8.9是否死亡〔1〕是〔2〕否口8.10死亡日期:年月8.11直接死因:9.配偶或性伴根本情况9.1配偶或性伴:9.2配偶或性伴性别〔1〕男〔2〕女口9.3配偶或性伴年龄:周岁〔或出生日期:年月〕9.4配偶或性伴民族〔1〕汉族〔2〕回族〔3〕其他:口9.5配偶或性伴职业〔1〕农民〔2〕工人〔3〕个体商〔4〕驾驶员〔5〕娱乐餐饮效劳员〔6〕无业〔7〕干部〔8〕其他〔9〕不详口9.6配偶或性伴是否有以下暴露因素。9.6.1口吸药瘾〔1〕是〔2〕否口9.6.2静脉药瘾〔1〕是〔2〕否口9.6.3卖淫或嫖娼〔1〕是〔2〕否口9.6.4多性伴〔1〕是〔2〕否口9.6.5性病病人〔1〕是〔2〕否口9.6.6是否有供血〔浆〕史〔1〕是〔2〕否口9.6.7是否受血或输注血液制品〔1〕是〔2〕否口9.6.8其他:..word.zl --9.6.9配偶或性伴侣是否抗体检测〔1〕是〔2〕否选“〔2〕否〞者跳至10.1口9.6.10性伴或配偶检测结果〔1〕阴性〔2〕阳性〔3〕可疑〔4〕不详口9.6.11配偶或性伴检测时间:年月9.6.12配偶或性伴HIV抗体阳性报告编号:10.子女情况101有无子女〔1〕有〔2〕无选“〔2〕无〞者,跳至10.9口10.2最小子女的年龄为:周岁〔出生日期:年月〕10.3最小子女性别〔1〕男〔2〕女口10.4子女有无进展HIV抗体检测〔1〕有〔2〕无选“〔2〕无〞者,跳至10.9口10.5子女检测结果〔1〕阴性〔2〕阳性〔3〕可疑口10.6子女检测时间:年月10.7子女HIV抗体阳性报告编号:10.8个案表报告日期:年月10.9假设送检者为儿童〔<15岁〕,母亲有无HlV或AIDS〔1〕有〔2〕无口10.10母亲检测时间:年月10.11母亲HIV抗体阳性报告编号:10.12个案表报告日期:年月      调查者单位:   调查者:      审核者:         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五节淋病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包括眼、直肠、盆腔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有病症和无病症的淋病患者是淋病的主要传染源。淋病可以通过性交感染,也过接触淋病患者的分泌物而被感染。淋病的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中多数为性活泼的中青年。淋病可分为三种,即单纯性淋病、有并发症淋病和播散性淋病。男性单纯性淋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淋菌性前尿道炎。潜伏期2-1口天,平均3-5天。典型病症开场为尿道口红肿发痛,尿道分泌物增多,24小时后病症加剧,分泌物由黏液性或黏液脓性逐渐变为脓性,随后发生尿痛及排尿困难等病症。女性单纯性淋病,病变始于宫颈,感染后10天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异常,经期不规那么出血。有相当一局部女性患者感染后不表现有任何病症。幼女发生淋菌性感染主耍表现为弥漫性阴道炎继发外阴炎。患淋病女童多与患淋病的父母密切接触而被感染,少数因性虐待所致。淋病的实验室诊断,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涂片捡查有初步诊断意义,女性应进展淋球菌培养,以证实淋球菌感染。淋病患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1.一般情况1.1:..word.zl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1.4民族:1.5职业〔1〕农民〔2〕工人〔3〕个体商〔4〕驾驶员〔5〕娱乐餐饮效劳〔6〕无业〔7〕干部〔8〕其他〔请注明〕〔9〕不详口1.6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中专〔5〕大学或以上口1.7婚姻状况〔1〕已婚〔2〕末婚〔3〕丧偶〔4〕未婚同居口1.8工作单位:1.9家庭住址:2.流行病学2.1外出史   〔1〕有 〔2〕无〔跳至2.3〕                  口2.2外出地点  〔1〕国外〔2〕省外〔3〕市外〔4〕县外口2.3既往性病史 〔1〕有 〔2〕无〔跳至2.6〕  口2.4病名:2.5患病时间:年月2.6配偶性病史 〔1〕有 〔2〕无〔跳至2.9〕  口2.7病名:2.8患病时间:年月2.9最近一次与配偶性接触时间:天2.10婚外性接触史〔1〕有〔2〕无〔跳至2.13〕口2.11婚外性接触时,避孕套使用情况〔1〕从来不用〔2〕偶尔用〔3〕每次用口2.12最近一次婚外性接触时间:天2.13父母性病史〔女性儿童〕〔1〕有〔2〕无口3.主要临床表现3.1出现病症时间:年月日3.2尿道口或宫颈是否有红肿〔1〕是〔2〕否口3.3是否有尿痛〔1〕有〔2〕无口3.4是否有尿频〔1〕有〔2〕无口3.5是否有尿急〔1〕有〔2〕无口3.6尿道或阴道是否有脓性分泌物〔1〕是〔2〕否口3.7其他:4.实验室检查4.1淋球菌涂片检查〔1〕阳性〔2〕阴性口4.2淋球菌培养〔1〕阳性〔2〕阴性口5.小结:调查者:调查者单位:..word.zl --调查日期:审查者:第六节梅毒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病症和体征。梅毒也可以长期处于潜伏状态。梅毒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而发生胎传梅毒〔先天梅毒〕。梅毒的传染源是梅毒患者,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和胎传。另外,输血、哺乳、接吻等途径也可以感染。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破溃的皮肤及黏膜侵人人体,经过2-4周的潜伏期,在侵入部位大量繁殖,通过免疫反响引起侵入部位的皮肤或黏膜破溃,即硬下疳,此称之为一期梅毒。随着局部免疫力的增强,硬下疳经3-8周自行消失。出现硬下疳后,梅毒螺旋体由硬下疳附近的淋巴结进人血液播散至全身,经过6-8周,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受到侵害,此时称之为二期梅毒。一局部二期梅毒的患者,其病症可不经过治疗自行消失,进人潜伏状态称为潜伏梅毒;还有一局部二期梅毒的患者,如不经过治疗,可进展到三期梅毒,发生心血管与神经系统损害以及皮肤、骨、脏的树胶肿损害。早期先天梅毒,通常于出生后2-8周出现临床病症;晚期先天梅毒发生于2岁以后,最常发生于7-15岁。梅毒的病程长,病症复杂,诊断时必须结合病史、临床病症、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展综合分析,才能做出诊断。梅毒患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1.4民族:1.5职业〔1〕农民〔2〕工人〔3〕个体商〔4〕驾驶员〔5〕娱乐餐饮效劳〔6〕无业〔7〕干部〔8〕其他〔请注明〕〔9〕不详口1.6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中专〔5〕大学或以上口1.7婚姻状况〔1〕已婚〔2〕未婚〔3〕丧偶〔4〕未婚同居口1.8工作单位:1.9家庭住址:2.流行病学2.1外出史〔1〕有〔2〕无〔跳至2.3〕口2.2外出地点〔1〕国外〔2〕省外〔3〕市外〔4〕县外口2.3既往性病史〔1〕有〔2〕无〔跳至2.6〕口2.4病名:2.5患病时间:年月2.6配偶性病史〔1〕有〔2〕无〔跳至2.9〕口..word.zl --2.7病名:2.8患病时间:年月2.9最近一次与配偶性接触时间:天2.10婚外性接触史〔1〕有〔2〕无〔跳至3.1〕口2.11婚外性接触时,避孕套使用情况〔1〕从来不用〔2〕偶尔用〔3〕每次用口2.12最近一次婚外性接触时间:天2.13父母性病史〔小于15岁的儿童〕〔1〕有〔2〕无口3.主要临床表现3.1出现病症时间:年月日3.2生殖器部位有暗红斑或丘疹〔1〕是〔2〕否口3.3生殖器部位以外有暗红斑或丘疹〔1〕是〔2〕否〔跳至3.5〕口3.4出现部位〔1〕肛门〔2〕乳房〔3〕唇、舌〔4〕手指〔5〕其他口3.5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是〔2〕否口3.6皮疹〔1〕有〔2〕无口3.7扁平湿疣〔1〕有〔2〕无口3.8梅毒性脱发〔1〕有〔2〕无口3.9梅毒性白斑〔1〕有〔2〕无口3.10其他:4.实验室检查4.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1〕阳性〔2〕阴性口4.2RPR/USR/VDRL检查〔1〕阳性〔2〕阴性口4.3TPPA〔TPHA〕检查〔1〕阳性〔2〕阴性口5.小结:调查者:调查者单位:调查日期:审查者:第七节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下简称脊灰。人体感染脊灰病毒之后,绝大局部表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病症,一局部人可出现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类似感冒样病症。仅有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尤其是脊髓颈段或腰段〕前角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导致肢体发生不对称缓和性麻痹,这是麻痹型脊灰的主要临床特征。个别重症病例病变累及脑干和大脑,危及生命。此病多见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或“婴儿瘫〞。我国是脊灰高发地区,经过几十年艰辛防治,已到达无脊灰状态。在这个达标过程及稳固成果过程中,我国坚持并将不断坚持系统而敏感的监测工作。把对类似脊灰麻痹的一组可致急性缓和性麻痹〔AEP〕病例作为监测报告对象,保持对15岁以下儿童AEP监测报告率≥1/1..word.zl --0万,以便使真正由脊灰野病毒所致的脊灰病例通过这一系统而被发现,从而加速了无脊灰状态的实现及今后的稳固工作。急性缓和性麻痹〔AEP〕病例是指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缓和性麻痹,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吉兰-巴雷〔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作为脊灰疑似病例进展报告、调查和处理。AEP指病症,不是指疾病。引起AEP的疾病包括:脊灰、吉兰-巴雷〔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创伤性神经炎、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等,这些疾病均可出现急性缓和性麻痹病症。1.诊断标准现采用消灭脊灰后期阶段的病毒学诊断标准,将报告的AEP病例分为确诊病例、临床符合病例和排除病例三类。1.1确诊病例:别离到脊灰野病毒病例。1.2排除病例:有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别离阴性;经省专家诊断小组排除的病例。1.3临床符合病例:无合格粪便标本,发病60天后残留麻痹或失访、死亡;经省专家诊断小组诊断的病例。2.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2.1病例和疑似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调查、早采样、早送检、早检验。2.2确诊为脊灰病例后,立即采取“扫荡免疫〞等措施。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填报单位1.编号a.病例编号:TlA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b.调查日期:年月日TlB口口/口口/口口c.调查单位〔1〕县级〔2〕地级〔3〕省级TIC口d.调查人:2.根本情况a.病人:b.性别〔1〕男〔2〕女T2B口c.民族:T2C口口d.出生日期〔公历〕:年月日T2D口口/口口/口口e.如无出生日期,年龄:岁月f.居住状况〔1〕散住〔2〕集体〔托、幼、学校〕〔3〕流动人口〔4〕其他〔请注明〕:9.不详T2H口g.病人详细地址:h.家长:i.家长工作单位:j.家长:k.病例报告单位级别〔1〕村级〔2〕乡级〔3〕县级〔4〕地级〔5〕省级T2M口..word.zl --l.病例报告单位名称:m.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T2O口口/口口/口口3.临床病症和体征麻痹出现前病症a.发热〔1〕有〔2〕无〔9〕不知道T3A口b.腹泻〔1〕有〔2〕无〔9〕不知道T3D口c.颈项强直〔1〕有〔2〕无〔9〕不知道T3E口d.肌肉疼痛〔1〕有〔2〕无〔9〕不知道T3F口e.3天注射史〔1〕有〔2〕无T3Nl口f麻痹出现日期:年月日T3R口口/口口/口口麻痹部位及程度g左上肢〔1〕不能运动〔2〕轻微运动〔3〕能水平运动〔4〕能垂直运动〔5〕能抵抗外力运动〔6〕正常运动〔9〕不详T3G口h.右上肢1.2.3.4.5.6.9〔与3g左上肢编码一样〕T3H口i.左下肢1.2.3.4.5.6.9〔与3g左上肢编码一样〕T3I口j.右下肢1.2.3.4.5.6.9〔与3g左上肢编码一样〕T3J口k.呼吸困难〔1〕严重〔2〕中等〔3〕轻微〔4〕正常T3K口1.肢体感觉障碍〔1〕有〔2〕无〔9〕不详T3N2口m.大小便失禁〔1〕有〔2〕无T3N3口n.巴彬斯基反射〔1〕有〔2〕无〔9〕不能判断T3P口o.踝阵挛〔1〕有〔2〕无〔9〕不能判断T3N4口p.深部腱反射〔1〕消失〔2〕减弱〔3〕正常〔4〕亢进〔9〕不能判断T3Q口q.最初麻痹时伴发热〔1〕有〔2〕无〔9〕不详T3S口4.麻痹后就诊情况〔含本次就诊〕a.就诊次数〔1〕1次〔2〕2次〔3〕3次〔4〕≥3次T4Nl口b.本次就诊日期:年月日T4N2口口/口口/口口c.本次就诊的诊断结果〔1〕AFP〔2〕非AEP〔9〕无临床诊断T4N3口d.麻痹后第一次就诊‘1〕就诊单位1.村级卫生所2.乡级医院3.县级医院4.地区级医院5.省级医院T4Al口2〕就诊日期:年月日T4A2口口/口口/口口3〕诊断结果〔1〕AFP〔2〕非AFP〔9〕不详T4A3口4〕是否报告〔1〕是〔2〕否T4N4口e.麻痹后第一次到县及县级以上医院就诊1〕就诊日期:年月日T4N5口口/口口/口口2〕诊断结果〔1〕AFP〔2〕非AFP〔9〕不详T4N6口..word.zl --3〕是否报告〔1〕是〔2〕否T4N7口f.如住院治疗1〕医院类别1.村级卫生所2.乡级医院3.县级医院4.地区级医院5.省级医院T4El口2〕医院名称:3〕病案编号:5.初步调查结果a.是否是AFP病例1.是2.否T5A口1〕如是1.脊髓灰质炎2.吉兰一巴雷综合征3.横贯性脊髓炎4.创伤性神经炎5.其他〔请注明〕9.待查T5B口2〕如否1.外伤2.肌肉疼痛不能行走3.痉挛性麻痹4.骨关节病5.其他:T5C口6.免疫史a.累计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次数:次〔99.不详〕T7A口口b.服苗依据1.接种卡2.接种证3.询问T7Nl口C.最近一次服苗1〕日期:年月日T7N2口口/口口/口口2〕服苗形式1.常规免疫2.强化免疫3.其他:9.不详T7N3口d未全程免疫的主要原因1.未接到通知2.生病不能接种3.无接种人员4.家长拒绝5.其他:9.不详T7I口7.实验室资料a.第一份粪便标本1〕采集日期:年月日T9Al口口/口口/口口2〕采集人:3〕采集人单位:4〕省级实验室收到粪便日期:年月日T9ANl口口/口口/口口5〕标本是否带冰运送1.是2.否T9AN2口6〕标本状态1.好2.差T9AN3口7〕标本量约克,99.不详T9AN4口口8〕是否进展病毒别离1.是2.否T9AN5口9〕标本接种日期:年月日T9AN6口口/口口/口口10〕是否进展脊髓灰质炎病毒别离分型1.是2.否T9AN7口11〕I型病毒1.是2.否T9A4口12〕Ⅱ型病毒1.是2.否T9A5口13〕Ⅲ型病毒1.是2.否T9A6口14〕其他肠道病毒1.是2.否T9A7口15〕检验结果报告日期:年月日T9AN8口口/口口/口口16〕国家实验室收到别离物日期:年月日T9AN9口口/口口/口口17〕收到国家实验室结果日期:年月日T9ANl口口/口口/口口..word.zl --b.第二份粪便标本1〕采集日期:年月日T9Bl口口/口口/口口2〕采集人:3〕采集人单位:4〕省级实验室收到粪便日期:年月日T9BNl口口/口口/口口5〕标本是否带冰运送1.是2.否T9BN2口6〕标本状态1.好2.差T9BN3口7〕标本量约克,99.不详T9BN4口8〕是否进展病毒别离〔1〕是〔2〕否T9BN5口9〕标本接种日期:年月日T9BN6口口/口口/口口10〕是否进展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型1.是2.否T9BN7口11〕I型病毒〔1〕是〔2〕否T9B4口12〕Ⅱ型病毒〔1〕是〔2〕否T9B5口13〕Ⅲ型病毒〔1〕是〔2〕否T9B6口14〕其他肠道病毒〔1〕是〔2〕否T9B7口15〕检验结果报告日期:年月日T9BN8口口/口口/口口16〕国家实验室收到别离物日期:年月日T9BN9口口/口口/口口17〕收到国家实验室结果日期:年月日T9BNl0口口/口口/口口c.国家实验室鉴定结果1〕毒株性质I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1.是2.否T91口Ⅱ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1.是2.否T92口Ⅲ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1.是2.否T93口I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1.是2.否T94口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1.是2.否T95口Ⅲ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1.是2.否T96口其他肠道病毒1.是2.否T97口待定1.是2.否T98口2〕国家级实验室鉴定报告日期:年月日T99口口/口口/口口8.最后诊断及分类〔省疾病控制中心填写〕T11A口1.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2.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3.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4待定a.如为脊髓灰质炎临床符合病例,依据1〕无合格粪便标其或无标本〔1〕是〔2〕否T11N1口2〕发病60天后无其他病因仍残留麻痹〔1〕是〔2〕否TllB5口3〕病例失访〔1〕是〔2〕否TllB6口4〕病例死亡〔1〕是〔2〕否TllB7口5〕省级专家诊断小组认定〔1〕是〔2〕否TllN2口b.如为排除病例..word.zl --1〕病毒学分类依据1.合格粪便标本,脊髓灰质炎病毒别离阴性2、临床不疑心为脊髓灰质炎〔省级专家小组认定〕T11D口为脊髓灰质炎〔省级专家小组认定〕贯性脊髓炎3创伤性神经2〕临床分类1.吉兰-巴雷〔格林-巴利〕综合征2.横贯性脊髓炎3.创伤性神经炎4.其他:T11N4口炎4.其他〔请注明〕-1外乡脊灰野病毒病例2.输入脊灰野病毒c.如为脊髓灰质炎确诊病病例,依据:1.外乡脊灰野病毒病例2.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3.输入脊灰野病毒再传病例4.待定T11N3口省级疾病顸防控制中心收到本表的时间:年月日T0口口/口口/口口单位负责人〔签字〕:,填表人:,报告日期:年月日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麻痹60天后随访调查表填报单位:1.编号a.病例编号:TlA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根本情况a.病人:b.性别1.男2.女T2B口C.出生日期:年月日T2D口口/口口/口口d.病人详细住址:9.麻痹60天后随访a.是否进展病例随访1.是2.否Tl0A口b.随访单位1.县级2.地区级3.省Tl0B口C.随访日期:年月日Tl0C口口/口口/口口d.随访名人名称:Tl口E口e.病例死亡1.是2.否T10E口f.病例失访1.是2.否Tl0N1口g.是否残留麻痹,麻痹部位1.是2.否T10G口h.左上肢1.不能运动2.轻微运动3.能水平运动4.能垂直运动5能抵抗外力运动6.正常运动Tl0G1口i.右上肢1.2.3.4.5.6〔与9h左上肢编码一样〕Tl0G2口j.左下肢1.2.3.4.5.6〔与9h左上肢编码一样〕Tl0G3口k.右下肢1.2.3.4.5.6〔与9h左上肢编码一样〕Tl0G4口l.肢体感觉障碍〔1〕有〔2〕无〔3〕不知道Tl0N2口部位:m.如有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天Tl0N3口n.巴彬斯基反射1.有2.无9.不能判断Tl0H口..word.zl --o.踝阵挛1.有2.无9.不能判断Tl0N4口p.肌肉萎缩1.有2.无9.不能判断Tl0N5口部位:q.深部踺反射异常1.是2.否9.不能判断Tl0N6口如果异常跟腱1.消失2.减弱3.正常4.亢迸9.不详Tl0N7口膝1.消失2.减弱3.正常4.亢进9.不详Tl0N8口肱二头肌1.消失2.减弱3.正常4.亢进9.不详Tl0N9口r.行走能力1.不能行走2.协助下行走3.不需协助但跛行4.未到行走年龄,不能判断5.正常行走9.不详Tl0K口s.检查医师1.防疫站医师2.儿科医师3.神经科医师4.其他〔请注明〕Tl0L口t.随访表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期:年月日Tl0M口口/口口/口口单位负责人〔签宇〕:填表人:报告日期:年月日?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说明1.调查目的:收集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个案及随访信息。2.填报单位: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报告日期:省级方案免疫监测机构将本调查表及其麻痹60天后随访调查表录入计算机,每月12-14日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4.填表说明4.1?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4.1.1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简称个案表〕由调查记录局部〔左栏、中栏〕和计算编码局部〔右栏〕组成。调查记录局部除特别注明的工程外均采用画圈的形式,由调查人员填写。编码局部由省级负责监测工作的人员根据文字记录资料完成。4.1.2个案表局部工程与“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麻痹60天后随访调查表〞〔简称随访表〕中的容一样,如“1.编号、2.根本情况〞等均与个案表一样。4.1.3病例编号:共11位数,第1-6位为县级国标码〔行政区划代码〕,7、8位表示AFP病例发病年份,9-11位为县级单位的病例顺序编号。将编码依次填写在相应栏。所有国标编码应根据1999年发行的国标码手册填写。4.1.4详细说明略。4.2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麻痹60天后随访表随访表是个案表的一局部,是由个案表的“1.编号、2.根本情况〞和本表的“9〞两局部组成,即本表是个案表的第九局部。在完成病例调查后,填写个案表,随访表那么保存在县级卫生防疫机构,在进展60天随访时填写本表,并于75天寄送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方案免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将个案表和随访表装订在一起,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表。详细说明略。第八节麻疹麻疹〔measles〕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word.zl --麻疹病人是本病的惟一传染源,人类为惟一自然宿主。其传染性极强,人类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疫苗使用前麻疹流行季节明显,病例集中在冬末春初,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5岁以下,临床病症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麻疹疫苗大规模使用后麻疹流行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流行间隔延长而周期不明显,流行顶峰削平,发病年龄后移,临床表现不典型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1.诊断标准1.1临床病症1.1.1发热〔38℃或更高〕1.1.2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病症,或眼结膜炎。1.1.3发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黏膜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氏斑〕。1.1.4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场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1.2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有6-18天。1.3实验室诊断1.3.1一个月末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1.3.2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1.3.3从鼻咽局部泌物或血液中别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2.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2.1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2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日晒、石炭酸及来儿等消毒剂迸行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湿式清扫和通风,进展终末消毒。2.3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如戴口罩、远离病人法;尽可能早地应急接种。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省地县乡村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一.病例调查情况1.报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调查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病例:,联系人:4.性别1.男2.女9.不详口5.居住地址:6.是否为流动人口1.是2.否9.不详口如果是,那么来自哪个省:口口口口口口7.出生日期:年月日〔或年龄岁或月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8.出疹出疹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9.发热发热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0.咳嗽1.是2.否9.不详口..word.zl --11.卡他病症1.是2.否9.不详口12.眼结膜炎1.是2.否9.不详口13.是否死亡1.是2.否9.不详口14.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1.是2.否9,不详口如果接种过,那么a.免疫史来源1.接种证2.接种卡3.家长回忆9.其他口b.接种剂次1.1剂2.2剂3.2剂以上9.不详口C.最后一剂接种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5.是否爆发1.是2.否9.不详口16.是否采集标本1.是〔填写实验室检测局部〕2.否〔到笫三项〕口二.实验室捡测17.采集血标本1.是2.否〔到第20项〕口a.实验室级别1.省级2.地市级口b.采集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C.收到标本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d.标本状况1.合格2.不合格9.不详口e.实验室结果麻疹IgMl.阳性2.阴性3.待定口风疹IgMl.阳性2.阴性3.待定口f.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g.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1.是2.否口如果是,为哪级实验室1.省级2.国家级3.其他实验室口上级实验室结果麻疹IgMl.阳性2.阴性3.待定口风疹IgMl.阳性2.阴性3.待定口18.采集第二份血清标本1.是2.否〔到第20项〕口a.实验室级别1.省级2.地市级口b.采集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C.收到标本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d.标本状况1.合格2.不合格9.不详口e.实验室结果麻疹IgMl.阳性2.阴性3.待定口风疹IgMl.阳性2.阴性3.待定口l.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g.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1.是2.否口如果是,为哪级实验室1.省级2.国家级3.其他实验室口上级实验室结果麻疹IgMl.阳性2.阴性3.待定口风疹IgMl.阳性2.阴性3.待定口19.采集病毒别离标本1.是2.否〔跳到第三项〕口a.实验室级别1.省级2.国家级口b.标本类型1.血2.尿3.鼻咽拭子4.其他口..word.zl --C.采集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d.收到标本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e.标本状况1.合格2.不合格9.不详口f.病毒别离方法1.B95A2.Vero细胞3.其他口g.细胞融合病变1.阳性2.阴性口h.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i.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1.是2.否口如果是,为哪级实验室1.国家级2.其他实验室口麻疹病毒鉴定1.阳性2.阴性3.待定口基因型鉴定结果1.Hl2.A3.其他口三.分类20.病例分类结果1.确诊2.排除3.待定9.不详口如果是确诊病例,依据1.实验室确诊2.流行病学联系3.临床确诊口如果是排除病例,依据1.风疹2.其他9.不详口病例调查员:标本采集员:实验室结果报告员:?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说明1.调查目的:了解我国麻疹病例的有关信息,以采取适当措施控制麻疹发病。2.填表单位及报送日期2.1医疗卫生单位或人员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如在城镇应于12小时,如在农村应于24小时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病机构报告;卫生防病机构接到报告后48小时利用本调查表对疑似麻疹病例进展调查。2.2每月向国家级相关机构进展报告。3.本表供所有省份开展疑似麻疹病例调查〔包括麻疹个案调查和麻疹爆发时个案调查〕时使用。开展血清学捡测的城市或省级麻疹实验室工作人员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填人本调查表的相应局部。4.填表说明?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说明省、地、县国标码:为6位县国标码,前2位代表省,中间2位代表地市,后2位代表县,该编码由县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统一填写。4.1第一局部:病例调查情况4.1.1报告日期:为县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乡卫生院防保科负责调查人员以任何形式〔书面、或口头〕收到病例报告的日期。4.1.2调查日期:为县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组织调查的日期。4.1.3病例:患者如为儿童,同时填写联系人。4.1.4是否为流动人口:这里指以县为单位居住不满3..word.zl --个月或无当地居住证的人群。如果为外省流动人口,那么填写来自省的省名和相应的国标码;如果为省各地区、县之间流动的人口,那么写来自本省,后面的方格填写县国标码。4.1.5出生日期:如果出生日期为阴历,那么应转换为公历日期。如果出生日期不详那么填写估算年龄或月龄。4.1.6出疹日期。是指皮肤开场出现红色斑丘疹的日期。4.1.7发热日期:指病人体温超过37℃时的日期。如未测体温,可以家长判断为主。4.1.8如果有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等病症,那么在相应工程选择“是〞;无相应病症,那么选择“否〞;病症不详,那么选择“不详〞4.1.9否死亡一项中,“不详〞是指调查时失访病例。4.1.10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如果末接种疫苗或接种情况不详,那么直接答复第15项。4.1.11免疫史来源:如果接种过麻疹疫苗那么耍查找或询问接种史来源,除“接种证〞、“接种卡〞和“家长回忆〞以外的其他来源为“其他〞。4.1.12接种剂次:如为麻疹疫苗接种按实际承受麻疹疫苗接种次数进展选择,如接种次数不祥,填“9〞。4.1.13最后一剂接种时间:是指发病前最后一次接种麻疹疫苗的日期。4.1.14是否爆发:指是否为某一起爆发中的病例。4.1.15是否采集标本:指是否采集血清学或病毒学标本。如果未采集标本,那么直接答复第2口项。4.2第二局部:实验室检测4.2.1采集血清标本:指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是否采集的血标本。4.2.2实验室级别:请选择第一份血清在哪级实验室进展检测的。4.2.3采集日期:县级防疫人员采集病例标本的日期。4.2.4收到标本的日期:进展血清学检测的实验室〔省级、地市级〕收到标本的日期。4.2.5标本状况:“合格〞指在患者出疹后28天采集,血标本无明显溶血现象,无污染,别离的血清量大于50ml,标本冷藏运输〔4-8℃〕或冷冻保存〔-20℃〕。上述条件不符其中任何一条那么为“不合格〞。如果标本采样日期、有无污染或溶血等情况不明那么为“不详〞。4.2.6实验室结杲:如尚末进展麻疹、风疹IgM检测或结果可疑选择“待定〞。4.2.7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地市或省级麻疹实验室检测结果向同级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组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杲的日期。4.2.8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指本级实验室是否将标本送往上级实验室。4.2.9上级实验室结果:指上级反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4.2.10第二份血清标本:第1份血样采集后7-10天收集第2份血样以重复检测,lgM在以下情况下需采集第2份血样4.2.10.1第1份血样在出疹4日采集的,而ELISA检测IgM为阴性,实验室需要采集第2份血样来重复IgM检测以排除第1份样品中出现假阴性的可能。4.2.10.2lgM捕捉ELISA检测结果可疑。42.10.3临床需要对个别初诊为阴性的病人做出确诊。4.2.11标本状况:“合格〞是指标本在出疹后5天收集,标本处理后冷冻保存,并运送实验室。如不符合上述条件,那么为“不合格〞标本。〞标本情况不明时,请选择“不详〞。..word.zl --4.2.12细胞融合病变:如果接种病毒后细胞出现融合性病变为“阳性〞,如无融合病变为“阴性〞。4.2.13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省级或国家级麻疹实验室检测结果向同级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组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杲的日期。4.2.14上级实验室麻疹病毒鉴定:指上级实验室反响的进展PCR检测后结果。4.2.15级实验室基因型鉴定结果:指上级实验室反响的相应序列分析鉴定结果。4.3第三局部:分类4.3.1病例分类:如果判定为“确诊〞病例,那么应填写确诊依据。“流行病学联系〞指任何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的麻疹疑似病例;“临床〞确诊指病例未采集血清学或病毒学标本也没有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仅为受过培训的医生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如果判定为“排除〞病例那么应填写排除依据。“风疹〞指实验室诊断为“风疹〞麻疹疑似病例。“其他〞包括与实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的麻疹疑似病例。“不详〞指实室诊断为双阴性结果,又没有与实验室确诊麻疹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4.3.2病例调查员、标本采集员和实验室结果报告员签名,对相应工程负责。〔二〕?麻疹病例〔爆发〕调查表?说明1.本表由县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结合传染病报告情况进展填写。2.本表用于所有未开展麻疹病例个案调查的散发麻疹疑似病例以及麻疹爆发中未进展个案调查的病例的调查。建议将散发病例和爆发病例分别进展记录,每一起爆发单独填写一病例调查表。3.表中所有日期项,应填写公历日期。4.患者如为儿童,同时填写家长。5.家庭住址应填写病人发病时家庭住址。6.流动人口:填写“是〞或“否〞或“不详〞。如是流动人口,那么写明来自哪个省或省。〔流动人口定义同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7.出生日期:如果出生日期确实不详,那么应填写估算年龄,并标明年龄的单位。8.出疹日期:是指皮肤开场出现红色斑丘疹的日期。9.如果有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等,那么在相应栏目中填“有〞;无相应病症,那么在相应栏中填“无〞;病症不详那么在相应栏目方格中填“不详〞。10.死亡:如患者死亡相应栏目填写“是〞,否那么填写“否〞,调查时失访病例那么填“不详〞。11.麻疹疫苗接种次数:按实际承受麻疹疫苗接种次数〔0,1,2或大于2〕填入相应栏目,如接种次数不详,填“不详〞。12爆发:如果病例属于某起爆发,那么在该栏目中填写“是〞,如果为散发病例,那么填写“否〞。13.如采集实验室标本那么注明标本类型。14实验室结果:根据实验室反响实际结果填写,“麻疹阳性〞、“麻疹阴性〞、“风疹阳性〞“风疹阴性〞“双阳性〞、“双阴性〞。15病例分类结果:按标准定义和分类标准填写〔标准及分类见个案调查表说明〕。..word.zl --病例调查人员、实室结果填报人应签名,对相应工程负责。第九节百日咳百日咳〔pertussis〕是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是惟一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但主要发生在5岁儿童,尤其是年龄小于1岁的婴儿。病后免疫较稳定,第二次患病者极少。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9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口%以上,有1/3的病例发生在1岁以下的婴幼儿。病例一般出现于春季,至5-7月份到达顶峰,流行周期性已不明显。该病的临床突出病症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其咳声短促,连咳十几声而无吸气,继咳嗽暂停伴有深长吸气发出一种特殊的“鸡鸣〞样吼声。吼声一停,紧接着反复上述病症屡次,终于大量呕吐,阵咳暂告停顿。每日阵咳几次至十几次,以夜间发作较多,体温多正常,重时有颜面眼睑水肿,舌系带溃癌,眼结膜出血等。此期可持续1周-2月,一般为2-6周。1.实验室诊断1.1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分类占50%以上。1.2从病人的痰或咽喉局部泌物别离到百日咳杆菌。1.3恢复期血清凝集抗体比急性期抗体呈4倍以上升高。2.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2.1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2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日晒、石炭酸及来儿等消毒剂进展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湿式清扫和通风,可不进展终末消毒。2.3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如戴口罩、远离病人等;不可采取应急接种。百日咳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根本情况1.1病人:1.2病人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1.4发病日期:年月日1.5家长:1.6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市/自治区〕〔3〕外省口1.7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1.8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1.9病例就诊医院〔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村级〔6〕未就诊口1.10病例报告单位:1.11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2.临床病症和体征2.1发热〔1〕有体温℃〔2〕无〔3〕不清楚口2.2痉挛性咳嗽〔1〕有〔2〕无〔3〕不清楚口3.实验室资料..word.zl --3.1病人咽拭子采集〔1〕是〔2〕否口3.2采集日期:年月日3.3病人血标本采集〔1〕是〔2〕否口3.4标本百日咳杆菌培养〔1〕阳性〔2〕阴性口3.5双份血清抗体〔1〕4倍以上增长〔2〕阴性口4.流行病学资料〔调查生病前7天情况〕4.1当地有无同样病例发生〔1〕有〔2〕无口4.2与同样病例有无接触〔1〕有〔2〕无口4.3如有接触,接触方式为〔1〕同住〔2〕陪护〔3〕同校〔4〕同班级〔5〕其他口4.4家庭同样的病人〔1〕有〔2〕无〔3〕不详口4.5如家庭有同样的病人,填写下表患者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情况4.6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史〔1〕接种次〔2〕不详口4.7最后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4.8接种依据〔1〕接种卡〔2〕接种证〔3〕询问口4.9发病前2天或病后去过何地〔1〕学校〔2〕幼儿园〔3〕串门〔4〕公共场所〔5〕其他:口4.10病人隔离〔1〕是〔2〕否口4.11如隔离,隔离地点〔1〕医院〔2〕在家〔3〕其他口4.12隔离开场时间:年月日4.13隔离完毕时间:年月日4.14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人数人4.15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填下表患者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医学观察结果5.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第十节白喉..word.zl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杆菌通过飞沫侵入呼吸道黏膜后开场繁殖,并产生白喉外毒素,病变主要由外毒素引起。其临床特征为咽、喉等处形成灰色假膜,可伴全身毒血病症,重症或贻误治疗可并发心肌炎或末梢神经麻痹。白喉杆菌为严格寄生于人的细菌。因此,病人和有毒菌株的带菌者为惟一的传染源。除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外,亦可通过被污染物品等传播。不同年龄组人群对白喉的易感程度有明显差异,患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但也有屡次患病的情况。目前,白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发病较多,夏季较少。在过去根本上是一种儿童传染病,现在成人的发病率渐渐增高。该病有较高的病死率。该病多起病缓慢,有咽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病症。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病后24小时有片状假膜形成,可逐渐增厚扩大。假膜呈灰白色,边缘清楚,不易剥离,假设强行剥离可使基底裸面出血。重者,全身中毒病症严重,假膜大而厚,色灰黄,有口臭;极重者,全身中毒病症极重,假膜更大、更厚,色黑,有具特殊腐败口臭气味,颈部形似“牛颈〞,有生命危险。1.实验室诊断1.1白喉棒状杆菌别离培养阳性并证明能产生毒素。1.2咽拭子直接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棒状杆菌,并有异染颗粒。1.3病人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四倍以上增长。2.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2.1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于病原携带者和密切接触者可使用抗生素。2.2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日晒、石炭酸及来儿等消毒剂进展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湿式清扫和通风,进展终末消毒。2.3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如戴口罩、远离病人等;可采取应急接种。白喉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根本情况1.1病人:1.2病人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1.4发病日期:年月日1.5家长:1.6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市/自治区〕〔3〕外省口1.7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1.8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1.9病例就诊医院〔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村级〔6〕未就诊口1.10病例报告单位:1.11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2.临床病症和体征2.1发热〔1〕有体温℃〔2〕无〔3〕不清楚口..word.zl --2.2咽痛〔1〕有〔2〕无〔3〕不清楚口2.3声嘶〔1〕有〔2〕无〔3〕不清楚口2.4鼻咽部有不易剥落的灰白色假膜〔1〕有〔2〕无〔3〕不清楚口2.5临床类型〔1〕咽白喉〔2〕鼻白喉〔3〕喉白喉〔4〕带菌者〔5〕并发症〔名称〕:〔6〕其他:口2.6转归〔1〕痊愈〔2〕好转〔3〕未好转〔4〕恶化〔5〕死亡〔6〕留有后遗症〔名称〕:口2.7如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3.实验室资料3.1病人咽拭子采集〔1〕是〔2〕否口3.2采集日期:年月日3.3病人血标本采集〔1〕是〔2〕否口3.4标本白喉杆菌培养〔1〕阳性〔2〕阴性口3.5血清白喉抗体〔l〕4倍以上增长〔2〕阴性口4.流行病学资料〔调查生病前7天情况〕4.1当地有无同样病例发生〔1〕有〔2〕无口4.2与同样病例有无接触〔1〕有〔2〕无口4.3如有接触,接触方式〔1〕同住〔2〕陪护〔3〕同校〔4〕同班级〔5〕其他口4.4样的病人〔1〕有〔2〕无〔3〕不详口4.5如家庭有同样的病人,填下表患者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情况4.6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史〔1〕接种次〔2〕不详口4.7最后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4.8接种依据〔1〕接种卡〔2〕接种证〔3〕询问口4.9发病前2天或病后去过何地〔1〕学校〔2〕幼儿园〔3〕串门〔4〕公共场所〔5〕其他口4.10病人隔离〔1〕是〔2〕否口4.11如隔离,隔离地点〔1〕医院〔2〕在家〔3〕其他:口4.12隔离开场时间:年月日4.13隔离完毕时间:年月日4.14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人数人4.15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填下表患者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医学观察结果..word.zl --5.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第十一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道传染病。脑膜炎双球菌的宿主是人,仅人出现感染与发病,带菌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传播,与一般呼吸道传染病一样,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在冬春季节流行,可呈散发、流行及大流行,儿童发病率高。20世纪70年代前该病的流行十分广泛,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周期性强,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采取以多糖菌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本病得到较好的控制,呈散发状态。1.诊断标准1.1流行病学史:当地发生流脑流行或与流脑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2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呕吐及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意识障碍、阳性脑膜刺征等病症。1.3实验室检查1.3.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至〔15-30〕×109/L,中性粒细胞>80%,可出现中毒粒及空泡,严重者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响。1.3.2脑脊液检查:早期可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稍后外观变浑浊或呈脓样,细数在1×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高,糖显著减少,氯化物降低。败症型患者脑脊液的改变可不明显。1.3.3细菌学检查:脑脊液沉淀涂片或皮肤淤点涂片染色镜检查见革兰阴性双球菌时有诊断价值。脑脊液、血液培养别离出脑膜炎双球菌有确诊依据。1.3.4免疫学试验:用酶联免疫或放射免疫等方法测定流脑患者脑脊液或血液或尿中脑膜炎球菌特异多糖抗原。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恢复期效价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有辅助诊断价值。2.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2.1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要足量,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G等。2.2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日晒、石炭酸及来儿等消毒剂进展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湿式清扫和通风,进展终末消毒。2.3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如戴口罩、远离病人等;可采取应急接种。..word.zl --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第十二节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fever〕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潜伏期一般2-5天,短者仅12小时,长者可达12天或更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根本情况1.1病例报告单位:1.2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1.3县级接到报告日期:年月日1.4患者:,如是儿童其父亲:,母亲:联系:1.5患者性别〔1〕男〔2〕女口1.6患者年龄出生日期:年月日〔阳历〕或:岁月龄1.7患者户口地点:省市县〔区〕1.8患者现在详细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村民组〔居民组〕2.发病根本情况2.1发病时间:年月日〔阳历〕2.2发病地点: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村民组〔居民组〕2.3发病地点近期是否有同类病人〔1〕有〔2〕无〔3〕不详口2.4与同类病人接触〔1〕有〔2〕无〔3〕不详口2.5如有接触,接触方式〔1〕同住〔2〕陪护〔3〕同校〔4〕同班级〔5〕其他口2.6家庭同样的病人〔1〕有〔2〕无〔3〕不详口2.7如家庭有同样的病人,根据情况填写下表患者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情况..word.zl --2.8流脑多糖疫苗接种史〔1〕接种次数:次〔2〕不详口2.9首次就诊单位:医院属〔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其他口2.1口首次就诊日期3.主要临床表现3.1发病初期上呼吸道病症〔1〕有〔2〕无〔3〕不详口3.2突然高热〔1〕有〔2〕无〔3〕不详口3.3头痛〔1〕有〔2〕无〔3〕不详口3.4皮肤黏膜淤点、淤斑〔1〕有〔2〕无〔3〕不详口3.5皮肤如有黏膜淤点、淤斑,其部位是〔1〕四肢〔2〕躯干〔3〕其他口3.6意识障碍〔1〕有〔2〕无〔3〕不详口3.7脑膜刺激征〔1〕有〔2〕无〔3〕不详口3.8其他:4.实验室检查4.1血常规采血时间:年月日结果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4.2脑脊液采集时间:年月日4.2.1压力:mmHg4.2.2外观〔1〕浑浊〔2〕清〔3〕其他口4.2.3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4.2.4蛋白:g/L4.2.5糖:mmol/L4.2.6氯化物:mmol/L4.3细菌学4.3.1脑脊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1〕阳性〔2〕阴性〔3〕末检查口4.3.2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1〕阳性〔2〕阴性〔3〕未检查口4.3.3出血点〔淤点〕脑脊液涂片革兰阴性双球菌涂片〔1〕阳性〔2〕阴性〔3〕末检查口培养〔1〕阳性〔2〕阴性〔3〕未检查口4.3.4其他:5.主要诊治情况5.1病人隔离〔1〕是〔2〕否口5.2如隔离,隔离地点〔1〕医院〔2〕在家〔3〕其他口5.3如住院,住院时间:年月日5.4如住院,医院名称:..word.zl --5.5医院级别〔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其他口5.6使用磺胺类药物〔1〕是〔2〕否〔3〕不详口5.7使用其他抗生素〔1〕是〔2〕否〔3〕不详口5.8其他药物:5.9转归〔1〕痊愈〔2〕好转〔3〕末好转〔4〕恶化〔5〕死亡口5.10如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主要病症为发热、咽痛和弥漫性红疹,构成猩红热三大特征性表现,局部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响性心、肾、关节并发症。传染源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人群普遍易感,空气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人体感染后,可产生抗菌性和抗毒性两类免疫,两类免疫相当稳定。由于A群链球菌约有80多型,红疹素等也有5种之多,且有些型无穿插免疫,故两次患猩红热者仍有可能。本病终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见,主要侵犯5-15岁儿童,以小学生为主。发病以城市居多,农村地区存在流行危险。近年来,典型病人及并发症巳较为少见。其诊断要点为:1.流行病学史当地发生猩红热流行或在一个潜伏期有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或有与咽峡炎、扁桃体炎病人接触史。2.临床病症起病较急,主要病症为发热、咽痛和弥漫性红疹。3.实验室检查3.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严重病人可出现中毒颗粒。3.2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亦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涂片以进展快速诊断。3.3尿液:常规检查无明显改变,假设发生肾脏变态性并发症时,尿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是预防猩红热的主要措施。..word.zl --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长: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其他〔9〕不详口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7〕不详口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2.发病情况2.1发病时间:年月日..word.zl --2.2就诊时间:年月日2.3确诊时间:年月日2.4住院时间:年月日2.5出院时间:年月日2.6死亡时间:年月日2.7诊断单位:2.8报告单位:年月日2.9住院单位:年月日2.10主要病症体征2.10.1发热〔1〕无〔2〕有体温℃口2.10.2咽充血、咽喉痛〔1〕无〔2〕有口2.10.3皮疹〔弥漫性红疹〕〔1〕无〔2〕有口2.10.4皮疹出现时间:,分布:2.10.5并发症〔1〕无〔2〕有口2.10.6其他:2.11临床诊断〔1〕轻型〔2〕中毒型〔3〕脓血型口2.12实验室检查2.1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2.12.2细菌学检查〔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2〕兔疫荧光实验〔咽拭涂片〕:2.13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口3.流行病学调查〔病前五天〕3.1与病人接触〔1〕有〔2〕无口3.2接触时间:3.3接触方式〔1〕同住〔2〕同教室学习〔3〕同吃〔4〕同玩耍〔5〕其他口3.4公共场所〔1〕去〔2〕未去口3.5公共场所类型〔1〕儿童乐园〔2〕饭店就餐〔3〕商场〔4〕网吧〔5〕影院〔6〕其他:口3.6家庭人口数:人3.7家庭居住面积:㎡3.8以往是否患过猩红热〔1〕患〔2〕未患口3.8.1患病时间:年月日3.8.2诊断单位:4.防疫措施4.1病人隔离〔1〕无〔2〕有口4.2隔离地点〔1〕住院〔2〕家中〔3〕单位或学校口4.3病人住室消毒〔1〕无〔2〕有口4.4病人住室通风〔1〕好〔2〕差口..word.zl --4.5病人分泌物消毒〔1〕无〔2〕有口4.6其他:5.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第十三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口rrhagicfever,EHIE〕是由虫媒病毒中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I型出血热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疫区有沿水系分布的特点;Ⅱ..word.zl --型出血热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其地理分布不太明显。传播途径有动物源性传播、螨媒传播、垂直传播。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主是典型的单峰型,顶峰为11月至翌年2月。人群普遍易感,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比值为2.5:1~3.1:1。近年来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人群流动的增加,女性病例的比值有所上升。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极为复杂。由于感染EHF的病毒株不同,就诊早晚及措施是否恰当,其临床表现可有较大差异。典型病例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轻者,低血压、少尿可不明显,占病例数的60%以上;重者,前两期或三期可重复出现。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短者3天,长至60天。1.典型患者的临床分期1.1发热期:主要以毒血症为主,一般持续5-7天,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8-41℃,以稽留热、弛热型多见,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头晕、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症。呈急性面容,皮肤呈显著充血,颜面、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尤为明显、为典型的酒醉样貌。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病后两天后皮肤黏膜可有出血点,以眼结、口腔上腭、两腋下皮肤为多见。肾区叩击痛明显,束臂试验可呈阳性。1.2低血压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第5-8日。患者体温下降,脉搏增速,血压波动,当收缩压低于90mgHg〔12kPa〕,便进入低血压期,一般持续1-4天。发热期病症多持续存在,体温下降病症加重为本期突出特点。1.3少尿期:常发生在第6-8病日,一般持续2-5天。24小时尿量少于l000ml者为少尿倾向;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或每小时少于30ml者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50ml为无尿或尿闭。患者表现极度的衰竭,头痛、口干口渴、恶心呕吐等病症明显加重。重症者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抽搐、昏迷等。此期患者有明显的尿毒症、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调等临床表现。1.4多尿期:一般在第10-12病日,持续7-14天。24小时尿量超过3000ml者为多尿。1.5恢复期:从病程3-4周开场恢复。肾脏功能逐渐好转,尿量逐渐接近正常,病症消失,体力不断恢复。2.治疗仍然采用综合性治疗,主要抓好“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防好“三关〞,即休克、酸中毒和尿毒症、大出血和感染。3.防制措施主要是灭鼠、防鼠,灭螨、防螨,预防接种,加强疫情报告,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重视特殊环境出血热预防。查者:审查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病人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民族〔1〕汉〔2〕少数民族口1.5工作单位..word.zl --1.6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口1.7详细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_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1.9发病地点省市县乡〔镇〕村〔街〕1.10确诊日期年月日1.11确诊单位2.主要病症体征2.1发热天数口口2.2最高体温〔℃〕口口.口2.3疼痛部位〔1〕头痛〔2〕腰痛〔3〕眼眶痛口口口2.4消化道病症〔1〕腹泻〔2〕恶心〔3〕呕吐口口口2.5皮肤潮红〔1〕面〔2〕颈〔3〕胸口口2.6眼结膜充血水肿〔1〕有〔2〕无口口口口2.7皮肤出血部位〔1〕腋下〔2〕上臂〔3〕胸部〔4〕其他口口口2.8出血点形’态〔1〕散在〔2〕条状〔3〕淤斑〔4〕其他口口口2.9黏膜出血部位〔1〕口腔〔2〕眼结膜〔3〕鼻腔口口口口2.10其他出血情况〔1〕血尿〔2〕便血〔3〕呕血〔4〕咯血口口2.11低血压天数2.12最低血压mgHg2.13少尿天数:2.14尿液检查(1)尿膜状物〔2〕尿沉渣红细胞〔3〕白细胞〔4〕管型口2.15第病日白细胞计数最高最高数量×109/L2.16第血小板计数最高最高数量2.17第血清IgG阳性1:检测方法2.18第血清lgM阳性1:检测方法2.19确诊病名疑诊病名2.21临床型(1)危重型(2)重型(3)中型(4)轻型(5)非典型2.21血清型(1)汉滩病毒型(2)汉城病毒型(3)未定型出院2.22出院年月日2.23死亡年月日3接触史3.1发病前2个月是否外出〔1〕是〔2〕否口3.2是否接触过鼠或鼠类污染物〔1〕是〔2〕否口4.疫苗接触情况接种疫苗种类型别,初次接种_年_月_日,针次_加强免疫_年_月_日5.小结..word.zl --诊断可能的传染源可能的感染场所可能的传播途径调查者单位:调查时间:_年_月_日第十四节狂犬病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人感染狂犬病病毒后潜伏期取决于咬伤部位、年龄、肇祸动物种类,伤口处置及是否注射疫苗等,约1/3在1-2个月后发病。临床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和迸行性瘫痪而危及生命,病死率几乎100%。本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几乎全年各月皆有致伤及发病,患者的年龄分布呈两头大中间小的“马鞍形〞。1.临床表现本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有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咬、抓、舔伤史,并具有以下临床表现者:1.1愈合的咬伤伤口感觉异常。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1.2“恐水〞病症,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率快、血压升高〕,继而肌肉瘫痪或脑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2.确诊条件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为实验室确诊。2.1发病第一周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2.2存活1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效价上升者,假设曾接种过疫苗,中和抗体效价需超过1:500。2.3死后脑组织标本别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脑组织检到基小体。局部伤口的彻底清洗,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及消灭野犬,对家犬预防免疫等是主要防治措施。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长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干部〔9〕教师〔10〕家务或待业〔11〕饲养员或屠宰工〔12〕其他〔13〕不详口口1.6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word.zl --学〔7〕不详口1.7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2.感染途径2.1肇事动物种类〔1〕狗〔2〕猫〔3〕鼠〔4〕其他〔5〕不详口2.2户主2.3肇事动物免疫〔1〕否〔2〕有_月_日〔3〕不详口2.4肇事动物伤人〔1〕主动袭击〔2〕被骚扰后伤人〔3〕同时咬伤多人口2.5肇事动物伤人后〔1〕如常,未作处理〔2〕被拴、尚在〔3〕打死〔4〕失踪〔5〕病死〔6〕出卖〔7〕出卖时间〔8〕不详口2.6其他途径(1)宰杀、饲养时被感染〔2〕其他口3.伤口处理情况3.1受伤时间_年_月_日_时3.2伤口情况(1)上下肢、躯干浅表咬伤,出血省,或仅有明显牙痕〔2〕上下肢、躯干中度咬伤,出血多,或黏膜〔眼、口腔、肛门〕被动物污染,〔3〕头颈面、手指咬伤〔不管轻重〕,四肢、躯干大面积深度或多处中度咬伤口3.3伤口处理情况3.31伤口是否处理〔1〕无〔2〕自行处理〔3〕医生处理口3.32伤口处理时间_年_月_日_时3.33清洗〔1〕无〔2〕清水〔3〕盐水〔4〕肥皂水〔5〕碘酒〔6〕新洁尔灭(6)其它口3.34消毒〔1〕无〔2〕酒精〔3〕碘酒〔4〕酒精+碘酒〔5〕其他口3.35清创〔1〕无〔2〕有口3.36伤口感染〔1〕无〔2〕有口3.37伤口缝合〔1〕无〔2〕有口3.4既往史年曾经被狗〔猫、鼠或〕〔1〕咬伤〔2〕舔伤口〔3〕舔伤口舔肛门〔4〕经常宰杀〔5〕吃狗肉口3.5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无〔2〕有口3.6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时间及针次3.61第一针_年_月_日3.62第二针_年_月_日3.63第三针_年_月_日3.64第四针_年_月_日3.65第五针_年_月_日3.7抗体检测情况第一次_年_月_日结果第二次_年_月_日结果4.发病、诊断情况4.1发病时间_年_月_日4.2就诊时间_年_月_日4.3确诊时间_年_月_日..word.zl --4.4报告时间_年_月_日4.5诊断治疗单位4.6报告单位4.7主要病症与体征〔只要有一项即填“有〞〕4.71起病〔1〕急〔2〕缓口4.72伤口周围肿痒麻痛〔1〕有〔2〕无口4.73头痛〔1〕有〔2〕无口4.74怕水、怕风、怕光、怕声〔1〕有〔2〕无口4.75兴奋、狂躁、痉挛〔1〕有〔2〕无口4.76麻痹〔1〕有〔2〕无口4.77最高体温℃4.78其他4.8实验室检查4.8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L分类.4.82脑脊液4.821外观4.822压力mmHg4.823细胞数×106/L4.824分类4.825糖mmol/L4.826氯化物mmol/L4.827蛋白质g/L4.83血清狂犬病抗体4.84狂犬病病毒别离4.85包涵体4.9确诊依据4.10治疗经过4.11转归〔1〕死亡〔2〕好转〔3〕痊愈死亡时间_年_月_日5.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_年_月_日..word.zl --第十五节钩端螵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多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7-24天,平均10天,主要病症和体征有发热、畏寒、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及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临床分为五个类型,即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和脑膜炎型。流行形式:1.洪水型本型是因洪水泛滥,广阔群众与洪水接触所发生的流行。传染源主要是猪。流行呈爆发状态,疫势有随水而来、随水而去的特点。7-8月份为流行顶峰季节。2.雨水型多发在连日阴雨或降雨量较集中的低洼地区,多为点状散发,局部地区亦可出现小爆发流行,持续时间长,儿童发病占有一定比例。传染源主要是猪、鼠、犬。发病时间仍以7月份为最顶峰,持续8月份,以后逐渐减少。3.稻田型在水稻丰产地区流行。稻谷成熟季节或在潮湿山垄田地收割劳动接触感染而发病。9-10月份为流行顶峰季节。鼠是主要传染源。治疗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强力霉素等。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word.zl --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根本情况1.1患者口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其他(11)不详口口1.5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1.6发病日期年月日1.7住院日期年月日1.8报告日期年月日1.9所住医院名称2.临床表现2.1病症体征2.1.1畏寒〔1〕有〔2〕无口2.1.2发热持续时间〔天〕口口2.3体温最高℃2.1.4头痈〔1〕有〔2〕无口2.1.5腰酸〔1〕有〔2〕无口2.1.6腿痛〔1〕有〔2〕无口2.1.7乏力〔1〕有〔2〕无口2.1.8眼结膜充血〔1〕有〔2〕无口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0腓肠肌压痛〔1〕有〔2〕无口2.1.11呕吐〔1〕有〔2〕无口2.1.12腹泻〔1〕有〔2〕无口2.1.13黄疸〔1〕巩膜〔2〕皮肤〔3〕无口2.1.14出血口2.1.14.1皮下、黏膜〔1〕有〔2〕无口2.1.14.2鼻出血〔1〕有〔2〕无口2.1.14.3痰带血〔1〕有〔2〕无口2.1.14.4便血〔1〕有〔2〕无口2.1.14.5咯血〔1〕有〔2〕无口2.1.15肝肿大〔1〕有〔2〕无口2.1.16脾肿大〔1〕有〔2〕无口2.1.17少尿〔1〕是〔2〕否口2.1.18无尿〔1〕是〔2〕否口2.1.19蛋白尿〔1〕+〔2〕++〔3〕+++〔4〕++十+口..word.zl --2.1.20血尿〔1〕有〔2〕无口2.1.21管型尿〔1〕有〔2〕无口2.1.22肾功能病症〔1〕有〔2〕无口2.1.23脑膜脑炎病症〔1〕有〔2〕无口2.1.24其他2.2临床类型(1)流感伤寒型(2)黄疸出血型(3)肾型(4)脑膜脑炎型(5)胃肠休克型(6)胃肠型口2.3治疗简况〔抗生素、激素,种类、剂量、疗程〕2.4转归:(1)痊愈(2)好转(3)未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口3.流行病调查3.1受感染方式3.1.1赤脚插秩/割稻〔1〕有〔2〕无口3.1.2穿防护袜插秩/割稻〔1〕有〔2〕无口3.1.3涂防护油插秩/割稻〔1〕有〔2〕无口3.1.4是否在河水中游泳〔1〕是〔2〕否口3.1.5是否下水田劳动〔1〕是〔2〕否口3.1.6是否参加防洪排涝〔1〕是〔2〕否口3.1.7其他3.2病家使用水源种类3.2.1河水、溪水〔1〕是〔2〕否口3.2.2井水〔1〕是〔2〕否口3.3是否有饮生水习惯〔1〕是〔2〕否口3.4家畜排泄物处理〔1〕作为肥料施肥〔2〕无害化处理3.5病家居所周围环境3.5.1鼠洞〔1〕多〔2〕少〔3〕无3.5.2鼠密度3.6发病前一周下雨否〔1〕有〔2〕无口降雨量3.7其他3.8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4.调查小结..word.zl --调查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十六节布氏杆菌病杆菌病〔brucell口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存放宿主和生化反响的不同,布杆菌可分为6个种,即羊种菌、猪种菌、牛种菌、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其中前3种又可分为假设干生物群,以羊种菌致病力最强,猪种菌次之。其流行围甚广,几乎普及世界各地,但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流行。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布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一般牧区和半牧区高于农区,农区又高于城镇;城镇病人多集中在一些职业性接触畜产品工厂,如肉类加工厂、乳品加工厂、毛纺厂、皮革厂、畜产品仓库等。任何年龄的人都能感染布病,一般中青年感染时机较多,我国男女之间布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1.疫区类型1.1羊种布病疫区:绵羊和山l是羊种布氏菌的主要带菌者,又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群居生活致使羊间接触密切,易形成布病爆发流行,羊在流产和产孕羔期大量排菌,污染了环境,造成人或其他动物感染。绵羊、山羊布病区的发现,常常以羊流产现象为疫情信号,随后可见到个别新发病人。羊种布病疫区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的发病一般是从3-4月份开场上升持续到7-8月份仍保持较高水平,冬季发病较低,春季又开场上升。1.2牛种布病疫区:被牛种布氏菌感染的牛也是人类的传染源之一。牛种布病疫区的流行时期可在牛产期和产后的泌乳期〔牛泌乳期多在每年6-7月份〕。因此人的发病在春夏季为高,其疫区多为散在性流行,感染率与发病率差距较大,病人病症轻,病程短,后遗症少。1.3猪种布病疫区:人群间发病带有局部散发特点,在疫区感染的人大局部没有临床病症,少数发病者病症也较轻。2.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多汗、疼痛、神经痛、乏力。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热型不一,变化多样。高烧时患者一般神志清醒,体温下降时,自觉病症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症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多汗是布病主要病症,急性期为甚,特别是在晚上,体温下降时出汗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导致虚脱。急、慢性期患者都发生骨关节肌肉的疼痛,急性期呈游走性,类似风湿病,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十分剧烈;慢性期的疼痛局限于某一部位,多持续性钝痛或酸痛。3.治疗原那么早期用药,合理选用药物及用药途径,综合疗法,彻底治疗。急性期布病患者的抗生素治疗主要针对病原菌应用各种抗菌药物,如四环素族药物、链霉素、利福平、磺胺类药物。4.预防畜间采取“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群间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word.zl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根本情况1.1患者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民族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其他〔11〕家畜屠宰与畜产品加工〔12〕不详口口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发病日期年月日1.8住院日期年月日1.9报告日期年月日1.10所住医院名称2.临床表现2.1病症体征2.1.1发热〔1〕有〔2〕无口2.1.2发热持续〔天〕口口2.1.3体温最高℃2.1.4多汗〔1〕有〔2〕无口2.1.5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口2.1.6乏力〔1〕有〔2〕无口2.1.7肝胂大〔1〕有〔2〕无口2.1.8脾肿大〔1〕有〔2〕无口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口睾丸肿大〔1〕有〔2〕无口2.2实验室检查2.2.1玻片凝集反响〔1〕-〔2〕+口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响〔1〕-〔2〕+口2.2.3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口2.2.4病原别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中〔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口2.2.5SAT滴度为1:100〔++〕〔1〕有〔2〕无口2.2.6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口2.2.7bs试验滴度为1:400〔++〕〔1〕有〔2〕无口..word.zl --2.3临床诊断2.4治疗2.4.1抗生素治疗〔1〕有〔2〕无口2.4.2抗原治疗法〔1〕有〔2〕无口2.4.3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口2.4.4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口2.5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3.流行病调查3.1与动物接触史3.1.1畜别3.1.2饲养放牧〔1〕是〔2〕否口3.1.3屠宰〔1〕是〔2〕否口3.1.4配种员〔1〕是〔2〕否口3.1.5兽医〔1〕是〔2〕否口3.1.6其他3.2保护情况3.2.1使用防护衣〔1〕是〔2〕否口3.2.2使用消毒液〔1〕是〔2〕否口3.3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1〕是〔2〕否口3.4幼羔放卧室饲养〔1〕有〔2〕无口3.5既往病史3.6布氏菌苗免疫接触史3.6.1接种年月年月日3.6.2菌苗种类3.6.3接种途径3.7确诊时间年月日3.8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3.9其他3.10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4.调查小结..word.zl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十七节炭疽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多见于食草动物。农牧民是炭疽疾病的主要受害者,皮革工人多见炭疽隐性感染。人类炭疽主耍是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动物而被感染,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有接触、经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等。人群普遍易感,一次感染后有持久的免疫力。炭疽杆茵能维持细胞一芽胞一细胞的循环多年,芽胞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农村炭疽病死畜剥杀后污染的地区和水源面积大,要到达彻底消毒目的较困难,这也是老疫区反复发生疫情的主要原因。炭疽常分为以下三型:1.皮肤炭疽占98%,多见裸露部位,初为丘疹或斑疹,次日呈水疱,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3-4天中心呈出血性坏死并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5-7天死区破溃成溃瘙,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碳块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脱落,留下肉芽组织创面,再过1-2周愈合成瘢痕。局部疼痛不显著,有瘁感,伴全身反响、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等。2.肠炭疽轻重不一,炭多表现急性胃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短〔12-18h〕,突然发病,有持续呕吐及呕血,血样便,腹胀、腹痛,压痛和腹泻等或呈腹膜炎征象,并常因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而死亡。3.肺炭疸起病多急骤或先有2-4日的低热、肌痛、干咳、心前区有压痛等病症,然后突然出现高热、呼吸急迫、气急喘鸣、发绀、咳嗽、咳血样痰、胸痛、大汗、心率快、肺部炎症、胸膜积液。病情危重,抢救不及时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该型病死率极高。青霉素类物是治疗炭疸病人首选药物。炭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一般情况1.1病人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民族〔1〕汉〔2〕少数民族口..word.zl --1.5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口1.6详细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发病日期年月日1.8发病地点1.9住院日期年月日1.10住院单位1.11报告单位1.12报告日期年月日1.13死亡日期年月日2.主要病症体征2.1一般病症〔1〕发热〔2〕头痛〔3〕全身不适〔4〕两项以上口2.2炭疽痈〔1〕有〔个数〕〔2〕天口2.3炭疽痈部位〔1〕手指〔2〕手背〔3〕上肢〔4〕下肢〔5〕足背〔6〕面部〔7〕其他口2.4炭疽痈属于〔1〕水疱期〔2〕结痂期口2.5恶性水肿〔1〕有〔部位〕〔2〕无口2.6胃肠道病症〔1〕腹痛、腹泻〔2〕呕吐〔3〕血水样便〔4〕急腹症口2.7呼吸道病症〔1〕咳嗽〔2〕血痰〔3〕胸痛〔4〕出血量ml口口2.8呼吸困难〔1〕有〔2〕无口2.9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口2.10最高体温〔℃〕口口口2.11感染性休克〔1〕有〔2〕无口2.12临床类型〔1〕皮肤型〔2〕肠型〔3〕肺型〔4〕其他口2.13转归〔1〕痊愈〔2〕死亡口3.消毒和处理情况〔1〕随时消毒〔2〕终末消毒口4.死尸处理〔1〕消毒〔2〕燃烧〔3〕深埋〔4〕两项以上口5.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笫例6.可能感染来源〔1〕与病畜接触和/或剥食病死畜〔2〕加工病死畜皮毛等〔3〕接触、吸入炭疽芽胞污染的尘埃〔4〕两项以上口7.可能感染方式〔1〕接触〔2〕食人〔3〕吸入〔4〕其他口8.既往炭疸病史〔1〕有〔年月〕〔2〕无口9.小结..word.zl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十八节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型斑疹伤寒〔typhus〕,地方性斑疹伤寒亦称蚤型或鼠型斑疹伤寒。1.病原体流行性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2.临床特征流行性斑疹伤寒表现为稽留高热、头痛、皮疹及中枢神经系统病症。病程2-3周;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症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3.流行特征呈世界性分布。流行性斑疹伤寒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最多;各年龄组均能发病,在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流行。地方性斑疹伤寒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一般多在温暖的夏秋季节发病,发病受接触鼠、蚤的时机和频度影响,与年龄、性别、职业无实质性联系。4.诊断疫区有衣虱或蚤类孳生及鼠类活动;病人突然出现持续高热,不能立即确定其他病因,伴剧烈头痛及皮疹;发病后4-7天出现斑丘疹,可伴有神志迟钝或谵妄或脑膜刺激征神经精神病症;血清中检出具有诊断意义的普氏立克次体或莫氏立克次体的抗体。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患者1.2家长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1.5患者职业〔1〕干部〔2〕工人〔3〕农民〔4〕学生〔5〕教师〔6〕个体户〔7〕医护〔8〕献血员〔9〕其他口1.6单位1.7家庭住址1.8联系1.9联系人2.发病情况..word.zl --2.1发病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就诊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3初诊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确诊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5住院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6出院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死亡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就诊单位2.9报告单位2.10报告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11临床表现2.11.1发热〔1〕有体温℃〔2〕无口2.11.2皮疹〔1〕有〔2〕无口2.11.3头痛〔1〕有〔2〕无口2.11.4头晕〔1〕有〔2〕无口2.11.5嗜睡〔1〕有〔2〕无口2.11.6畏寒〔1〕有〔2〕无口2.11.7纳差〔1〕有〔2〕无口2.11.8四肢痛〔1〕有〔2〕无口2.11.9腓肠肌痛〔1〕有〔2〕无口2.11.10恶心〔1〕有〔2〕无口2.11.11呕吐〔1〕有〔2〕无口2.11.12眼结膜充血〔1〕有〔2〕无口2.11.13耳鸣〔1〕有〔2〕无口2.11.14咳嗽〔1〕有〔2〕无口2.11.15肝大〔1〕有〔2〕无口肋下cm2.11.16脾大〔1〕有〔2〕无口肋下cm2.11.17其他病症〔1〕有〔2〕无口2.11.18并发症〔1〕有〔2〕无口2.12实验室检查2.12.1补体结合试验〔CF〕效价2.12.2立克次体微量凝集试验〔MA〕效价2.12.3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icto-IE〕效价2.12.4间接血凝试验〔IHA〕效价2.12.5外斐试验〔WF〕效价2.12.6动物实验〔1〕阳性〔2〕阴性口..word.zl --3.流行病调查3.1.1患者发病前20天外出史〔1〕有〔2〕无口3.1.2去过何地3.1.3与同样病人接触〔1〕有〔2〕无口3.1.4病人3.1.5接触时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1.6接触地点3.1.7接触方式3.1.8患者虱倩〔1〕有〔2〕无口3.1.9疫源地鼠情〔1〕有〔2〕无口3.1.10鼠密度密切接触者登记表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日期有虱否4.防疫措施4.1密切接触者彻底灭虱并医学观察14天〔1〕是〔2〕否口4.2疫区进展灭虱、灭鼠、灭蚤〔1〕是〔2〕否口4.3方法5.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十九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word.zl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人和许多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均可感染乙型脑炎病毒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蚊虫叮咬、吸血传播。人群对乙型脑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乙型脑是流行围较广、危害人群安康最严重的虫媒病毒性传染病之一。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发病顶峰为6-9月份,近年来发病率持续明显下降。潜伏期为4-21天。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病症轻重不一,绝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染,不产生任何临床病症,轻者仅出现一般呼吸道或消化道病症,或呈一过性发热。典型病例为发病初期全身不适、头痛、发热,常伴有寒战等,3-4天后,出现持续高热、意识障碍、呼吸衰竭、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个别重症患者尚留有运动障碍、失语、精神异常等后遗症。1.诊断标准1.1曾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1.2高热昏迷、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膜刺激病症及大脑锥体束受损〔肌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1.3高热、昏迷、柚搐、狂臊进而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1.4从脑组织、脑脊液或血清中别离乙型脑炎病毒。1.5脑脊液或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6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2.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2.1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要足量,可选用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G等。2.2切断传播途径:预防的重点应是动物管理和疫苗接种及防蚊、灭蚊和消灭蚊子孳生地。2.3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如使用蚊帐等;不可采取应急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根本情况1.1病例报告单位1.2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1.3县级接到报告日期年月日1.4患者,如是儿童,其父亲,母亲联系1.5患者性别〔1〕男〔2〕女口1.6患者年龄出生日期年月日〔阳历〕,如无,填下一行,周岁〔或月龄〕岁〔月龄〕1.7患者户口地点省市县〔区〕1.8患者现在详细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村民组〔居民组〕..word.zl --2.发病根本情况2.1发病时间年月日〔阳历〕2.2发病地点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村民组〔居民组〕2.3发病地点近期是否有类似病人〔1〕有〔2〕无〔3〕不详口2.4乙脑疫苗接种史〔1〕接种次数次〔2〕不详口2.5首次就诊单位医院属〔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其他口2.6首次就诊日期年月日2.7近3周疫区蚊虫叮咬史〔1〕有〔2〕无〔3〕不详口2.8在外露宿〔1〕有〔2〕无口2.9如在外露宿,其防蚊措施为〔1〕蚊帐〔2〕蚊香〔3〕无口2.10如住房防蚊设施〔1〕蚊帐〔2〕蚊香〔3〕纱门〔4〕纱窗〔5〕睡前喷药〔6〕无口2.11饲养猪〔1〕有〔2〕无口2.12如饲养,饲养方法〔1〕圈养〔2〕散养〔3〕圈养+散养口3.主要临床表现〔含早期出现的病症〕3.1高热〔1〕有体温℃〔2〕无〔3〕不详口3.2头痛〔1〕有〔2〕无〔3〕不详口3.3恶心〔1〕有〔2〕无〔3〕不详l口3.4呕吐〔1〕有〔2〕无〔3〕不详口3.5嗜睡〔1〕有〔2〕无〔3〕不详口3.6昏迷〔1〕有〔2〕无〔3〕不详口3.7肢体痉挛性瘫痪〔1〕有〔2〕无〔3〕不详口3.8脑膜剌激征〔1〕有〔2〕无〔3〕不详口3.9肌力增高〔1〕有〔2〕无〔3〕不详口3.10巴氏征〔1〕有〔2〕无〔3〕不详口3.11抽搐〔1〕有〔2〕无〔3〕不详口3.12狂躁〔1〕有〔2〕无〔3〕不详口3.13呼吸衰竭〔1〕有〔2〕无〔3〕不详口3.14循环衰竭〔1〕有〔2〕无〔3〕不详口3.15其他4.实验室检查4.1血常规4.1.1采血时间年月日4.1.2白细胞×109/L4.1.3中性粒细胞4.2IgM..word.zl --4.2.1采血时间年月日4.2.2结果〔1〕有〔2〕无〔9〕不详口4.3IgG4.3.1急性期采血时间年月日4.3.2结果〔1〕有〔2、〕无〔9〕不详口4.3.3恢复期采血时间年月日4.3.4结果〔1〕有〔2〕无〔9〕不详口4.4脑脊液采集时间年月日4.4.1压力mmHg4.4.2外观〔1〕浑浊〔2〕清〔3〕其他口4.4.3白细胞×109/L4.4.4蛋白g/L4.4.5糖mmol/L4.4.6氯化物mmol/L4.5病毒学4.5.1脑脊液别离乙脑病毒〔1〕有〔2〕无〔3〕未检查口4.5.2血液别离乙脑病毒〔1〕有〔2〕无〔3〕未检查口4.5.3其他5.主要诊治情况5.1病人隔离〔1〕是〔2〕否口5.2如隔离,隔离地点〔1〕医院〔2〕在家〔3〕其他口5.3如住院,住院时间年月日5.4如住院,医院名称5.5医院级别〔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其他口5.6主要治疗措施5.7转归〔1〕痊愈〔2〕好转〔3〕未好转〔4〕恶化〔5〕死亡〔6〕留有后遗症〔名称〕口5.8如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耷者调查时间年月日..word.zl --第二十节黑热病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为病原由白蛉为媒介传播的地方性传染病。目前,我国大局部地区已根本消灭该病,但在西北的山丘和荒漠地带仍有病例,近十年来主在XX、、、、、等省、自治区仍有新的感染者出现。黑热病的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在人、犬等晡动物宿主体为无鞭毛体,寄生在巨噬细胞;在蛉的消化道为前鞭毛体。我国黑热病流行病学上分为人源型、人犬共患型和野生动物型三类,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白蛉,有时也可通过输血传播。黑热病的潜伏期一般在3-6个月,短那么10多天,长者达9年之久。患者大多为儿童和青年,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那么发热,脾脏进展性胂大,全身乏力、消瘦、夜间盗汗、咳嗽,常伴有鼻出血和齿龈出血。实验室检查有: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浆球蛋白大量多等。临床分为皮肤型或淋巴结型。皮肤型黑热病主要病症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疹和结节,结节呈肉芽肿样,主要分布在面部和颈部,也可见于鼻和双颊;淋巴结型黑热病表现为颈部、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多表浅,可移动,多数无压痛,个别病例有全身淋巴结肿大。病人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给予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预防感染;可用葡萄糖酸锑钠、芳香双脒剂等药物治疗。黑热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家长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庭住址省市县乡镇或街道村或居委会1.5家中狗数只1.5.1患病狗数只1.5.2死亡狗数只1.6外出史1.6.1省市县乡镇或街道村或居委会1.6.2外出时间年1.7发病日期年月日1.8突然发病〔1〕是〔2〕否口2.主要病症2.1发热〔1〕定期性〔2〕连续性〔3〕不规那么性口2.2寒战〔1〕有〔2〕无口2.3出汗〔1〕有〔2〕无口2.4脾肿发现日期天2.5体重减轻〔1〕有〔2〕无口..word.zl --2.6体力衰退〔1〕有〔2〕无口2.7头痛〔1〕有〔2〕无口2.8夜盲〔1〕有〔2〕无口2.9鼻出血〔1〕有〔2〕无口2.10齿龈出血〔1〕有〔2〕无口2.11气喘〔1〕有〔2〕无口2.12咳嗽〔1〕有〔2〕无口2.13血痰〔1〕有〔2〕无口2.14嘶哑〔1〕有〔2〕无口2.15心悸〔1〕有〔2〕无口2.16腹痛〔1〕有〔2〕无口2.17食欲不振〔1〕有〔2〕无口2.18痢疾〔1〕有〔2〕无口2.19月经开场年龄2.20月经闭止年龄3.主要体征3.1体温℃3.2脉搏次/分钟3.3呼吸次/分钟3.4血压/mmHg3.5营养〔1〕良〔2〕中〔3〕差〔4〕极差口3.6体重kg3.7消瘦〔1〕有〔2〕无口3.8贫血〔1〕有〔2〕无口3.9发育缓慢〔1〕有〔2〕无口3.10淤斑〔1〕有〔2〕无口3.11皮肤色素沉着〔1〕有〔2〕无口3.12皮肤病〔1〕有〔2〕无口3.13黄疸〔1〕有〔2〕无口3.14水肿〔1〕有〔2〕无口3.15淋巴结胂大〔1〕有〔2〕无口3.16扁桃腺肿大〔1〕有〔2〕无口3.17舌苔〔1〕有〔2〕无口3.18口腔溃疡〔1〕有〔2〕无口3.19走马疳〔1〕有〔2〕无口3.20心率次/分钟3.21心律〔1〕齐〔2〕不齐口3.22心脏杂音〔1〕有〔2〕无口..word.zl --3.23肺〔1〕杂音〔2〕正常口3.24腹围cm3.25腹水〔1〕有〔2〕无口3.26脾肋下cm3.27肝肋下cm4.实验室检查4.1红细胞计数×1012/L4.2白细胞计数×109/L4.3血白细胞及分类4.3.1中性粒细胞4.3.2嗜酸性粒细胞4.3.3嗜碱性粒细胞4.3.4淋巴细胞4.4血红蛋白g/L4.5白蛋白/球蛋白〔1〕正常〔2〕倒置口4.6球蛋白沉淀试验〔1〕阳性〔2〕阴性口4.7醛凝试验〔1〕阳性〔2〕阴性口4.8间接血凝试验4.9IFAT4.10ELISA4.11骨髓穿剌〔1〕阳性〔2〕阴性口4.12淋巴结穿刺〔1〕阳性〔2〕阴性口4.13脾穿刺〔1〕阳性〔2〕阴性口4.14肝穿刺〔1〕陌性〔2〕阴性口4.15培荞阳性〔1〕尿〔2〕粪便〔3〕痰口4.16治疗药物〔1〕葡萄糖酸锑钠〔2〕芳香双脒剂口5.流行病学调查5.1外出史〔1〕有〔2〕无口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以下活动5.1.1野外作业〔1〕有〔2〕无口5.1.2野外捕猎〔1〕有〔2〕无口5.2野生动物接触史〔1〕有〔2〕无口接触过何种动物5.3是否输过血〔1〕有〔2〕无口6.小结..word.zl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耷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二十一节疟疾疟疾〔malaria〕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我国流行历史长远、传播围广泛、患病人数众多、危害程度严重。在全球,位居严重威胁人类安康的六大热带病之首。每年全球有3亿人染疟疾,死于疟疾人数达百万以上,非洲大陆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90%,其中绝大局部为儿童。疟疾的主要病症是:畏寒、寒战、发热、出汗等,病人有时出现脾脏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局部病例同时见肝脏肿大。热型是疟疾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由于不同种类的疟原虫红期发育周期不同,临床上热型表现亦各异,但畏寒、发热、大汗之后退热的典型病程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混合感染或其他原因,典型的临床病程往往不多见,血涂片镜检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确诊的依据。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主要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等,按蚊的传播能力与其种群的数量、蚊种的敏感性、嗜血习性及寿命有关。根据疟疾诊断标准,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者即诊断为疟疾:1.血液中查见疟原虫。2.临床病症典型。3.抗疟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疟疾临床病症之首选药物为氯喹,对抗氯喹株的可选用青蒿素类制剂,为了防止间日疟病人复发必须加服伯氨喹啉以根治。疟疾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家长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庭住址省市县乡镇或街道村或居委会1.5外出史省市县乡镇或街道村或居委会1.6外出时间年1.7发病日期年月日2.主要病症2.1发热〔1〕间歇性〔2〕隔日性〔3〕不规那么性口..word.zl --2.2寒战〔1〕有〔2〕无口2.3出汗〔1〕有〔2〕无口3.主要体征3.1体温℃3.2脉搏次/分钟3.3呼吸次/分钟3.4营养〔1〕良〔2〕中〔3〕差〔4〕极差口3.5体重kg3.6贫血〔1〕有〔2〕无口3.7黄疸〔1〕有〔2〕无口3.8水肿〔l〕有〔2〕无口3.9脾肋下cm3.10肝肪下m3.11红细胞计数×1012/L3.12白细胞计数×109/L3.13白细胞分类3.13.1中性粒细胞3.13.2嗜酸性粒细胞3.13.3嗜碱性粒细胞3.13.4淋巴细胞4.诊断4.1诊断类别〔1〕临床诊断〔2〕血检疟原虫〔3〕药物试治〔4〕免疫诊断口4.2厚薄血膜疟原虫镜检〔1〕阳性〔2〕阴性口疟原虫虫种〔1〕间日疟〔2〕恶性疟口4.3治疗药物4.3.1氯喹片4.3.2伯喹片4.3.3其他5.流行病学5.1外出史〔1〕有〔2〕无口去过何地该地是否有同样疾病〔1〕有〔2〕无口5.2家庭有防蚊、灭蚊措施〔1〕有〔2〕无口5.2.1蚊帐〔1〕有〔2〕无口5.2.2纱门纱窗〔1〕有〔2〕无口5.2.3灭蚊剂〔1〕有〔2〕无口5.3输血史〔1〕有〔2〕无口5.4家庭是否有同样病人〔1〕有〔2〕无口..word.zl --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耷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二十二节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热〔denguefever,DF〕和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DHF〕是由4个血清型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广、发病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临床上,登革热以高热、头痛、肌痛和关节痛为主,可伴有皮疹、淋巴腺肿大和白细胞减少,此型传播迅速,可引起大规模流行,但病死率很低。登革出血热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临床类型。本病流行受自然与社会因素影响较大,无明显的周期性。但一般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后3-5年有可能发生登革出血热的危险,应引起高度重视。全年均可发病,但流行顶峰往往与当地的雨季相吻合。我国流行顶峰在4-6月份,为8月份。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我国以儿童和青壮年患病率较高,性别与职业分布无明显差异。当前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对虫媒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对本病应引起高度警觉。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一般情况1.1病人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4〕工人〔5〕学生〔6〕干部职员〔7〕医务人员〔8〕家务及待业〔9〕不详口1.5父母单位住址单位住址1.6发病时间年月日1.7发病地点..word.zl --1.8初诊日期年月日1.9初诊单位1.10住院日期年月日1.11出院日期年月日1.12住院单位1.13诊断1.14痊愈〔1〕是〔2〕否口1.15死亡日期年月日1.16病程天2.临床表现2.1发热、头痛、颜面潮红〔1〕是〔2〕否口2.2疼痛〔1〕眼眶痛〔2〕肌痛〔3〕关节痛口2.3出血病症〔1〕鼻出血〔2〕呕血〔3〕血尿口2.4皮疹、出血点〔1〕有〔2〕无口2.5精神状况〔1〕烦躁〔2〕昏迷〔3〕休克口2.6体征〔1〕肝、脾大〔2〕淋巴结大口3.实验室检查3.1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1〕是〔2〕否口3.2白细胞减少〔1〕是〔2〕否口3.3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1〕是〔2〕否口3.4血细胞比容增加20%以上〔1〕是〔2〕否口3.5血清特异性抗体IgG阳性或4倍增长〔1〕是〔2〕否口3.6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1〕是〔2〕否口3.7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血细胞或尸解脏器中别离到病毒或抗原〔1〕是〔2〕否口4.既往史4.1是否患过登革热或乙型脑炎〔1〕是〔2〕否口4.2预防接种史4.2.1乙脑疫苗注射时间年月日4.2.2乙脑疫苗注射次数次口口4.3过去安康状况〔1〕优〔2〕良〔3〕差口5.流行病学调查5.1患者发病前两周是否外出〔1〕是〔2〕否口5.2去过或来自疫区〔1〕是〔2〕否口5.3病家及院人口口口5.4家庭中或院有无其他人患登革热〔或不明原因发热〕〔1〕有〔2〕无口5.5发病处院或周围环境有无小积水或瓦盆、桶、缸等其他积水处〔1〕有〔2〕无口5.6防蚊设施:蚊帐、竹帘、蚊香、纱门、其他〔1〕有〔2〕无口..word.zl --5.7其他调查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耷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二十三节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是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在皮肤创伤时,破伤风芽胞被带入伤口。随着伤口氧气的消耗,破伤风芽胞在坏死组织转变成破伤风杆菌,杆菌产生破伤风毒素毒素沿神经逆行至中枢神经活动区域,破坏神经的正常抑制性调节功能,导致全身性肌强直和阵发性痉挛,最后可因窒息、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高。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tetanus,NT〕是破伤风的一种类型,约占破伤风病例总数的80%。它主要是采用未经科学训练的旧式接生方法,即用不干净的器械〔如家用剪刀、玻璃片〕切割脐带,或用受污染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并在脐带残根繁殖产生外毒素,而引起新生儿破伤风。1、新生儿破伤风诊断标准1.1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部处理消毒不严史或新生儿出生后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1.2临床表现:出生后4-6天,少数早至2天、迟至14天以上发病。早期牙关紧闭、吸乳难,继之面痉挛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呼吸肌、喉肌痉挛可致窒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1.3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做厌氧菌培养,局部病例〔30%〕可获得破伤风杆菌阳性。2.预防策略2.1采取消毒接生。2.2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根本情况1.1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市/自治区〕〔3〕外省口1.2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口口口口口口1.3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1.4患儿性别〔1〕男〔2〕女口1.5出生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6出生地点〔1〕县及以上医院〔2〕乡医院〔3〕村卫生所〔4〕家中〔5〕其他口2.母亲免疫与产前检查倩况2.1母亲年龄〔岁〕:口口2.2母亲在产前是否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1〕是〔2〕否〔3〕不详口如是,接种次数〔1〕1次〔2〕2次〔3〕3次及以上〔4〕不详口2.3母亲是否承受产前检查〔1〕是〔2〕否〔3〕不详口3.患儿发病惰况..word.zl --3.1患儿由谁接生〔1〕经过培训的接生员〔2〕未经培训人员〔3〕其他口3.2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3患儿是否去医疗单位就诊〔1〕是〔2〕否〔3〕不详口3.4如是,初次就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5就诊医疗单位级别〔1〕村〔2〕乡〔3〕县〔4〕地区〔5〕省口3.6就诊时诊断〔1〕新生儿破伤风〔2〕非新生儿破伤风口3.7患儿是否死于新生儿破伤风〔1〕是〔2〕否〔3〕不详口3.8周围还有类似病例发生〔1〕是〔2〕否口3.9如是,例数为:口4.最后诊断:4.1患儿是否是新生儿破伤风〔1〕是〔2〕否〔3〕不详口4.2报告人4.3报告人工作所在地〔1〕村〔2〕乡〔3〕县〔4〕地区〔5〕省口4.4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5调查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6调查人:4.7调查人工作地点〔1〕乡〔2〕县〔3〕地区〔4〕省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情况调查表填报单位〔签章〕:年月乡/县名称〔A〕县区行政区划代码〔B〕本月报告新生儿破伤风报告病例数〔C〕调查例数〔D〕确诊例数〔E〕排除例数〔F〕待定例数〔G〕合计调查者单位:调查者:..word.zl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和?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情况调查表?说明1.调查目的:收集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倩况。2.统计围:开展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的地区。3.报送日期及容:各疾病监测点每月中旬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然后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4.填表说明4.1?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4.1.1供乡、县级以上单位对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调查使用。4.1.2NTlA:1-6位为县国标码,7-8位为乡编码,可自行编制,9-10位为病例编号。4.1.3NTlH:为户口所在地县/区行政区划代码。4.1.4NT2C:指患儿母亲生此患儿前的免疫史。4.2?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情况调查表?4.2.1收集新生儿破伤风报揭发病的有关资料,供乡级以上单位使用,每月上报1次。4.2.2C栏指本月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数。4.2.3D拦为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的汇总数。4.2.4E栏指经调查由县级确定为新生儿破伤风的病例数。4.2.5F栏指经调查由县级排除的病例数。4.2.6G栏指所有末调查及根据调查难以确认的病例数。4.2.7C应为E、F、G之和,D应大于或等于E、F之和。4.2.8D、E、F栏数目应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结果一致。第二十四节肺结核肺结核病〔pulmonarytuberculosis〕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1996年卫生部规定按乙类传染病管理,规定对肺结核病例限时报告。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肺结核病人肺病灶中的结核杆茵排出的雾粒,悬浮在空气中,被安康人吸人而传播。肺结核病由于起病缓慢而不易被早期发现,又由于病程长、治疗时间长〔不得少于6个月〕,病人往往不能坚持规那么、全程完成治疗疗程而导致治疗失败,形成复治、难治病例。肺结核病治愈后可以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复发。肺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人型、牛型〕。当安康人吸人结核杆菌后,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以发病。如果患者的痰中检出结核杆菌,那么为传染源病人,称之为涂阳病人。如果痰中未检出结核杆茵而X线片中有活动性病灶需要抗痨治疗的病人,称之为涂阴病人。传染源病人的发现、治疗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肺结核病常见的病症有:咳嗽〔一般持续3周以上〕、咳痰、发热、胸痛、乏力、盗汗等,常见的并发症有自发性气胸、咯血、呼吸衰竭。并发症常是肺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结核病的诊断依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及临床表现;②痰菌检查;③放射学检查。在病史询问中要注意患者既往有无诊断过结核病,进展过抗痨治疔,用过哪些药物,治疗多长时间,是否规那么,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肺结核病人接触史等。..word.zl --肺结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如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是: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周岁〕: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餐饮食品〔7〕商业效劳〔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休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_〔注明〕〔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在住址:户口地:1.7工作〔学习〕单位:1.8联系人:联系:2.发病及诊疗情况2.1肺结核病症〔1〕有〔2〕无口如有,病症为〔1〕咳嗽〔2〕咳痰〔3〕胸闷及气短〔4〕血痰〔5〕低热〔6〕盗汗〔7〕乏力〔8〕食欲减退〔9〕其他口2.2就诊情况2.2.1有病症后是否就诊〔1〕是〔2〕否口2.2.2如曾就诊2.2.2.1有病症至初次就诊的时间共周2.2.2.2初次就诊单位〔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病院〔5〕乡镇卫生院〔6〕私人诊所〔7〕其他口2.2.3包括初次就诊在的已就诊次数次2.3未就诊者2.3.1未就诊原因〔1〕自已不在乎〔2〕工作忙,没时间〔3〕经济困难〔4〕交通不便〔5〕就诊点太远〔6〕就诊点效劳态度不好〔7〕其他口2.3.2有病症至本次就诊的期间共周2.4诊断情况2.4.1已就诊者在本次就诊前的诊断〔1〕感冒〔2〕肺炎〔3〕气管炎〔4〕肺核〔5〕其他口2.4.2肺结核诊断结果是在哪个医疗单位做出的〔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医院〔4〕结核病院〔5〕乡镇医院〔6〕私人诊所〔7〕其他口2.4.3初次就诊至确诊共周确诊日期:年月日..word.zl --2.4.4曾承受的检查〔治疗前的检查〕〔1〕临床体检〔2〕查痰次〔3〕X检查〔4〕以上三项都检查过〔5〕其他口2.5治疗情况2.5.1已确诊的肺结核病人是杳已承受抗结核治疗〔1〕已治疗〔2〕未治疗口2.5.2未承受抗结核治疗的主要原因〔1〕医务人员未明确告知病人〔2〕病人自已不在乎〔3〕经济困难〔4〕工作忙,没时间〔5〕治疗点太远〔6〕治疗点效劳不佳〔7〕其他口2.5.3已承受抗结核治疗病人2.5.3.1开场治疗日期:年月日2.5.3.2确诊至开场治疗间隔天2.5.3.3抗结核药处方是以下哪个单位开出的〔1〕综合医院〔2〕结核病防治所〔3〕中医院〔4〕结核病院〔5〕乡镇医院〔6〕私人诊所〔7〕其他口2.5.3.4已化疗病人用药情况:H天,R天,E天,Z天,其他抗结核药〔药名〕天2.5.3.5最近治疗日期:年月日2.5.3.6服药有无管理〔1〕全程督导〔2〕全程管理〔3〕强化期督导〔4〕住院〔5〕自服药〔无管理〕口2.5.3.7目前治疗状况〔1〕规那么治疗〔2〕连续治疗〔3〕中断治疗口2.5.3.8如为“连续〞或“中断〞治疗,其原因〔1〕病症改善,自行停药〔2〕药物反响〔3〕经济困难〔4〕其他口2.6本次就诊情况2.6.1此次就诊时病症〔1〕咳嗽〔2〕咳痰〔3〕胸闷及气短〔4〕血痰〔5〕低热〔6〕盗汗〔7〕乏力〔8〕食欲减退〔9〕其他〔注明〕口2.6.2痰液检查2.6.2.1痰涂片检查〔1〕阳性〔2〕阴性口2.6.2.2痰培养〔1〕阳性〔2〕阴性口2.7X线片检查2.7.1结核病灶2.7.1.1左〔1〕有〔假设有,请说明上、中、下〕〔2〕无口2.7.1.2右〔1〕有〔假设有,请说明上、中、下〕〔2〕无口3.流行病学资料3.1病人来源〔1〕因病症就诊〔2〕转诊〔3〕集中推荐〔4〕日常推荐〔5〕体检〔6〕其他口3.2你周围人中有患肺结核病的人吗?〔1〕有〔2〕无〔3〕不知道口3.3如有,肺结核病人与你关系是〔1〕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2〕其他亲属〔3〕邻居、同事口3.4接触程度〔1〕同吃〔2〕同一工作场所〔3〕同住〔4〕其他口3.5卡介苗接种史〔1〕有〔2〕无口3.6有无并发症〔1〕糖尿病〔2〕矽肺〔3〕精神病〔4〕长期服用激素药物〔5〕其他口..word.zl --3.7是否承受过防痨宣教〔1〕有〔注明哪种形式〕〔2〕无口3.8经济状况〔1〕差〔2〕一般〔3〕好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四章丙类传染病第一节血吸虫病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当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广泛流行于亚非拉的7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区人口达6亿多,受感染者约2亿,每年因该病死亡者逾百万。该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即寄生于宿主某一部位血管的吸虫。人体血吸虫有6种,即埃及、曼氏、日本、间插、湄公及马来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其传播过程为成虫在宿主体产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水体中孵出毛蚴,毛蚴进人其中间宿主钉螺体发育,形成成千上万条尾蚴,尾蚴分批成熟,从螺体逸出,进入水体,当人和哺乳类动物下水,尾蚴即穿过皮肤进入宿主体,随循环血液定居在门静脉系统的血管,发育成熟、产卵。在上述6种血吸虫所致的血吸虫病中,以日本血吸虫病最为严重。虫体寄生在宿主门静脉系统的血管,每天产卵量为各类虫体之最,约3500枚之多。虫卵的80%以上沉积在肝肠等组织处,且虫卵所致的反响较为剧烈。从早期的嗜酸性血栓脓肿到后期的纤维化,加上局部刺激的组织反响,往往造成局部组织增生、组织纤维化,导致门静脉围的脏器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假设在少年时代感染可致侏儒。大量研究说明,血吸虫病属于免疫性疾病畴,宿主对其生活史的各个阶段抗原物质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导致一系列免疫病理变化,因此临床上该病表现为以下类型:1.急性血吸虫病大多发生在初次大量尾蚴感染者,经过2-6周的潜伏期,出现发热,胃肠道、呼吸系统病症及肝脾肿大等体征。其中发热为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往往需要在医生观察下作病原治疗。2.慢性血吸虫病反复屡次接触尾蚴而感染,该型占流行区病人的大多数,分隐匿型及有病症型2类。后者也仅表现为慢性腹泻等病症,一般可在门诊投药治疔。3.晚期血吸虫病由于反复感染,未及时治疗出现了门脉高压综合征、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肉芽组织增生等,表现为不同病型,即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及结肠增殖型等,必须实施综合治疗。..word.zl --血吸虫病的发生一方面与当地感染性钉螺的数量和密度有关,而后者与传染源的种类、数量以及粪便中虫卵负荷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关。另一方面,它又与人的行为有关。因为是人主动接触疫水,才受到尾蚴的攻击而感染;因为是人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体成虫不能及时被杀灭而让病理过程不断进展;感染了血吸虫病的人,不能有效地处理排出的带有虫卵的粪便,让虫卵下水孵出毛蚴而感染钉螺;同样是人不努力改造环境,让钌螺感染,培育出大量感染体一尾蚴;也同样是人还饲养着大批作为生产王具的牛,不能圈养而散放于广泛孳生钉螺的“三滩〞地区,受感染及感染后又排出卵,继而感染钉螺,再释出大量尾蚴,造成恶性循环。至于山丘型地区,本已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又由于人的思想麻痹,导致疫情上升,因此在进展血吸虫病调查时不能无视人的因素。急性血吸虫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1.5体重〔kg〕:1.6职业〔1〕农民〔2〕渔民〔3〕船民〔4〕牧民〔5〕学龄前儿童〔6〕小学生〔7〕中学生〔8〕工人〔9〕教师〔10〕干部〔11〕家庭主妇〔12〕其他口1.7文化程度〔1〕文盲〔2〕学龄前〔3〕小学〔4〕初中〔5〕高中〔6〕不详口1.8家庭住址:2.临床病症、体征2.1发热〔1〕<39℃〔2〕>39℃〔3〕无口2.2皮疹〔1〕有〔2〕无口2.3皮肤黄染〔1〕有〔2〕无口2.4咳嗽〔1〕有〔2〕无口2.5腹痛〔1〕有〔2〕无口2.6腹泻〔1〕有〔2〕无口2.7便秘〔1〕有〔2〕无口2.8左上腹压痛〔1〕有〔2〕无口3.流行病学调查3.1家庭居住地是否为血吸虫病流行区〔1〕是〔2〕否口3.2接触疫水倩况3.2.1首次接触疫水时间:3.2.2首次接触疫水方式〔1〕洗手、洗脚等〔2〕游泳〔3〕戏水〔4〕洗菜、淘米等〔5〕捕鱼〔6〕收割庄稼〔7〕打草〔8〕其他〔9〕不详口3.2.3接触疫水频度〔1〕偶尔〔2〕经常口3.2.4接触疫水前是否采取防护措施〔1〕采取〔2〕未口3.2.5接触疫水后是否服过预防药物〔1〕服过〔2〕未口3.2.6同时接触疫水的人数:3.2.7同行者中发病人数:..word.zl --3.3疫点情况3.3.1地形、地貌〔1〕江外滩〔2〕洲外滩〔3〕湖滩〔4〕灌溉沟〔5〕江堤外水宕口3.3.2当地有无钉螺〔1〕有〔2〕无〔3〕不详口3.3.3当地是否放牧牛、羊、猪等〔1〕有〔2〕无〔3〕不详口3.3.4疫点春季查螺是否发现阳性螺〔1〕有〔2〕无口4.发病后情况4.1是否承受过治疗〔1〕是〔2〕否口4.2承受治疗措施〔1〕一般对症处理〔2〕服PQT口5.本次实验室检查5.1血常规〔1〕正常围〔2〕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口5.2粪检检获虫卵或毛蚴〔1〕阳性〔2〕阴性口5.3COPT〔1〕阳性〔2〕阴性口5.4IHA〔1〕阳性〔2〕阴性口5.5肝超声图像〔1〕阳性〔2〕阴性口5.6其他血清学检查〔1〕阳性〔2〕阴性口6.既往史6.1是否患过血吸虫病〔1〕是〔2〕否口6.2患有何种血吸虫病〔1〕急性〔2〕慢性〔3〕晚期口6.3家庭成员中有无一样病史者〔1〕有〔2〕无口6.4是否患过肝炎〔1〕是〔2〕否口6.5患何种肝炎〔1〕甲肝〔2〕乙肝〔3〕其他口7.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慢性血吸虫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口口1.5体重〔kg〕:口口1.6职业〔1〕农民〔2〕渔民〔3〕船民〔4〕牧民〔5〕学龄前儿童〔6〕小学生〔7〕中学生〔8〕工人〔9〕教师〔10〕干部〔11〕家庭主妇〔12〕其他口口1.7文化程度〔1〕文盲〔2〕学龄前〔3〕小学〔4〕初中〔5〕高中〔6〕不详口..word.zl --1.8家庭住址:2.临床病症、体征2.1发热〔1〕有〔2〕无口2.2腹泻〔1〕有〔2〕无口2.3便秘〔1〕有〔2〕无口2.4头痛〔1〕无〔2〕经常〔3〕偶尔口2.5腹胀〔1〕无〔2〕经常〔3〕偶尔口2.6腹水〔1〕有〔2〕无口2.7脾脏〔1〕正常〔2〕肿大口3.临床分型3.1巨脾型〔1〕是〔2〕否口诊断日期:年月日3.2腹水型〔1〕是〔2〕否口3.3结肠增殖型〔1〕是〔2〕否口3.4侏懦型〔1〕是〔2〕否口4.实验室检查4.1血常规4.1.1计数〔1〕正常〔2〕下降口4.1.2血红蛋白〔1〕正常〔2〕下降口4.1.3白细胞〔1〕正常〔2〕下降口4.1.4嗜酸性粒细胞〔1〕正常〔2〕下降口4.2粪检虫卵或毛蚴〔1〕阳性〔2〕阴性口4.3免疫学检查4.3.lCOPT〔1〕阳性〔2〕阴性口4.3.2IHA〔1〕阳性〔2〕阴性口4.3.3其他〔1〕阳性〔2〕阴性口5.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二节丝虫病淋巴丝虫病〔filariasis〕是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的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成虫所引起的丝虫病的统称,该病是一种通过蚊媒传播的损害人体安康,导致精神、心理改变的热带寄生虫病。我国主要流行的有班氏吴策线虫病〔简称班氏丝虫病〕和马来布鲁线虫病〔简称马来丝虫病〕。..word.zl --我国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惟一传染源是感染丝虫后出现微丝蚴血症的人,其中有微丝蚴血症而无明显的丝虫病病症或体征者,在传播上更为重要。我国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常用治疗丝虫病的药物有海群生、左旋咪唑、呋喃嘧酮、伊维菌素等。目前全国丝虫病防治已接近消灭阶段,即传播阻断阶段,但仍需加强监测。根据卫生部要求对5岁以上的人群进展病原学血检,血量要求采用双片法,每片血量60u1,两片合计120u1未梢血。发现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转阴或新的微丝蚴血症者,应作详细的个案调查,并进一步判明是否真正转阴或新感染。现阶段仍有晚期体征病人,其中绝大局部为乳糜尿、下肢淋巴水肿、象皮肿和鞘膜积液患者。这些病人的病程长、病情易发作,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造成病人身体和心理的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丝虫病患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患者:1.2户主:1.3性别〔l〕男〔2〕女口1.4出生:年月日l.5本村居住年数年1.6家庭住址县乡〔区〕行政村居民组2.诊断结果2.1血检时间:年月日2.2微丝蚴〔1〕阳性〔2〕阴性口2.3密度:〔条/120ul〕2.4虫种〔1〕班氏〔2〕马来口2.5免疫诊断2.5.lICT〔1〕阳性〔2〕阴性口2.5.2IFAT滴度1/10为0、1/20及以上为1口2.6治疗情况2.6.1时间:年月日2.6.2药物〔1〕海群生〔2〕其他口2.6.3剂量〔g〕口口2.7病案分析〔1〕原阳性,转阴后复阳〔2〕原阳性,漏检〔3〕历次血检漏查,本次检出〔4〕外地输入〔5〕本地新感染〔6〕外地新感染口3.慢性丝虫病体征3.1尿〔1〕乳糜阳性〔2〕乳糜阴性口3.2鞘膜积液〔1〕有〔2〕无口3.3淋巴水肿3.3.1下肢〔1〕单侧〔2〕双侧口3.3.2上肢〔1〕单侧〔2〕双侧口3.3.3阴囊〔1〕单侧〔2〕双侧口..word.zl --3.3.4乳房〔1〕单侧〔2〕双侧口3.3.5其他口3.3.6流火〔1〕单侧下肢〔2〕双侧下肢〔3〕无口4.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三节包虫病包虫病〔hydatiddisease〕又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不同虫种的包虫病,即囊型包虫病与泡型包虫病。人因摄入棘球绦虫卵而感染。成虫寄生于肉食动物〔狼、狗等〕小肠上段,虫卵〔或孕节〕排出体外,污染牧草、水源,被偶蹄类动物〔如牛、羊、骆驼等〕以及人吞食,卵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孵出,钻入肠壁,经血循环至肝及其他脏器,后经5个月发育成棘球蚴,棘球蚴为绦虫的幼虫期,含大量头节及囊液,其大小、数量及存在部位决定了病变的严重程度。包虫病临床病症及体征极为复杂,主要包括过敏病症、局部压迫病症、刺激病症、全身中毒病症和可能触及或影像学阳性的包块。棘球蚴囊一旦破裂可造成继发性棘球蚴感染或囊液大量溢出进入血循环,造成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本病的诊断依靠外出史及影像学检查,免疫诊断是常用的辅助手段,手术摘除某些部位的棘球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包虫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口口1.5体重〔kg〕:口口1.6民族〔1〕汉族〔2〕满族〔3〕壮族〔4〕蒙古族〔5〕维吾尔族〔6〕藏族〔7〕其他口1.7职业〔1〕农民〔2〕牧民〔3〕学生〔4〕干部〔5〕工人〔6〕屠宰场工作人员〔7〕其他口1.8家庭住址:1.9居住地:省市县〔区〕乡村2.临床病症与体征2.1肝区肿痛〔1〕有〔2〕无〔3〕不清楚口2.2咳嗽〔1〕有〔2〕无〔3〕不清楚口2.3咳血〔1〕有〔2〕无〔3〕不清楚口..word.zl --2.4头痛〔1〕有〔2〕无〔3〕不清楚口2.5癫痫发作〔1〕有〔2〕无〔3〕不清楚口3.实验室检查3.1血常规3.1.1白细胞计数〔l〕正常〔2〕升高口3.1.2嗜酸性粒细胞〔1〕正常〔2〕升高口3.2免疫学检查3.2.1皮试验〔1〕正常〔2〕阳性口3.2.2IHA〔1〕正常〔2〕阳性口3.2.3ELISA〔1〕正常〔2〕阳性口4.影像学检查4.lB超4.1.1肝脏囊胂样病变〔1〕无〔2〕有口4.1.2脾脏囊肿样病变〔1〕无〔2〕有口4.1.3肾脏囊肿样病变〔1〕无〔2〕有口4.2X线4.2.1肺部圆〔椭圆〕形阴影〔1〕无〔2〕有口4.2.2其他部位阴影〔1〕脑〔2〕脾〔3〕肾口4.3CT4.3.1颅脑囊肿阴影〔1〕无〔2〕有口4.3.2肺部囊肿阴影〔1〕无〔2〕有口4.3.3肝脏囊肿阴影〔1〕无〔2〕有口5.流行病学资料5.1在牧区工作、生活〔1〕是〔2〕否口5.2到过牧区〔1〕是〔2〕否口5.3与牧区狗接触〔1〕无〔2〕偶尔〔3〕密切口5.4在牧区吃生菜、喝生水〔1〕无〔2〕有口6.既往治疗史6.1囊肿摘除手术〔1〕无〔2〕有口6.2药物治疗史〔1〕无〔2〕有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四节麻风病麻风病〔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5年,最长10年。发病时皮肤出现浅色斑、红斑、靶型斑、色素沉着斑、弥漫性浸润、结节、疱疹、溃疡和脱眉等。周围神经粗大以及皮肤温度觉、痛觉、触觉减退或消失,闭汗、脱毛,并有手、足、面部畸形。易受侵犯的神经有眶上神经、面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等。..word.zl --麻风的临床分型:根据患者免疫力强弱分5型〔免疫光谱分型〕:结核样型〔TT〕、瘤型〔LL〕、中间界限类〔BB〕、界限类偏结核样型〔BT〕、界限类偏瘤型〔BL〕,其中不包括未定类〔I〕和纯神经类型。为了便于治疗,又将麻风分为:①多菌型〔MB〕,包括LL、BL、BB。患者皮肤组织液涂片菌量多,选用利福平、氯苯酚嗪、氨苯砜3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24个月;②少菌型〔PB〕,包括TT、BT、I。皮肤涂片菌量较少,使用利福平、氨苯砜两种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按以上方案治愈者,复发率<1%。麻风病个案线素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人:2.性别〔1〕男〔2〕女口3.家庭住址:4.出生年月:年月5.迁入年月:年月6.民族:7.职业〔1〕农民〔2〕工人〔3〕学生〔4〕学龄前儿童〔5〕技术人员〔6〕家务人员〔7〕个体人员〔8〕商务〔9〕其他口8.线索〔1〕皮肤红斑不知痛〔2〕手足烫碰伤不知痛〔3〕面部红肿、脱眉〔4〕口眼歪斜〔5〕足底无痛性溃疡、长期不愈〔6〕手指弯曲或手掌扁平、无知觉〔7〕四肢剧烈的神经痛〔8〕长期诊断不明的皮肤病〔9〕原有麻风病人的家庭或村庄〔10〕治愈后复发口口9.流动人员〔1〕否〔2〕是口10.诊断日期:年月11.发病日期:年月12.传染源〔1〕家〔2〕家外〔3〕不明口13.诊断单位〔1〕麻防专业单位〔2〕基层医疗单位〔3〕皮肤科〔4〕其他科口14.皮损〔1〕无皮损〔2〕1块皮损〔3〕2-4块皮损〔4〕≥5块皮损〔5〕不详口15.神经损害〔1〕无损害〔2〕1-2条损害〔3〕≥3条以上〔4〕不详口16.畸残〔1〕无〔2〕I级〔3〕∏级口17.查菌〔1〕阴性〔2〕Bl口18.分型〔1〕I〔2〕TT〔3〕BT〔4〕BB〔5〕BL〔6〕LL〔7〕不详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填表说明1.细菌密度指数〔Bl〕计算法:Bl二各部位〔涂膜〕细菌密度“+〞数之和/查菌部位〔涂膜〕数。如:在面部采菌5个部位,每个部位查菌“+〞数是+、++、+++、+、+++求Bl。Bl=〔1十2+3+1+3〕/5=22.畸残分级0级:无感觉丧失,无可见畸形或外观改变..word.zl --I级:有感觉丧失,但无可见畸形或损害Ⅱ级:有可见畸形或损害第五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由于流感病毒高度的抗原变异性,人群对变异后的毒株缺乏免疫力,易导致流感的爆发、流行或大流行。流感流行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人数多,流行过程短。大流行时无明显季节性,各地发病较平衡,各年龄组发病率也比拟一致;中小规模流行时,地区分布不平衡,儿童发病者较多。流感流行引起的超额死亡率升高是一种普遍现象。流感病毒包括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的抗原变异性最强,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的变异性较弱,可引起地区性的流行或在学校、幼儿园、部队等集体单位的流行与爆发;丙型的抗原性比拟稳定,多引起婴幼儿感染和成人散发病例。人感染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至4天,起病急骤,以全身中毒病症为主,上呼吸道病症轻微或不明显。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劳、乏力、咳嗽。病程5-7日,多数自愈。同其他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常引起如肺炎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儿童、老人及其他一些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尤为如此。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在流行期间诊断不难,散发病例与轻型病例诊断较难,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迸行诊断。诊断要点见流感诊断的国家标准。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假设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1.2性别〔1〕男〔2〕女口l.3年龄〔岁〕: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效劳〔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初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确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5诊断医院:..word.zl --2.6住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出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转归情况〔1〕死亡〔2〕痊愈〔3〕其他口3.临床资料3.1发热持续天口口3.2最高体温℃口口.口3.3有无如下病症3.3.1发热〔1〕有〔2〕无口3.3.2畏寒〔1〕有〔2〕无口3.3.3乏力〔1〕有〔2〕无口3.3.4咳嗽〔1〕有〔2〕无口3.3.5头痛〔1〕有〔2〕无口3.3.6腹背酸痛〔1〕有〔2〕无口3.3.7四肢酸痛〔1〕有〔2〕无口3.3.8咽痛〔1〕有〔2〕无口3.3.9鼻塞〔1〕有〔2〕无口3.3.10流鼻涕〔1〕有〔2〕无口3.3.n打喷嚏〔1〕有〔2〕无口3.3.12恶心〔1〕有〔2〕无口3.3.13呕吐〔1〕有〔2〕无口3.3.14腹泻〔1〕有〔2〕无口如有腹泻,每日大便次口口3.4有无以下并发症3.4.1肺炎〔1〕有〔2〕无口3.4.2哮喘〔1〕有〔2〕无口3.4.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有〔2〕无口3.4.4流产〔1〕有〔2〕无口3.4.5死胎〔1〕有〔2〕无口4.疫苗接种情况4.1有无接种〔1〕有〔2〕无口4.2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流行病学调查5.1病前7日接触流感样病人〔1〕有〔2〕无口接触方式〔1〕家庭〔2〕办公室〔3〕公共场所〔4〕同教室〔5〕其他口5.2病前7日禽、畜接触史〔1〕有〔2〕无口5.2.1接触地点:5.2.2接触动物名称:5.2.3接触方式〔1〕屠宰〔2〕饲养〔3〕玩要〔4〕经营销售〔5〕其他口..word.zl --5.2.4动物安康状况〔1〕安康〔2〕患病〔3〕病死口5.3住宅情况〔1〕居民楼〔2〕独立房屋〔3〕集体宿舍口5.3.1人均居住面积:m2口口口.口5.3.2开窗情况〔1〕经常〔2〕偶尔〔3〕不开口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六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病毒传染性极强,人类为惟一自然宿主,病人是本病的惟一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人类对该病毒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本病分布广泛,病死率低,多见于冬春季,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经常在学校及部队新兵等集体人群中发生流行。腮腺炎病毒主要侵犯颌下腺、舌下腺、睾丸、卵巢及中柩神经系统等,其临床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并伴有咀嚼受限,有累及各种腺体组织或脏器的倾向,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炎,青春发育期后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腮腺炎病毒还是后天获得性耳聋的重要病因之一。1、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当地有腮腺炎流行或2-3周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2临床表现:发热、畏寒、乏力、食欲不振,1-2日后出现以耳垂为中心的非化脓性腮腺肿痛。1.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减,淋已细胞相对增加等。2.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2.1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2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日晒、石炭酸及来儿等消毒剂迸行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湿式清扫和通风,进展终末消毒。2.3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如戴口罩、远离病人等方法;尽可能早采取应急接种。腮腺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根本情况1.1病人:1.2病人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1.4发病日期:年月日1.5家长:1.6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市/自治区〕〔3〕外省口1.7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word.zl --1.8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1.9病例就诊医院〔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村级〔6〕未就诊口1.10病例报告单位:1.11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2.临床病症和体征2.1发热〔1〕体温℃〔2〕无〔3〕不清楚口2.2腮腺非化脓性肿胀〔1〕有〔2〕无〔3〕不清楚口2.3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1〕有〔2〕无〔3〕不清楚口2.4含酸性食物胀痛加剧〔1〕有〔2〕无〔3〕不清楚口2.5脑膜刺激征〔1〕有〔2〕无〔3〕不清楚口2.6睾丸胀痛〔1〕有,为单侧〔2〕有,为双侧〔3〕无〔4〕不清楚口3.实验室资料3.1病人血标本采集〔1〕是〔2〕否口3.2采集日期:年月日3.3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1〕阳性〔2〕阴性口4.流行病学资料〔调查生病前7天情况〕4.1当地有无同样病例发生〔1〕有〔2〕无口4.2发病前2-3周与同样病例有无接触〔1〕有〔2〕无口4.3如有接触,接触方式〔1〕同住〔2〕陪护〔3〕同校〔4〕同班级〔5〕其他口4.4家庭有无同样的病人〔1〕有〔2〕无〔3〕不详口4.5如家庭有同样的病人,填写下表患者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情况4.6是否接种过腮腺炎疫苗〔1〕是〔2〕否〔3〕不知道是否接种过口4.7如果接种过,最后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4.8接种依据〔1〕接种卡〔2〕接种证〔3〕询问口4.9发病前3周或病后去过何地〔1〕学校〔2〕幼儿园〔3〕串门〔4〕公共场所〔5〕其他:口4.10病人隔离〔1〕是〔2〕否口4.11如隔离,隔离地点〔1〕医院〔2〕在家〔3〕其他:口4.12隔离开场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隔离完毕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4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人数:人4.15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填写下表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医学观察结果..word.zl --5.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七节风疹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风疹传染性极强,人类为惟一自然宿主,风疹病人是本病的惟一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人类对风疹病毒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风疹呈全球性传播,可呈现散发、爆发或流行的类型。尚未进展风免疫接种地区,有周期性流行趋势。从地区分布来看,城市高于农村;从季节分布来看,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多,3-5月份为顶峰。儿童常见,成人也可发病。风疹感染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后者病症轻微,而先天性感染那么类型复杂。风疹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妇女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后,不管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风疹的潜伏期为14-21天,病症多轻微,出现低热或中热、轻咳和流涕等。耳后、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单个分散伴轻压痛。口腔无黏膜斑。一般发热1-2日后出疹,呈红色斑丘疹。皮疹先见于面部,1日涉及全身,面部及四肢较少,手足无疹,皮疹经2-3日消退,退后无色素沉着。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查血清风疹IgM抗体。疫情处理的主要措施:1.针对疑似病人和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采用日晒或石炭酸及来儿等消毒剂进展消毒。对于病室要经常进展湿式清扫和通风,进展终末消毒。3.保护易感者采取个人防护,如戴口罩、远离病人等方法。尽可能早采取应急接种。风疹流行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调查情况1.1报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2调查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3病例:..word.zl --1.4联系人:1.5性别〔1〕男〔2〕女口1.6发病地址:1.7居住地址:1.8是否流动人口〔1〕是〔2〕否〔3〕不详口如果是,来自哪个省:口口口口口口1.9出生日期:年月日〔或年龄岁或月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0出疹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l.11发热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2咳嗽〔1〕有〔2〕无〔3〕不详口1.13卡他病症〔1〕有〔2〕无〔3〕不详口1.14眼结膜炎〔1〕有〔2〕无〔3〕不详口1.15淋巴结肿大〔1〕有〔注明部位:耳后,枕后,颈部〕〔2〕无〔3〕未检查口1.16是否死亡〔1〕是〔2〕否〔3〕不详口1.17是否接种过风疹疫苗〔1〕是〔2〕否〔3〕不详口如果接种过,那么:1.17.1免疫史来源〔1〕接种证〔2〕接种卡〔3〕家长回忆〔4〕其他口1.17.2接种剂次〔1〕1剂〔2〕2剂〔3〕2剂以上〔4〕不详口1.17.3最后一剂接种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8与确诊的风疹病人在14-21天接触史〔1〕有〔2〕无〔3〕不详口1.19是否爆发〔1〕是〔2〕否〔3〕不详口1.20验是室否检采标本〔1〕是〔填写实验室检测局部〕〔2〕否〔转到分类局部口2.1采集血清标本〔1〕是〔2〕否口2.2实验室级别〔1〕省级〔2〕地市级口2.3收到标本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标本状况〔1〕合格〔2〕不合格〔3〕不详口2.5实验室结果:风疹IgM〔1〕阳性〔2〕阴性〔3〕待定口2.6实验室结果:麻疹IgM〔1〕阳性〔2〕阴性〔3〕待定口2.7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分类3.1病例分类结果〔1〕确诊〔2〕排除〔3〕待定〔4〕不详口3.2如果是确诊病例,依据〔1〕实室确诊〔2〕临床确诊〔3〕临床诊断口3.3如果是排除病例,依据〔l〕风疹〔2〕其他〔3〕不详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八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由肠病毒70型〔EV70〕及柯萨奇A24型病毒变异株〔CA24V〕引起的,腺病毒11..word.zl --型也可引起。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耍以接触感染为主,如与患者共用毛巾、脸盆或游泳等;在家庭极易传播,在工厂、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引起爆发;在青少年和壮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本病传播速度快,流行围广,曾发生过世界性大流行及屡次局部地区的爆发。本病潜伏期短,为18-48小时,球结膜下出血为最显著的病症,伴眼有异物刺激感、眼部刺痛、结膜肿胀、畏光、眼局部泌物增多。发病开场时多为单眼,很快传染到另一眼,7天病症大局部消退。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1.本地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与出血性结膜炎病人有接触史,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可作为临床确诊。2.眼部病毒别离阳性,可作为病原学确诊。主要防制措施是加强监测和报告,隔离传染源,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搞好个人及家庭卫生,做好托幼机构及中小学的卫生工作,预防疫情爆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1〕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效劳业〔7〕商业效劳〔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干部职员〔13〕离退人员〔14〕家务及待业〔15〕其他〔16〕不详口口1.5家庭住址:1.6工作单位〔学校〕:1.7联系:1.8家庭人数:1.9患病人数: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2.2就诊日期:年月日2.3就诊单位:2.4诊断〔1〕临床诊断〔2〕病原学诊断口2.5病程:〔天〕3.临床资料病人有无以下病症〔“1〞表示有“0〞表示无〕3.1眼刺瘅口3.2眼睑沉重口3.3畏光流泪口3.4灼热口3.5视物不清口..word.zl --3.6肿胀口3.7黏液分泌物口3.8脓性分泌物口3.9眼结膜充血口3.10发热〔℃〕口口.口3.11四肢酸痛口3.12乏力口4.流行因素调查〔调查病前2天情况〕4.1接触红眼病人〔1〕是〔2〕否口与患者关系:4.2家庭毛巾〔1〕分开〔2〕不分开口4.3家庭脸盆〔1〕分开〔2〕不分开口4.4游泳〔1〕有〔2〕无口4.5乘坐公交车〔1〕有〔2〕无口次数:,主要乘坐几路车:4.6乘坐出租车〔1〕有〔2〕无口次数:4.7发病期间在家隔离〔1〕是〔2〕否口4.8回家是否洗手〔1〕是〔2〕否口4.9是否打〔1〕是〔2〕否口使用〔1〕公用〔2〕私用〔3〕两种均有口4.10是否使用电脑〔1〕是〔2〕否口使用电脑〔1〕公用〔2〕私用〔3〕两种均有口4.11公共场所乘坐电梯〔1〕是〔2〕否口大约次数:4.12饭店就餐〔1〕是〔2〕否口次数:4.13舞厅或街头跳舞〔1〕是〔2〕否口次数:4.14去过网吧〔1〕是〔2〕否口次数:4.15打保龄球〔1〕是〔2〕否口:次数4.16去其他公共场所〔1〕是〔2〕否口次数:主要有哪些场所:5.调查小结:..word.zl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九节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diarrhoea〕是指一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腹泻病,其传染源类型复杂,传播方式和传播因素多样,幼小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患者病后可获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多不稳固、不持久,人工免疫的效果大多不够理想,甚至许多腹泻病迄今仍无特异性免疫制品可供使用。一年任何时候都可发生,但夏秋季节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却十清楚显,卫生设施的优劣与人们的卫生文化水平的上下在流行过程中常起决定性作用。目前能引起腹泻病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但仍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占绝大多数。主要是志贺菌、轮状病毒、病原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非01群霍乱弧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所引起的腹泻。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依各感染的病原体不同而不同,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多为急性水样便腹泻;霍乱为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细菌性痢疾、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菌肠炎等病人粪便为黏液或脓血便;如粪便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性痢疾。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捡查进展诊断。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假设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月〕: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效劳〔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办公室〕:〔住宅〕:〔手机〕: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诊单位:..word.zl --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出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临床资料3.1临床病症3.1.1腹泻〔l〕有〔2〕无口3.1.2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1.2.1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5〕脓血〔6〕其他口3.1.2.2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口3.1.2.3粪便量〔1〕多〔2〕少口3.1.2.4粪便气味〔1〕恶臭〔2〕无恶臭口3.1.3呕吐〔1〕有〔2〕无口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先泻后吐〔3〕先吐后泻〔4〕其他口3.1.4全身中毒病症3.1.4.1发热〔1〕有〔2〕无口3.4.2最高体温℃口口.口3.1.4.3头痛头晕〔1〕有〔2〕无口3.1.4.4食欲不振〔1〕有〔2〕无口3.1.4.5乏力〔1〕有〔2〕无口3.1.4.6腹胀〔1〕有〔2〕无口3.1.4.7腹鸣〔l〕有〔2〕无口3.1.5腓肠肌疼痛〔1〕有〔2〕无口3.1.6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口3.1.7临床类型〔1〕重〔2〕中〔3〕轻口3.2诊断依据3.2.1感染者发现方式〔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5〕其他:口3.2.2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3〕血清学口采样时间:标本名称:3.2.3病原学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4粪便检验结果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3.2.5血清学检验结果:3.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3.4死因:..word.zl --4.流行病学调查〔病前5天〕4.1接触史4上1接触过同样病人〔1〕有〔2〕无口4.1.2接触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接触地点:4.1.4接触方式4.1.4.1同吃〔1〕有〔2〕无口4.1.4.2同住〔1〕有〔2〕无口4.1.4.3护理〔1〕有〔2〕无口4.1.4.4其他〔1〕有〔2〕无口4.2饮食情况〔病前5天〕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4.2.4生冷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品名称:购置地点:4.2.7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8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4.2.9海水产品〔1〕吃〔2〕未吃口4.2.10海水产品种类:4.2.10.1食用方法〔1〕生吃〔2〕半生吃〔3〕煮熟〔4〕其他:口4.2.10.2食用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4.2.10.3同餐人数:同餐者发病人数:4.2.10.4同餐日期:5.简述控制措施:6.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五章原因不明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第一节原因不明疾病在卫生防病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某种“原因不明〞疾病发生,在当地人群众造成恐惧和不安。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有原因的,“原因不明〞仅仅只是暂时的现象,或用常规手段难以发现其原因。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经过去伪存真的分析,一些“..word.zl --原因不明〞疾病可以被提醒出致病的真正原因。调查处理“原因不明〞疾病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单位综合技术水平的上下。调查处理“原因不明〞疾病,掌握以下原那么对以后的分析会有所帮助。1、确定一个可行的“病理〞定义,以便区分病人和非病人。2、详细询问病人病症出现的顺序、严重程度、进展情况。3、是否有重要的或有特异性的能够提示某病的临床病症和体征存在。4、哪种化学、微生物检测分析、鉴定方法实用、可靠,并能采集到必要的标本。5、近期接触过哪些有毒、有害物质,与哪些病人有过接触,家禽家畜发病或死亡情况。6、不仅要调查病人还要调查病人的家属,根据现场情况开展病例对照调查。7、收集和分析疾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的资料以及相关的环境、人口资料。8、建立假设解释致病因子,并进展统计学分析。9、依靠事实验证假设。原因不明疾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1:______________1.2:□□□□□□□□□□□□□□□□□□1.3性别:〔1〕男〔2〕女□1.4年龄〔岁〕:____________□□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餐饮业〔7〕商业效劳〔8〕工人〔9〕民工〔10〕农民〔11〕牧民〔12〕渔〔船〕民〔13〕干部职员〔14〕离退人员〔15〕家务待业〔16〕医护人员〔17〕其他□□1.6现居住地:_________省_______市______县〔区〕______乡〔街道〕______村联系:____________1.7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1.8户口所在地〔详细填写〕_________省_________市_______县〔区〕______乡〔街道〕_______村1.9家长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学习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1.10发病时间_________月_______日确诊时间_______月_________日1.11出院时间__________月_____日住院时间_______月_________日1.12住院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1.13病人转归⑴痊愈⑵未愈⑶好转⑷死亡□1.14死亡时间__________月_______日1.15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6报告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临床表现2.1呼吸道病症2.1.1发热⑴有⑵无□2.1.2鼻塞⑴有⑵无□2.1.3流涕⑴有⑵无□2.1.4咽痛⑴有⑵无□2.1.5咳嗽⑴有⑵无□2.2体温____________℃,发热持续_________________天2.3脉搏_________次/分..word.zl --2.4呼吸_________次/分2.5血压__________/________mmHg2.6恶心呕吐⑴有⑵无□2.6.1呕吐方式为喷射状⑴有⑵无□2.6.1.1先吐后泻⑴有⑵无□2.6.1.2先泻后吐,吐泻同时⑴有⑵无□2.6.2呕吐物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大便性状⑴水样便⑵粘液便⑶脓血便⑷成形便□2.8腹痛⑴有⑵无□2.8.1里急后重⑴有⑵无□2.8.2绞痛⑴有⑵无□2.9大便失禁⑴有⑵无□2.10腹痛部位⑴上腹部⑵下腹部⑶脐周□2.11少尿⑴有⑵无尿量________ml,持续时间_________天□2.12多尿⑴有⑵无尿量________ml,持续时间_________天□2.13神经系统病症2.13.1头痛⑴有⑵无□2.13.2烦躁⑴有⑵无□2.13.3昏迷⑴有⑵无□2.13.4谵语⑴有⑵无□2.13.5惊厥⑴有⑵无□2.13.6抽搐⑴有⑵无□2.13.7颈强直⑴有⑵无□2.13.8颅压增高⑴有⑵无□2.13.9呼吸减弱⑴有⑵无□2.13.10呼吸衰竭⑴有⑵无□2.13.11浅反射⑴有⑵无□2.13.12巴氏症⑴有⑵无□2.13.13布氏症⑴有⑵无□2.13.14克氏症⑴有⑵无□2.14口唇青紫⑴有⑵无□2.15瞳孔缩小⑴有⑵无□2.16瞳孔放大⑴有⑵无□2.17大汗淋漓⑴有⑵无□2.18黄疸〔巩膜、皮肤〕⑴有⑵无□2.19出血〔皮肤、黏膜、鼻出血、喀血〕⑴有⑵无〔在出血的方式上打勾〕□2.20皮疹⑴有⑵无□2.20.1出现日期月日2.20.2皮疹持续时间天2.20.3皮疹分布部位2.21淋巴结肿大⑴有⑵无□2.21.1肿大部位2.21.2出现日期月日3、实验室检测结果..word.zl --3.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1012/L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3.2脑脊液糖mmol/L蛋白g/L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106/L淋巴细胞3.3尿常规3.3.1蛋白尿⑴有⑵无□3.3.2血尿⑴有⑵无□3.3.3管型尿⑴有⑵无□3.4血清学检测结果第一次采血时间月日结果第二次采血时间月日结果3.5细胞、病毒培养别离标本名称采样时间结果3.6毒物检测标本名称采样时间结果3.7临床医生诊断意见4相关资料4.1发病前三日饮食情况食物名称当日〔月日〕昨日〔月日〕前日〔月日〕早中晚早中晚早中晚就餐场所同餐人数4.2病人隔离⑴有⑵无□4.3消毒措施⑴有⑵无□4.4治疗使用主要药物的名称与剂量:4.5治疗的费用:4.6饮水类型4.6.1浅井水⑴有⑵无□4.6.2深井水⑴有⑵无□4.6.3江水⑴有⑵无□4.6.4河水⑴有⑵无□4.6.5塘水⑴有⑵无□4.6.6沟水⑴有⑵无□4.6.7自来水⑴有⑵无□4.6.8饮开水⑴有⑵无□4.7家庭成员共人一样发病情况人..word.zl --4.8病人外出史⑴有⑵无外出时间外出地点□4.9近一年接种过何种疫苗接种时间4.10近期使用过何种鼠药4.11近期使用过何种农药4.12近年本村〔街道〕动物死亡情况⑴有⑵无□死亡种类与数量4.13本村〔街道、学校、工矿〕人口数(必要时记录各年龄人口数)5调查人员意见调查者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第三节猴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与天花病毒近似,主要存在于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地松鼠是其重要宿主,人类感染后其病症与天花类似。本病潜伏期12天左右,发病时经常出现头痛、背痛、发热及全身不适病症。目前尚无特异治疗,主要依靠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大多患者在患病2-4个月后痊愈。其传染性与危害程度远远低于天花,感染者的死亡率为1%-10%。在非洲,患者的死亡率为10%左右。猴痘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动物传给人,也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血液和体液。人与人之间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也可以通过较大的呼吸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感染。2003年上半年,在美国中西部的3个州出现了至少33例病人〔迄止2003年6月9日〕,追踪调查说明,这些患者都接触了一种名为“草原犬鼠〞的宠物。该鼠是美国中西部草原上常见的啮齿类动物,通过调查说明,其传播途径为,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宠物批发商养的一只冈比亚犬鼠最先将猴痘病毒传染给了草原犬鼠,随后这草原犬鼠被提供应威斯康星州的两家宠物商店,并被一些顾客买走,其中局部草原犬鼠能已流入了美国的其他一些州。这只冈比亚犬鼠身上的病毒源自何处,当时正在追查之中。猴痘病例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口口..word.zl --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医生〔5〕教师〔6〕保育保姆〔7〕餐饮业〔8〕商业效劳〔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口口1.6现居住地〔详细填写〕:省市县〔区〕乡〔街道〕村1.7工作单位:1.8户口所在地〔详细填写:省市县〔区〕乡〔街道〕村1.9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0发病地点省市县〔区〕1.11初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2初诊单位:1.13初次诊断〔1〕疑似病例〔2〕可能病例〔3〕确诊病例〔4〕其他口1.14入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5所住医院名称:1.16住院号: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7入院诊断〔1〕疑似病例〔2〕可能病例〔3〕确诊病例〔4〕其他口1.18痘苗接种史〔1〕有〔2〕无如答复无,转至2.口1.18.1痘苗接种次数:口1.18.2第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8.3第二次接种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临床表现2.1发热〔1〕有〔2〕无口体温〔入院时〕℃2.2寒战〔〞有〔2〕无口2.3出汗〔1〕有〔2〕无口2.4头痛〔1〕有〔2〕无口2.5背痛〔1〕有〔2〕无口2.6咽痛〔〞有〔2〕无口2.7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8咳嗽〔1〕有〔2〕无口2.9呼吸急促〔1〕有〔2〕无口3.实验室检查3.1猴痘病毒别离〔1〕阴性〔2〕阳性口3.2临床标本p法〔猴痘病毒DNA证据〕〔1〕阴性〔2〕阳性口3.3电镜下形态学〔1〕阴性〔2〕阳性口3.4免疫化学法〔1〕阴性〔2〕阳性口4.流行病学调查4.1发病前12天有无国外旅行史〔1〕有〔2〕无口如答复无转4.2..word.zl --4.1.1何地:4.1.2接触动物史〔1〕是〔2〕否如答复〔1〕转4.1.34.1.3动物名:4.2如果无外出史,那么4.2.1暴露于有临床病症〔如眼结膜炎、呼吸病症或皮疹〕的外来或野生哺乳类宠物〔2003年4月15日或以后获得〕〔1〕有〔2〕无口4.2.2暴露于有临床病症〔如眼结膜炎、呼吸病症或皮疹〕的外来或野生哺乳类宠物或无临床病症但与宠物或人猴痘病例密切接触〔1〕有〔2〕无口4.2.3暴露于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1〕有〔2〕无口4.3发病后密切接触者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住址联系备注5.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随访或根据医疗报告完成〕5.1转归〔1〕痊愈〔2〕死亡假设病例死亡,那么填写5.2口5.2病例死亡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3最后诊断〔1〕疑似病例〔2〕可能病例〔3〕确诊〔4〕其他: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猴痘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病例编码口口口口接触者序号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口口1.5职业1.5.1医院工作人员〔1〕医生〔2〕护士〔3〕护工〔4〕检验〔5〕兽医〔6〕其他口1.5.2非医院工作者〔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动物饲养员〔5〕教师〔6〕保育保姆〔7〕餐饮业〔8〕商业效劳〔9〕工人〔10〕民工〔11〕农民..word.zl --〔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宠物销售人员〔18〕其他口口1.6现居住地〔详细填写〕省市县〔区〕乡〔街道〕村联系1.7工作单位1.8户口所在地〔详细填写〕省市县〔区〕乡〔街道〕村1.9痘苗接种史〔1〕有〔2〕无如答复无,转1.10□1.9.1痘苗接种次数□1.9.2第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9.3第二次接种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0管理方式〔1〕家中医学观察〔2〕留验站等地点隔离观察〔3〕无隔离观察开场隔离后医学观察的时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1转归〔1〕解除隔离〔2〕转为疑似病例〔3〕转为确诊病例〔4〕脱离隔离〔5〕失访〔6〕其他口1.11.1假设解除隔离,那么解除时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11.2假设转为疑似或确诊病例是否隔离治疗〔1〕是〔2〕否〔假设否,转至2.〕口1.11.3如是,那么治疗医院名称1.11.4开场隔离时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可能的隔离地点2.1家〔1〕是〔2〕否口2.2工作单位〔1〕是〔2〕否口2.3学校〔1〕是〔2〕否口2.4集体宿舍〔1〕是〔2〕否口2.5医院〔1〕是〔2〕否口如是,那么医院名称口2.7飞机、火车或轮船〔1〕是〔2〕否口如是,那么具体班次3.医务人员和兽医与猴痘病人或可疑患病动物接触方式调查3.1诊查病人或动物〔1〕是〔2〕否口3.2护理病人〔1〕是〔2〕否口3.3检验标本〔1〕是〔2〕否口3.4辅助检查〔1〕是〔2〕否口3.5接触病人或可疑患病动物分泌物、排泄物等〔1〕是〔2〕否口3.6病房保洁和污物处理〔1〕是〔2〕否口3.7其他方式4.其他人员与猴痘病人或动物接触方式调查4.1与病人同处一室〔1〕是〔2〕否口4.2与病人同一病区〔1〕是〔2〕否口..word.zl --4.3与病人共用卧具、餐具、茶具、毛巾、玩具等〔1〕是〔2〕否口4.4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等〔1〕是〔2〕否口4.5探视病人〔1〕是〔2〕否口4.6接触宠物〔1〕是〔2〕否口4.7接触生病动物或其排泄物〔1〕是〔2〕否口接触方式〔1〕宰〔2〕治疗〔3〕迸食〔4〕其他口4.8其他方式5.最后接触时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六童地方病第一节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年龄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智力障碍、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儿童及成人智能发育障碍等,并伴有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等。它实质上属于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铁缺乏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地方病之一。育龄妇女、孕妇、哺乳妇女、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统称为特需人群。地方性克汀病患者最常见的特征是聋哑、痉挛性瘫痪以及由于胎儿碘缺乏所致的流产、死产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缺陷。尽管碘缺乏病的病因较多,但碘缺乏是其主要的原因,只要人们每日摄入满足生理需要的碘就可以完全杜绝碘缺乏造成的危害,因此,补碘是控制IDD的惟一有效途径,目前,补碘的方法分为两种,即全民普食碘盐及特需人群的补碘油和碘化物药片。碘盐是最方便、最平安、最经济、最简单和最持久的有效补碘手段。碘缺乏病的监测是防治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包括碘盐监测和病情监测。碘盐监测主要是对盐业公司的分装场所〔加工环节〕及居民户的碘盐日常监测;病情监测为对8-10岁在校学生、新生儿开展甲状腺肿大率调查、尿碘水平检测及新生儿脐带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检测。碘缺乏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家长: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1.5家庭住址:省市县乡〔镇或街道〕村〔或居委会〕1.6历史病区类型〔1〕非病区〔2〕轻病区〔3〕中病区〔4〕重病区口1.7地理位置与地形〔1〕沿海地区〔2〕陆平原〔3〕陆山区口..word.zl --2.诊断结果2.1甲状腺触诊分度〔1〕I度〔2〕Ⅱ度〔3〕Ⅲ度口2.2甲状腺B超检查〔单位:mm〕左叶宽度、左叶厚度、左叶长度右叶宽度、右叶厚度、右叶长度2.3尿碘结果ug/L2.4盐碘结果mg/kg2.5甲状腺吸碘率:2.6血清TSH值:2.7血清T3值:,T4值:3.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二节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fluorosis〕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递质长期摄人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由于本病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说明,对非骨相损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目前对地方性氟中毒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还难以有一个恰当的名词加以概括和命名,只能采用氟斑牙〔dentalfluorosis〕、氟骨症〔skeletalfhorosis〕和其他系统的改变来表示。长期饮用含氟量超过lmg/L以上的水就会出现牙齿的改变,饮用含氟量超过2mg/L以上的水就会出现骨骼的改变。1.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类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类型主要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三种。饮水型病区是通过饮用高氟水而引起氟中毒的病区,为最主要的病区类型。燃煤污染型病区形成的原因是居民利用无烟煤、石煤或烟煤为燃料做饭、烤火取暖、烘烤粮食及蔬菜等。居民使用没有盖和没有烟囱的炉子,甚至将煤直接堆放在室燃烧。煤在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氟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居室空气、粮食和蔬菜,居民通过空气和食品摄人过量的氟而引起氟中毒。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是居民长期饮用含氟量很高的砖荼或用砖茶泡成奶茶或酥油茶引起的一类新发现的病区。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XX、蒙等省、自治区。、2.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地方性氟中毒是全身性中毒性疾病。由于氟损伤牙齿、骨骼、神经、肌肉、泌尿分泌和酶等各系统,所以其极为复杂的临床表现是其所有被损伤系统的综合反响。斑牙和用骨X线检查确定的氟骨症是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表现。2.1氟斑牙的诊断牙齿具有上述一种或几种表现的,即可诊断为氟斑牙。氟斑牙的分度方法很多,如三型九度法、三度法、Dean法等,近来又有Thylstrup-Fejerskov〔TF〕法及国标法〔WS/T208-2001〕等。目前采用较为普遍的是Dean法。2.1.lDean法分度2.1.1.1正常:釉质半透明,外表光滑有光泽。..word.zl --2.1.1.2可疑:釉质外表有光泽,但有少量的白色斑纹或散在的细小白斑,多见于上门齿,或在笫一恒齿磨牙冠尖端有白垩状斑点。此局部不计入氟斑牙患病率。2.1.1.3极轻度:釉质外表上有一定的光泽,白垩改变尚轻,呈纸白样,牙体形状根本正常。2.1.1.4轻度:釉质外表失去光泽,极明显的白垩样改变,呈粉笔样白色,牙体圆钝肥厚,有时牙齿边缘可带有少量淡黄色斑块。2.1.1.5中度:此度根据明显的着色判定,在白垩状改变的根底上,牙齿〔主要是上门齿〕有明显的黄色斑纹,占牙面1/3以上,有时可见少数细小浅窝状釉质缺损。2.1.1.6重度:主要表现为牙釉质外表有明显缺损,缺损呈块状,并出现在多个牙齿上,重者出现在全部牙齿,不管是唇侧面还是舌侧面均有釉质缺损,有的牙冠呈风化剥蚀状。2.1.2氟斑牙的临床诊断标准〔WS/T208-2001〕2.2.11度:釉质外表有白色条纹或点状,片状白垩病变,病变围不超过牙面的1/4。2.1.2.22度:釉质外表出现小斑点状,片状不透明白色区域不规那么地分布于牙面,个别牙面可有条纹着色,病变围不超过牙面的1/2。2.1.2.33度:釉质面白垩病变呈片状,并出现较大面积浅黄色、黄色、黄褐色着色,病变围不超过牙面的3/4。2.1.2.44度:白垩色各着色区域超过牙面的3/4。2.1.2.55度:在白垩区域着色的根底上,釉质外表出现小的、散在的坑状、陷窝状缺损,但缺损面积不超过牙面的1。2.1.2.66度:釉质外表有散在的坑凹、陷窝融合在一起,呈现斑、片状,乃至釉质剥脱,但其牙釉质缺损围不超过牙的1。2.1.2.77度:釉质外表出现较大面积的缺损融合或剥脱,但其缺损面积不超过牙面的1/2;或牙面咬合面被磨成光滑平面。2.1.2.88度:釉质外表出现大面积缺损,缺损面积超过1/2;或牙面咬合面磨损严重,使牙齿长度明显变短。2.2地方性氟骨症临床分度诊断标准〔6816396-1996〕2.2.11度:X线有氟骨症征象,临床上却无关节活动障碍或变形的氟骨症患者。2.2.22度:骨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变形,但能参加家务劳动的氟骨症患者。2.2.33度:符合以下一条者2.2.3.13a度:出现颈部屈曲僵直,和/或佝腰驼背,和/或脊柱侧弯等严重变形,丧失劳动能力的氟骨症患者。2.2.3.23b度:地方性氟骨症继发非骨相损害者,如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不全等。2.2.3.33c度:有神经或脊髓损害,但生活尚能自理的氟骨症患者。2.2.3.43d度:瘫痪的氟骨症患者。3.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划分标准〔6817018-1997〕3.1病区确实定3.1.1当地出生成长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3.1.2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含氟量大于1.0mg/L..word.zl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由于燃煤污染总摄氟量大于3.5mg/〔人.日〕。3.2病区程度的划分3.2.1轻病区3.2.1.1当地出生检查成长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3.2.1.2经X线检查证实无氟骨症或出现轻度氟骨症患者。3.2.1.3饮水含氟量大于1.0mg/L或总摄氟量大于3.5mg/〔人.日〕。3.2.2中病区3.2.2.1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大于20%。3.2.2.2经X线检查证实出现中度氟骨症患者,重度氟骨症患者小于2%。3.2.2.3饮水含氟量大予2.0mg/L或总摄氟量大于5.0mg/〔人.日〕。3.2.3重病区3.2.3.1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大于40%。3.2.3.2经X线检查证实重度氟骨症患者大于等于2%。3.2.3.3饮水含氟量大于4.0mg/L或总摄氟量大于7.0mg/〔人.日〕。当环境氟含量与病情不符,那么以病情为准。4.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在于改善高氟环境、切断氟源以及控制氟在体的过量蓄积。饮水型病区防制的根本措施是降低饮水氟含量,使之到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其方法分两类:一为改换水源,二为饮水除氟。病区有低氟水源可以利用者,应首先考虑换水源,此法经济、管理方便、效果确实。对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应采取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饮荼型氟中毒预防的主要措施一是控制氟源。不准生产和销售含氟量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的高氟茶叶。二是对有饮茶〔奶茶、酥油茶〕习惯的病区居民进展安康教育,使他们了解高氟茶对身体安康的危害,尽量不饮或少饮含氟量高的劣质茶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调查地点:省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1.一般情况1.1:户主:1.2编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省码县码乡码行政村码自然村码调查对象代码1.3性别〔1〕男〔2〕女口1.4出生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5年龄〔岁〕:口口1.6民族〔1〕汉〔2〕满〔3〕回〔4〕壮〔5〕蒙〔6〕维吾尔〔7〕藏〔8〕其他口1.7婚姻状况〔1〕己婚〔2〕未婚〔3〕丧偶〔4〕离异口1.8职业〔一生中从事时间最长的一顼职业〕〔1〕农民〔2〕工人〔3〕行政干部〔4〕知识分子〔5〕家庭妇女〔6〕学生〔7〕其他口..word.zl --1.9居住本村年限〔年〕:口口1.10教育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含中专〕〔5〕大专以上口1.11历史病区〔1〕非病区〔2〕轻病区〔3〕中病区〔4〕重病区口2.诊断结果2.1氟斑牙Dean法诊断〔1〕正常〔2〕可疑〔3〕极轻〔4〕轻度〔5〕中度〔6〕重度口2.2氟斑牙国标法诊断分度〔1〕1度〔2〕2度〔3〕3度〔4〕4度〔5〕5度〔6〕6度〔7〕7度〔8〕8、度口2.3氟骨症X线诊断〔1〕1度〔2〕2度〔3〕3a度〔4〕3b度〔5〕3c度〔6〕3b度口2.4病症〔1〕无〔2.〕有口如有,请描述:3.饮水氟3.1饮水水源〔1〕手压井〔2〕大口井〔3〕河水〔4〕池塘水〔5〕泉水〔6〕窖水〔7〕自来水〔8〕其他口3.2水源深度〔m〕口口口3.3水源感官〔1〕正常〔2〕浑浊〔3〕异味〔4〕苦咸〔5〕其他口3.4饮用该井水年数〔年〕口口3.5是否进展降氟改水〔1〕否〔2〕是口3.6如改水,改水年限〔年〕口口3.7饮水氟浓度〔mg/L〕口口.口口4.生化指标4.1尿氟〔mg/L〕口口.口口4.2血清氟〔mg儿〕口口.口口4.3其他:口口.口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l口口口口调查地点:省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1.一般情况1.1:户车:1.2编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省码县码乡码行政村码自然村码调查对象代码1.3性别〔1〕男〔2〕女口1.4出生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5年龄〔岁〕:口口1.6民族〔1〕汉〔2〕满〔3〕回〔4〕壮〔5〕蒙〔6〕维吾尔〔7〕藏〔8〕其他口..word.zl --1.7婚姻状况〔1〕已婚〔2〕未婚〔3〕丧偶〔4〕离异口1.8职业〔一生中从事时间最长的一项职业〕〔1〕农民〔2〕工人〔3〕行政干部〔4〕知识分子〔5〕家庭妇女〔6〕学生〔7〕其他口1.9居住本村年限〔年〕口口1.10教育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含中专〕〔5〕大专以上口1.11历史病区〔1〕非病区〔2〕轻病区〔3〕中病区〔4〕重病区口1.12是否进展改灶〔0=否1=是〕口1.13如改灶,改灶年限〔年〕口口2.诊断结果2.1氟斑牙Dean法诊断〔1〕正常〔2〕可疑〔3〕极轻〔4〕轻度〔5〕中度〔6〕重度口2.2氟斑牙国标法诊断分度〔1〕1度〔2〕2度〔3〕3度〔4〕4度〔5〕5度〔6〕6度〔7〕7度〔8〕8度口2.3氟骨症X线诊断〔1〕1度〔2〕2度〔3〕3a度〔4〕3b度〔5〕3c度〔6〕3d度口2.4病症〔1〕无〔2〕有口如有,请描述:3.燃煤氟和饮水氟3.1燃煤种类〔1〕烟煤〔2〕无烟煤〔3〕石煤〔4〕其他口3.2来源〔1〕本地〔2〕外地口3.3燃煤量[吨/〔户·年〕]口3a4煤氟含量〔mg/kg〕口口口口.口口3.5饮水水源〔1〕手压并〔2〕大口井〔3〕河水〔4〕池塘水〔5〕泉水〔6〕窨水〔7〕自来水〔8〕其他口3.6饮水氟浓度〔mg/L〕口口.口口4.空气氟和食物氟4.1旺火期室空气氟含量〔mg/m3〕口.口口口口4.2封火期室空气氟含量〔mg/m3〕口.口口口口4.3焖火期室空气氟含量〔mg/m3〕口.口口口口4.4室空气日均氟含量〔mg/m3〕口.口口口口4.5烘烤后玉米氟含量〔mg/kg〕口口.口口4.6烘烤后辣椒氟含量〔mg/kg〕口口.口口4.7其他食物氟含量〔mg/kg〕口口.口口4.8每日平均摄氟量[mg/〔人.日〕]口口.口口5.生化指标5.1尿氟〔mg/L〕口口.口口5.2血清氟〔mg/L〕口口.口口5.3其他口口.口口..word.zl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三节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arsenism〕是指人群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长期摄入过量的砷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其过量摄砷来源与砷在地球中的分布密切相关,而不是由环境污染所引起,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也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中国自1983年在XX首次报以来,又陆续在、发现饮水型砷中毒,在发现燃煤型砷中毒。1992年,生部正式认定它为一种新的地方病,并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方案。地方性砷中毒是现最晚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安康的地方病。1.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类型我国地方性砷中毒主要分为饮水型与燃煤污染型。饮水砷中毒病区是居民长期饮用含砷量较高的水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XX、蒙、病区均属此类型。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的原因为当地居民使用高砷煤做饭取暖,玉米、辣椒等放于炉灶上层烘烤,炉灶无烟囱,使食物受到室煤烟污染,居民通过食入与吸入途径摄取大量的砷。2.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表现地方性砷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三联征: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掌跖角化,严重者见鲍文病和皮肤癌。色素改变的特点呈对称性,弥漫分布,且多局限于身体非暴露部位,如双肋、胸腹、腰背和大腿侧,向四肢逐渐减轻。掌跖角化呈对称性疹疣状,初期可见隐匿于皮下的小丘疹,水洗后清晰可见,用手可清楚地触摸到,继后出现粟粒样或针尖大小的小丘疹,或透明样小丘疹。皮肤鲍文病在多年的老病区可以见到,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重者可出现末梢神经炎、视力障碍、生殖系统功能改变、心电图异常、皮肤癌样病变,严重者可发生脏器官多发性癌症。3.地方性砷中毒临床分度慢性砷中毒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包括手与足掌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和皮肤脱色。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临床上将这三种皮肤病变程度分为I、Ⅱ、Ⅲ级以及诊断为鲍文病和皮肤疱,并依据此三种病变等级及皮肤是否癌变,将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分为正常、可疑、轻度、中度、重度、鲍文病和皮肤癌,鲍文病和皮肤癌须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4.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目前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措施有:4.1对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寻找低砷水源,力求改用符合卫生标准的低砷水,或采用化学方法降砷。4.2对于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封闭高砷小煤窑,提醒居民们应用低砷煤,改灶降砷。改良粮食、辣椒烘烤方式,防止二次污染。4.3加强安康教育,认识危害。因高砷水常呈块状分布,可告知居民们饮用本村低砷实施改水降砷、理化降砷、改用低砷煤等措施投资大、任务重,需各级政府长远规划,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采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的防制措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调查地点:省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word.zl --1.1:户主:1.2编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省码县码乡码行政村码自然村码调查对象代码1.3性别〔1〕男〔2〕女口1.4出生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5年龄〔岁〕:口口1.6民族〔1〕汉〔2〕满〔3〕回〔4〕壮〔5〕蒙〔6〕维吾尔〔7〕藏〔8〕其他口1.7婚姻状况〔1〕已婚〔2〕未婚〔3〕丧偶〔4〕离异口1.8职业〔一生中从事时间最长的一项职业〕〔1〕农民〔2〕工人〔3〕行政干部〔4〕知识分子〔5〕家庭妇女〔6〕学生〔7〕其他口1.9居住本村年限〔年〕口口1.10教育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含中专〕〔5〕大专以上口1.11是否进展降砷改水〔1〕否〔2〕是口1.12如改水,改水年限〔年〕口口2.成人吸烟与饮酒史2.1是否经常吸烟〔1〕否〔2〕是〔3〕已戒烟口2.1.1如果吸烟,平均一天的支数口口2.1.2吸烟历史年限〔年〕.口口2.1.3如果戒烟,戒烟年限〔年〕口口2.2是否经常饮酒〔1〕否〔2〕是口3.饮水砷3.1饮水水源〔1〕手压井〔2〕大口井〔3〕河水〔4〕池塘水〔5〕泉水〔6〕窖水〔7〕自来水〔8〕其他口3.2水源深度〔m〕口口口3.3水源感官性状〔1〕正常〔2〕浑浊〔3〕异味〔4〕苦咸〔5〕其他口3.4饮用该井水年数口口3.5饮水砷浓度〔mg/L〕口.口口口口4.食物砷和土壤砷4.1小麦砷含量〔mg/kg〕口.口口口口4.2玉米砷含量〔mg/kg〕口.口口口口4.3其他食物砷含量〔mg/kg〕口.口口口口4.4土壤砷含量〔mg/kg〕口.口口口口5.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5.1掌跖部皮肤角化〔1〕正常〔2〕I级〔3〕Ⅱ级〔4〕Ⅲ级口5.2皮肤色素沉着〔1〕正常〔2〕I级〔3〕Ⅱ级〔4〕Ⅲ级口5.3皮肤色素脱失〔1〕正常〔2〕I级〔3〕Ⅱ级〔4〕Ⅲ级口5.4鲍文病、皮肤癌〔1〕否〔2〕是〔3〕可疑口6.参考指标..word.zl --6.1有无其他原因难以解释的周围神经损害〔1〕无〔2〕有口6.2尿砷〔mg/L〕口.口口口口6.3发砷〔mg/kg〕口.口口口口7.临床分度〔1〕正常〔2〕可疑〔3〕轻度〔4〕中度〔5〕重度〔6〕鲍文病、皮肤癌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个案诊断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调查地点:省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1.1:户主:1.2编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省码县码乡码行政村码自然村码调查对象代码1.3性别〔1〕男〔2〕女口1.4出生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1.5年龄〔岁〕:口口1.6民族〔1〕汉〔2〕满〔3〕回〔4〕壮〔5〕蒙〔6〕维吾尔〔7〕藏〔8〕其他口1.7婚姻状况〔1〕已婚〔2〕未婚〔3〕丧偶〔4〕离异口1.8职业〔一生中从事时间最长的一项职业〕〔1〕农民〔2〕工人〔3〕行政干部〔4〕知识分子〔5〕家庭妇女〔6〕学生〔7〕其他口1.9居住本村年限〔年〕口口1.10教育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含中专〕〔5〕大专以上口1.11是否进展降砷改水〔1〕否〔2〕是口1.12如改水,改水年限〔年〕口口2.成人吸烟与饮酒史2.1是否经常吸烟〔1〕否〔2〕是〔3〕已戒烟口2.1.1如果吸烟,平均一天的支数口口2.1.2吸烟历史年限〔年〕口口2.1.3如果戒烟,戒烟年限〔年〕口口2.2是否经常饮酒〔1〕否〔2〕是口3.燃煤砷和饮水砷3.1燃媒种类〔1〕烟煤〔2〕无烟煤〔3〕石煤〔4〕其他口3.2来源〔1〕本地〔2〕外地口3.3燃煤量[吨/〔户.年〕]口3.4煤砷含量〔mg/kg〕口.口口口口3.5饮水水源〔1〕手压井〔2〕大口井〔3〕河水〔4〕弛塘水〔5〕泉水〔6〕窖水〔7〕自来水〔8〕其他口3.6饮水砷浓度〔mg/L〕口.口口口口..word.zl --4.空气砷和食物砷4.1旺火期室空气砷含量〔mg/m3〕口.口口口口4.2封火期室空气砷含量〔mg/m3〕口.口口口口4.3焖火期室空气砷含量〔mg/m3〕口.口口口口4.4室空气日平均砷含量〔mg/m3〕口.口口口口4.5烘烤后玉米砷含量〔mg/kg〕口口.口口4.6烘烤后辣椒砷含量〔mg/kg〕口口.口口4.7其他食物砷含量〔mg/kg〕口口.口口4.8每日平均摄砷量[mg/〔人.日〕]口.口口口口5.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5.1掌跖部皮肤角化〔1〕正常〔2〕I级〔3〕Ⅱ级〔4〕Ⅲ级口5.2皮肤色素沉着〔1〕正常〔2〕I级〔3〕Ⅱ级〔4〕Ⅲ级口5.3皮肤色素脱失〔1〕正常〔2〕I级〔3〕Ⅱ级〔4〕Ⅲ级口5.4鲍文病、皮肤癌〔1〕否〔2〕是〔3〕可疑口6.参考指标6.1有无其他原因难以解释的周围神经损害〔0=无1=有〕口6.2尿砷〔mg/L〕口.口口口口6.3发砷〔mg/kg〕口.口口口口7.临床分度〔1〕正常〔2〕可疑〔3〕轻度〔4〕中度〔5〕重度〔6〕鲍文病、皮肤癌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七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一节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高血压已成为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社区高血压的防制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防制的中心环节。社区高血压预防与控制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意义,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际收获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全面控制,使心脑血管疾病和代性疾病相关疾病件危险因素和发病率本身得到控制。已经证实与高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年龄、体重超重或肥胖、不安康膳食习惯、慢性饮酒和酗酒、持续精神紧状况、缺乏运动等。作为高血压现症患者,不依从终身执亍个体化治疗方案也是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性别〔1〕男〔2〕女口1.3生日期:年月日1.4户籍〔1〕常住〔2〕暂住〔满一年〕口..word.zl --1.5家庭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1.6民族〔1〕汉族〔2〕满族〔3〕蒙古族〔4〕回族〔5〕藏族〔6〕苗族〔7〕壮族〔8〕维吾尔族〔9〕其他口1.7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口1.8文化程度〔1〕大学及以上〔2〕大中专〔3〕高中〔4〕初中〔5〕小学〔6〕文盲口2.患病情况2.1高血压类型〔1〕原发性高血压〔2〕继发性高血压〔3〕不详口2.2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的血压水平〔单位mmHg〕:2.3你是否服降压药〔1〕不服〔2〕不规律服药〔3〕规律服药〔转至5.〕口2.4不服或不规律服药原因〔1〕经济原因〔2〕忘记〔3〕不良反响〔4〕服用不方便〔5〕配药不方便〔6〕不需药物治疗〔7〕不愿意服〔8〕其他口口口口2.5你每月用于服用降压药物费用〔单位:元〕口口口口口.口口2.6高血压并发症情况2.6.1脑血管疾病〔1〕缺血性卒中〔2〕脑出血〔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口口口2.6.2心脏疾病〔1〕心肌梗死〔2〕心绞痛〔3〕冠状动脉血运重建〔4〕充血性心力衰竭口口口2.6.3肾脏疾病〔1〕糖尿病性肾病〔2〕肾功能衰竭口口口2.6.4血管疾病〔1〕夹层动脉瘤〔2〕病症性动脉疾病口口口2.6.5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1〕出血或渗出〔2〕视乳头水肿〔3〕以上情况都无口口3.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二节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紊乱。据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0岁以上自然人群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21%,据此推算我国有糖尿病现症患者至少3000万以上,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全部糖尿病病人的95%以上。WHO1998年报道我国糖尿病死亡212712人,死亡率为16.39/10万。糖尿病病因至今尚末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和行为因素联合作用导致机体的慢性高血糖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缺乏,体某些抗胰岛素因素的作用等因使机体代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功能紊乱。并发症涉及全身各个组织系统,尤其是心、脑、肾、神经、血管和眼的损害更为严重,是除糖尿病危象以外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主要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又称为“1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又称为“2型糖尿病〞〕,因其原因不同和临床过程不同而各自有其特定的定义。但归结表现为糖代异常、血糖增高以及相关器官损害的分泌代疾病。除遗传因素外,目前还未证实2型糖尿病的病因。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有所不同,与2..word.zl --型瑭尿病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遗传、病毒感染、接触化学毒物、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进食、运动量缺乏、妊娠糖尿病史、糖耐量减低等。目前认为,在一般人群中进展糖尿病筛查的效果和效益不大,但在高危人群中那么是可行的。如对年龄40岁以上且有阳性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以前确诊为糖耐量减低〔IGT〕,或有妊娠糖尿病史者,可考虑定期测定空腹血糖来筛查糖尿病。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较常用的方法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尿病病人个案调查表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1.4户籍〔1〕常住〔2〕暂住〔满一年〕口1.5家庭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1.6民族〔1〕汉族〔2〕满族〔3〕蒙古族〔4〕回族〔5〕藏族〔6〕苗族〔7〕壮族〔8〕维吾尔族〔9〕其他口1.7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口1.8文化程度〔1〕大学及以上〔2〕大中专〔3〕高中〔4〕初中〔5〕小学〔6〕文盲口2.身高:cm3.体重:kg4.血压:mmHg5.糖尿病类型〔1〕1型〔2〕2型〔3〕其他类型口6.首次确诊时间:年月日7.现在〔或曾经〕是否吸烟〔1〕否〔2〕是口7.1假设吸烟,每天吸烟支数〔1〕偶尔吸〔2〕1-5支〔3〕6-10支〔4〕10支以上口7.2吸烟年限:年7.3是否戒烟〔1〕否〔2〕是口7.4戒烟年限:年8.现在〔曾经〕是否饮酒〔1〕否〔2〕是口8.1假设饮酒,每天饮酒:两,饮酒:年8.2是否戒酒〔1〕否〔2〕是口8.3戒酒年限:年9.请回忆过去5-10年的饮食情况9.1是否经常吃以下食物〔1〕甜食〔2〕咸食〔3〕腌制食品〔4〕烤制〔5〕辣味口9.2经常所食油脂〔1〕动物油〔2〕植物油〔3〕两者兼有口9.3是否经常吃以下食物〔可多项选择〕口口口口口口〔1〕肉类〔2〕动物脏〔3〕豆制品〔4〕鱼类〔5〕蛋类〔6〕奶类〔7〕蔬菜〔8〕水果〔9〕其他10.是否患有以下疾病〔1〕否〔2〕是疾病口..word.zl --10.1高血压,患病年,服用药物10.2高脂血症,患病年,服用药物10.3冠心病,患病年,服用药物10.4脑梗死,患病年,服用药物10.5其他疾病,患病年,服用药物11.是否有以下病症〔可多项选择〕口口口口口口〔1〕无〔2〕视力下降〔3〕手足麻木、疼痛〔4〕下肢水肿〔5〕肢体疼痛〔6〕间歇性跛行〔7〕便秘〔8〕腹泻12.是否患糖尿病并发症〔可多项选择〕口口口口口口〔1〕无〔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高渗性昏迷〔4〕低血糖昏迷〔5〕眼病〔视网膜病变、白障〕〔6〕心脑血管病〔7〕裨经病变〔8〕下肢坏疽病变〔9〕性功能障碍13.亲戚中有患糖尿病的吗〔1〕无〔2〕有口假设有,与你的关系,现年岁,发病年龄岁14.医生或护士对你迸行过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吗〔1〕无〔2〕有口15.你知道低血糖的表现吗〔1〕否〔2〕是口16.你知道低血糖的处理吗〔1〕否〔2〕是口17.你知道糖尿病的控制标准吗〔1〕否〔2〕是口18.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吗〔1〕很少〔2〕有时〔3〕经常〔几乎每天〕口19.是否用过以下化学药物〔可多项选择〕口口口口口〔1〕无〔2〕苯妥英钠〔3〕噻嗪类利尿药〔4〕肾上腺皮质激素〔5〕避孕药〔6〕链霉素〔7〕烟酸药20.是否服降糖药〔1〕否〔2〕是口21.不服或不规律服药原因〔1〕经济原因〔2〕忘记〔3〕不良反响〔4〕服用不方便〔5〕不需药物治疗〔6〕不愿意服〔7〕其他口口22.是否认期检查〔1〕有规律〔2〕很少〔3〕不检查口23.对治疗糖尿病有无信心〔1〕无〔2〕有口24.家庭成员催促你实施糖尿病控制吗〔1〕无〔2〕有口25.患糖尿病以来是否采取措施控制糖尿病〔1〕否〔2〕是口26.采取以下哪些非药物方法治疗糖尿病〔可多项选择〕〔1〕控制饮食〔2〕有规律体育运动〔3〕减轻体重〔4〕限盐〔5〕放松情绪〔6〕减少膳食〔7〕减少吸烟或戒烟〔8〕减少饮酒或戒酒〔9〕保健食品〔10〕其他口口口口口口口27.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三节恶性肿瘤..word.zl --恶性肿瘤是人类由于未完全明了的原因导致机体细胞功能幼稚化,自身复制失控,消耗机体营养大量繁殖低分化度的无功能细胞,形成原位恶性肿瘤,挤压正常组织器官,并迅速浸润、脱落、转移扩散到全身形成新的恶性肿瘤灶同时迅速扩大,由此耗竭机体营养,挤压组织器官并夺取其养分,使正常器宫功能障碍,最终夺取生命的一种慢性疾患。人类对该疾患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预防,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立即进展早期治疗来挽救生命,推迟死亡。社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必须基于认真的社区诊断依据之上。严格定义社区优先肿瘤问题,针对不同肿瘤,一一对应地明确可控制的重点危险因素,科学严谨地设计筛查、干预、预防保健方案及评估方案。认真负责地组织实施,真实准确地收集过程资料,及时进展评估和对方案进展修正。肿瘤病人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1.2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1.4户籍〔1〕常住〔2〕暂住〔满一年〕口1.5家庭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1.6民族〔1〕汉族〔2〕满族〔3〕蒙古族〔4〕回族〔5〕藏族〔6〕苗族〔7〕壮族〔8〕维吾尔族〔9〕白族〔10〕其他口口1.7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口1.8文化程度〔1〕大学及以上〔2〕大中专〔3〕高中〔4〕初中〔5〕小学〔6〕文盲口2.诊断情况2.1诊断〔部位〕:2.2首次出现病症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3首次就诊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次确诊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5确诊医院:口口口口口口2.6门诊号: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号:口口口口口口2.8确诊依据〔1〕病理〔包括骨髓片〕〔2〕脱落细胞〔包括血片〕〔3〕手术〔4〕镜〔5〕X线〔包括造影〕〔6〕cr〔7〕核磁共振〔8〕超声波〔9〕放射性核素扫描〔10〕免疫〔11〕生化〔12〕临床口口2.9病理学类型:口口2.10确诊时的期别〔1〕有〔2〕无口T-N-M〔1〕0-I期〔2〕Ⅱ期〔3〕Ⅲ期〔4〕Ⅳ期〔5〕无法判定口3.治疗情况〔1〕已治〔2〕末治口3.1经治医院3.1.1手术医院:、、..word.zl --3.1.2化疗医院:、、3.1.3放疗医院:、、3.2曾经治疗情况〔1〕手术〔2〕化疗〔3〕放疗〔4〕中药〔5〕免疫〔6〕介入〔7〕其他〔详细说明〕:口3.3目前治疗情况〔1〕手术〔2〕化疗〔3〕放疗〔4〕中药〔5〕免疫〔6〕介入〔7〕其他〔详细说明〕:口3.4实施手术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5首次手术医院口口口口口口首次手术医院住院号口口口口口口首次手术性质〔1〕根治〔2〕姑息〔3〕残留〔4〕探查口3.6转移〔1〕有〔2〕无口转移部位:、、3.7复发〔1〕有〔2〕无口日期第1次〔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第2次〔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第3次〔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第四节伤害伤害是指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及放射能等能量扩散到人体,使人体发生损伤,也包括窒息导致的缺氧。广义的伤害还包括刺激引起的精神创伤。目前国外尚无对伤害界定的标准,通常把各种意外和成心因素造成机体损伤、影响了正常活动、需要医治和护理的事件定义为伤害。能量的转移可能是瞬时大量,也可能是长期小量,前者称之为伤害,后者那么归之为慢性疾病。伤害依据国际疾病〔ICD-10〕系统分类为:交通事故、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等14种。也可以分为意外伤害和成心伤害。意外伤害指无目的〔无意〕造成的伤害,包括交通伤害、中毒、坠落、跌倒、医疗事故、失火、烧伤、溺水和窒息、职业伤害等;成心伤害指有目的、有方案地自害或加害于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包括自杀或自害、他杀或加害、虐待、疏忽、斗殴、行凶、遗弃、与酒精和毒品消耗相关伤害、暴力的性加害、战争等。伤害的流行特征是常见、多发、随时随地发生的,死亡率高,后遗伤残多,造成的总体损失大。伤害对人类的安康和生命平安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国伤害的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逐年上升。20世纪90年代全球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在500万人以上;据WW口199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全球死于伤害576.5万人,死亡率为97.9/10万。其中自杀、谋杀和战争等成心伤害死亡为227.1万人〔占39.4%〕,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最多,共117.1万人〔占22%〕;男性伤害死亡率是女性的2倍,男性各类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word.zl --我国20世纪90年代疾病监测和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说明:伤害已居我国死因顺位第四位,成为1-14岁少年儿童第一位死因。伤害死因前五位分别为自杀、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在疾病死因监测的8类伤害中,自杀死亡率最高,全国一年死于自杀人数在27万以上;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居全球前列,每年死于交通伤害人数为18万人,车祸是我国男性和城市居民伤害死t的第一位原因,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溺水是我国伤害致死的第三位原因,是0-14岁年龄段的第一位死因。伤害的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策略,才能实现有效地干预控制。干预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立法、消除隐患、平安促进和急救与康复等。社区居民伤害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1.1:家长:1.2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1.4户籍〔1〕常住〔2〕暂住〔满一年〕口1.5家庭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1.6民族〔1〕汉族〔2〕满族〔3〕蒙古族〔4〕回族〔5〕藏族〔6〕苗族〔7〕壮族〔8〕维吾尔族〔9〕其他口1.7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口1.8文化程度〔1〕大学及以上〔2〕大中专〔3〕高中〔4〕初中〔5〕小学〔6〕文盲口2.意外伤害情况2.1车祸〔车辆伤〕2.1.1车辆种类〔1〕汽车〔2〕自行车〔3〕摩托车〔4〕其他车辆口2.1.2次数:口2.1.3是否到医院诊治或在家中休息〔1〕是〔2〕否口2.1.4伤害程度〔1〕轻伤〔2〕中度伤〔3〕重伤〔4〕致残口2.2中毒2.2.1原因〔1〕吃不洁、变质食物〔2〕服药过量〔3〕吃错药〔4〕农药中毒〔5〕误服鼠药〔6〕煤气中毒〔7〕从事有害作业〔8〕其他口2.2.2地点〔1〕家中〔2〕单位〔3〕其他地点口2.2.3次数:口2.2.4是否到医院诊治或在家休息〔1〕是〔2〕否口2.2.5伤害程度〔1〕轻度中毒〔2〕中度中毒〔3〕重度中毒〔4〕致残口2.3跌落伤2.3.1原因〔1〕骑车〔2〕玩耍〔3〕走路〔4〕体育运动〔5〕上下楼〔6〕被绊倒〔7〕高空作业〔8〕其他口2.3.2形式〔1〕自伤〔2〕他伤口2.3.3地点〔1〕家中〔2〕单位〔3〕其他地方口..word.zl --2.3.4部位〔1〕上肢〔2〕下肢〔3〕头面部〔4〕躯干口2.3.5次数:口2.3.6是否到医院诊治或在家中休息〔1〕是〔2〕否口2.3.7伤害程度〔1〕轻伤〔2〕中度伤〔3〕重伤〔4〕致残口2.4烧烫伤2.4.1原因〔1〕开水〔2〕饭食〔3〕火灾〔4〕洗澡烫伤〔5〕爆炸〔6〕其他口2.4.2次数:口2.4.3部位〔1〕上肢〔2〕下肢〔3〕头面部〔4〕躯干口2.4.4是否到医院诊治或在家中休息〔1〕是〔2〕否口2.4.5伤害程度〔1〕I度烧伤〔2〕Ⅱ度烧伤〔3〕Ⅲ度烧伤〔4〕致残口2.5钝/锐器伤〔刀割伤、砸伤、挤压伤〕2.5.1原因〔1〕打架〔2〕玩耍〔3〕劳动〔4〕家务〔5〕运动〔6〕被打劫口2.5.2部位〔1〕上肢〔2〕下肢〔3〕头面部〔4〕躯干口2.5.3是否到医院诊治或在家中休息〔1〕是〔2〕否口2.5.4伤害程度〔1〕I度伤〔2〕Ⅱ度伤〔3〕Ⅲ度伤〔4〕致残口2.6电击伤2.6.1原因〔1〕触摸电器〔2〕雷电击伤〔3〕其他口2.6.2次数:口2.6.3是否到医院诊治或在家中休息〔1〕是〔2〕否口2.6.4伤害程度〔1〕I度伤〔2〕Ⅱ度伤〔3〕Ⅲ度伤〔4〕致残口2.7动物/昆虫咬伤2.7.1动物/昆虫〔1〕狗〔2〕猫〔3〕鼠〔4〕蛇〔5〕蝎子〔6〕其他动物〔7〕蜜蜂口2.7.2次数:口2.7.3地点〔1〕家中〔2〕单位〔3〕其他地方口2.7.4是否到医院诊治或在家中休息〔1〕是〔2〕否口2.7.5伤害程度〔1〕轻伤〔2〕中度伤〔3〕重伤〔4〕致残口2.8溺水/2.8.1原因〔1〕游泳〔2〕失足落水〔3〕洗东西〔4〕被推下水〔5〕自杀〔6〕救人〔7〕水上交通事放〔8〕其他口2.8.2次数:口2.8.3地点〔1〕游泳池〔2〕海滩〔3〕排水沟〔4〕江河湖泊〔5〕池塘〔6〕井〔7〕浴缸〔8〕储水池〔9〕其他口2.8.4转归情况〔1〕痊愈〔2〕致残〔3〕死亡口2.9自杀2.9.1原因〔1〕失恋〔2〕失业〔3〕失学〔4〕与人生气〔5〕家庭变故〔6〕夫妻争吵〔7〕工作压力〔8〕陷人经济困境〔9〕精神失常口2.9.2次数:2.9.3医院救治结果〔1〕痊愈〔2〕致残〔3〕死亡口..word.zl --2.10他杀2.10.1原因〔1〕被谋杀〔2〕被陷害〔3〕误杀口2.10.2医院救治结果〔1〕痊愈〔2〕致残〔3〕死亡口3.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word.z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