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ID:6829659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7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_第1页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关键词】剪纸;作用      一、引言   中国剪纸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假如从迄今发现为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对猴》(约做于公元460年—551年)算起,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剪纸以其特殊的形态、性质和功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民俗活动形影不离,密不可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剪纸有喜花、寿花、礼花、鞋花、枕头花、刺绣花样和家具贴花、顶棚花;

2、节日活动中有窗花、门笺和灯笼花;祭祀活动中有供花、纸钱和烛台花等等。即使是封建士大夫、达官贵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剪纸同样无处不在。如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记载:“立春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宋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记载:“唐中宗景龙中(公元707—709年),立春日出剪彩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彩花,人赐一枚。”可以说,剪纸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讲,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艺术。难以想象,人们缺少剪纸,生活将会是何等的黯然无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

3、术,作为渊源和基础,哺育、滋养了众多的艺术门类,为那些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的产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美术家,几乎莫不从中汲取养份来丰富他们的学识,而后在艺术上开拓出新境界、新天地。没有民间艺术,何来宫廷美术、文人画家?   尽管剪纸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着特殊的奉献;尽管唐代有过一本叫《四大奇书》的书曾把“剪(剪纸)、刻(雕刻)、画(绘画)、写(书法)”列作四大家,并把剪纸尊为第一位,然而,由于宫廷画家和文人美术家的不屑为之,作者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剪纸虽然生命力旺盛,却只能象山野之花,年年岁岁,自

4、生自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剪纸的发展及其现状   自1942年后,剪纸受到了古元、夏风、江丰等许多美术工作者的关注,他们对剪纸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革,为我国剪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才有了质与量的很大的飞跃。   到了今天,研究、创作剪纸活动日益活跃,这门古老的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在国家名片—邮票、银幕以及广告海报、书籍装帧、插图、报刊、舞台美术、连环画、年历、书签、火花、明信片、贺卡和居室装潢、时装设计、印染、陶瓷等领域,在国际文化交往中,都可见到剪纸的身影。其应用范围之广泛,实用价值之大,怡情、娱乐功能之

5、强,非其他艺术可比拟。尤其在国家一些重大节日,剪纸能手被请上高等学府的讲坛传授真经,剪纸展览亮相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剪纸书藉不断问世,各级研究、创作机构和网络传媒机构纷纷建立,各类剪纸艺术节层出不穷,电视台、电台在黄金时间频频介绍有关剪纸的新闻和专访,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剪纸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在这个貌似繁荣的景象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另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   在国家举办的全国性美术结合大展或其他大型艺术展览活动中,剪纸尚无一席之地。二、三十年前,不少剪纸作者都是仰仗全国性美术大展成的名,《美术

6、》月刊也常常大量发展剪纸作品和刊登介绍文章。而现在,《美术》月刊几乎见不到剪纸和有关文章的踪影,剪纸作者要想加入美术家协会更是难如上青天。上行下效,各类美术刊物、各级美术展览也都十分排斥剪纸。剪纸似乎已被美术界拒之门外,打入另册。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历史偏见。作为大众艺术,剪纸从来无缘充当帝王的御览、把玩的珍品,更为历代官绅文人雅士所不齿。封建统治者只把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捧为“正宗”艺术,以为中国的优秀文化仅仅局限于此,以致于中国的艺术史历来排斥、忽视剪纸艺术。歧视剪纸艺术的想法,至今在为数不少的人的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   2、作

7、者素质。如果说作品是孩子,那么作者就是母亲了,假如母亲自身营养不良,孩子自然发育不好。剪纸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与绘画、木刻、石雕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又与戏曲、诗歌、美学等密切相关。要想把剪纸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光在剪纸本身上下工夫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把采集剪纸以外的学问当作必修课。心不明,眼不亮,手必低。然而,懂得这一点并且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似乎太少,加上受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的影响,眼下,急功近利的人多了,潜心创作的人少了;摹仿、跟风的作品多了,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少了;缺乏内涵、浅显的作品多了,蕴含深度、力度的作品少了;矫揉造作、小家子气的作品

8、多了,生动自然、大气魄的作品少了;概念化、公式化的作品多了,继承、创新的作品少了。换句话说,平庸的作品多,高品位的作品少。这是不容忌讳的事实。   3、媒介误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