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812285
大小:1.02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1-26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vF一、题目: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二、已知条件:原始数据:§2传动方案的分析§3电动机选择,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一、电动机的选择1.确定电动机类型按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2.确定电动机的容量(1)工作机卷筒上所需功率Pw和转速nw-29-Pww=Fv/1000=nw=60v×1000/πd=(2)电动机所需的输出功率为了计算电动机的所需的输出功率Pd,先要确定从电动机到工作机之间的总功率η总。设η1、η2、η3、η4、η5分别为弹性联轴器、闭式齿轮传动(
2、设齿轮精度为7级)、滚动轴承、V形带传动、工作机的效率,由[2]表1-7查得η1=0.99,η2=0.98,η3=0.99,η4=0.95,η5=0.95,则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η总=η1η22η33η4η5=0.99x0.982x0.993x0.95x0.95=0.83263.选择电动机转速由[2]表13-2推荐的传动副传动比合理范围普通V带传动i带=2~4圆柱齿轮传动i齿=3~5则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合理范围为i总=i带×i齿1×i齿2i‘总=(2~4)×(3~5)×(3~5)=(18~100)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d=i‘总×n
3、w=(18~100)×nw=18nw~1000nw=根据电动机所需功率和同步转速,查[2]表12-1,符合这一范围的常用同步加速有1500、1000。选用同步转速为选定电动机型号为二、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确定及各级传动比的分配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i总=nm/nw=式中nm----电动机满载转速,r/min;nw----工作机的转速,r/min。2.分配传动装置各级传动比i总=i带×i齿1×i齿2分配原则:(1)i带<i齿(2)i带=2~4i齿=3~5i齿1=(1.3~1.5)i齿2根据[2]表2-3,V形带的传动比取i带=,则减速器的
4、总传动比为i=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高速级的传动比为i齿1=低速级的传动比i齿2=i/i齿1=-29-三、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计算1.各轴转速计算nⅠ=nm/i带=nⅡ=nⅠ/i齿1=nⅢ=nⅡ/i齿2=2.各轴输入功率P0=Pd=PⅠ=Pdη4=PⅡ=PⅠη2η3=PⅢ=PⅡη2η3=3.各轴输入转矩T0=9550Pd/n0=TⅠ=9550PⅠ/nⅠ=TⅡ=9550PⅡ/nⅡ=TⅢ=9550PⅢ/nⅢ=表1传动装置各轴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表项目轴号功率转速转矩传动比0轴Ⅰ轴Ⅱ轴Ⅲ轴§4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一、V带传动设计1.设计计算表项目计
5、算(或选择)依据计算过程单位计算(或确定)结果-29-(1)确定计算功率PcaPca=d查[1]表8-7(2)选择带的型号(3)选择小带轮直径查[1]表8-6及8-8(4)确定大带轮直径=(5)验算传动比误差(6)验算带速(7)初定中心距(8)初算带长(9)确定带的基准长度查[1]表8-2(10)计算实际中心距离(取整)(11)安装时所需最小中心距(取整)-29-(12)张紧或补偿伸长量所需最大中心距(13)验算小带轮包角度(14)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查[1]表8-4a插值法(15)单根V带额定功率的增量查[1]表8-5b插值法(
6、16)长度系数查[1]表8-2(17)包角系数查[1]表8-8插值法(18)单位带长质量查[1]表8-3(19)确定V带根数(20)计算初拉力查[1]表8-3得q=(21)计算带对轴的压力2.带型选用参数表带型-29-3.带轮结构相关尺寸项目计算(或选择)依据计算过程单位计算(或确定)结果(1)带轮基准宽bd(2)带轮槽宽b(3)基准宽处至齿顶距离ha(4)基准宽处至槽底距离hf(5)两V槽间距e(6)槽中至轮端距离(7)轮槽楔角φ(8)轮缘顶径(9)槽底直径(10)轮缘底径D1(11)板孔中心直径D0(12)板孔直径d0(13)大
7、带轮孔径d(14)轮毂外径d1(15)轮毂长L(16)辐板厚S(17)孔板孔数-29-二、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设计(一)高速级斜齿圆柱齿轮设计计算表项目计算(或选择)依据计算过程单位计算(或确定)结果1.选齿轮精度等级查[1]表10-11级2.材料选择3.选择齿数Z个4.选取螺旋角β5.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1)试选Kt(2)区域系数ZH由[1]图10-30(3)εa由[1]图10-26查得εa1=εa2=(4)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1Nmm(5)齿宽系数Фd由[1]表10-7(6)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E由[1]表10-6MPa1/2(
8、7)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由[1]图10-21d(8)应力循环次数N由[1]式10-13N1=60n1jLhN2=N1/i齿1=(9)接触疲劳强度寿命系数KHN由[1]图10-19KHN1=KHN2=(10)计算接触疲劳强度许用应力[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