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袁庄矿井0.9 m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袁庄矿井0.9 m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ID:6787975

大小:2.37 MB

页数:144页

时间:2018-01-25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袁庄矿井0.9 m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1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袁庄矿井0.9 m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2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袁庄矿井0.9 m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3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袁庄矿井0.9 m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4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袁庄矿井0.9 m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袁庄矿井0.9 mta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设计图纸,联系1.1矿区概述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袁庄矿位于淮北市东北35公里,徐州市西南20公里,东径116°57.1′~117°1.8′,北纬34°8.7′~34°11.2′,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1.7~3.4公里,面积15.9平方公里。井田西为煤层露头,西南以NF3断层与孟庄矿为邻,南以MF1正断层与毛营子矿为界,东以KF1断层与沈庄矿接壤,北部以人为边界与沈庄矿相邻。区内交通极为便利,铁路符夹线经过矿区,北于夹河寨接陇海线,南于符离集接津浦线,萧桃公路、311国道横穿矿区,连霍高速公

2、路在矿区南2.5公里。见附图1-1图1-1袁庄煤矿交通位置图1.1.2地形特点及民居分布袁庄井田地势平坦,无基岩出露,全区均被第四系冲击层所覆盖,地表标高+32~36.4米,北高南低,冲击层厚度79.6~126.8,平均厚95米。矿区范围内分布有大小村庄16个,大部分分布在井田的南部边界。在矿区北部有集中职工住宅区。1.1.3矿区气候条件本区属海洋至大陆过渡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一年中七、八月份最热,最高温度达37~38℃,一月份最冷,温度可达-16℃以下。历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夏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1%。

3、年蒸发量1710毫米。冬季最大积雪厚度可达0.35米,冻土深度可达0.30米,无霜期8个月。区内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风力最大可达6级,夏季有时暴风可达9级。地震烈度:自公元925年以来,在1668年7月25日发生一次地震最强烈,萧县一带地震烈度为七度。近几年矿区附近也有几次小型地震1.1.4矿区水文情况井田东部有闸河、两姜河,西部有龙河。井田内西有解放河,河流水量受季节性控制,解放河1963年6月最高水位+35.848米。井田内由于煤层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区范围较大,其水位水量受季节性控制,最高水位+35.850米,冬季大

4、多干涸,低洼地区雨季积水较严重,难以排泄。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形及勘探程度从区域地质构造看,本区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中段西侧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的复合部位,徐宿联合孤的东翼,其构造线的方向为北北东向。闸河煤田为一复式向斜构造,东为皇藏峪复背斜,西为肖县复式背斜。袁庄井田位于闸河复式向斜的北部,由牛眠向斜、大庄背斜和施庄向斜三个次级褶曲组成,控制井田的整个形态,造成井田内煤层走向变化较大。倾角2~9°,平均6°。井田的勘探程度:全区经过普查、详查、精查勘探及使用综合勘探的精查补充勘探后,完成钻孔164个,全井田

5、平均密度达到15个孔/Km2,共计工程量为47050.59米。勘探线距一般在500米左右,孔距在300~500米。1.2.2井田煤系地层本区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二叠系上、下统组成。石炭系中上统不含可采煤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大多不含煤,局部含煤线。附图1—2地质综合柱状图图1—2地质综合柱状图1)石炭系(C2~3)(1)中石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1~22米,一般16米。上部为隐晶质石灰岩,夹杂色斑块泥岩;下部为紫色铁铝质泥岩,底部含较多的铁质结核。含化

6、石:简形仿缍蜒FusulinaCylindrica薄氏克小仿缍蜒FusulinellaBocki(2)上石炭统太原组(C1.5t)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厚125~175米,平均140米。顶部岩性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部岩性由浅灰色至灰黑色石灰岩、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薄层灰岩组成,局部发育有不规则的水平层理和波状、缓波状层理,一般含灰岩5~11层,灰岩中多夹有方解石石脉和燧石结核。含煤2~10层,均为薄层煤线,不可采,底部为灰~深灰色石英砂岩。含化石:长形似仿缍蜒QuasifusulinaLongis

7、sima轮褶贝PlicatieraSP阿翁贝AvoniaSP小泽蜒OzawainellaSP麦蜒TriticitesSP希瓦格蜒SchwagerinaValidaLee假希瓦格蜒PseudosChwageringSP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灰岩厚1.10~4.90米,平均2.79米。上部为结晶灰岩,下部为黄灰~深灰色含泥灰岩,是二叠系与石炭系分界的标志层(K1),该层层位稳定。2)二叠系(P)与下伏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本区为主要含煤地层,总厚度大于660米,含煤8~18层,可采煤层1层。(1)二叠系下二叠统山西组(P11sh)自太

8、原组顶部灰岩(K1)顶面向上至下石盒子组铝土泥岩(K2)底面为止,厚度102.40~147.90米,一般厚128.7米。以过渡性沉积为特征。下部为灰色砂岩夹泥岩、砂质泥岩、6煤、7煤组成。6煤、7煤仅见于矿井中部个别钻孔,不可采,见冲刷构造,脉状透镜状层理,底部为黑色致密泥岩。上部为灰色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