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

ID:67813885

大小:21.6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9-21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_第1页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_第2页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_第3页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_第4页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_第5页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_第6页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_第7页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_第8页
资源描述: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的作用第8页共8页小麦吸浆虫(wheatblossommidge)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潜伏在麦粒颖壳内,吸食灌浆发育的汁液造成危害(袁锋,200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8)。此外,其危害还有利于某些病菌的入侵与危害(Mongrainetal.,1997;Bruceetal.,2007)。我国危害小麦的吸浆虫主要有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éhin)和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tritici(Kirby)两种,在北纬31度~35度之间的黄淮流域冬小麦产区内主要是麦红吸浆虫(袁锋,2004;全

2、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8)。自2002年以来,我国麦红吸浆虫的发生面积每年超过200万hm2,发生区域北移至北纬43度的天津蓟县、河北唐山地区,危害程度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吕印谱等,2006;武予清等,2011)。影响吸浆虫成灾的因子有很多,如自然因子、农业生产措施及人为因素等。自然因子包括降雨、温度、湿度、风、土壤、地形;农业措施包括小麦品种的更换、水利条件的变化、种植制度改革等(袁锋,2004;杨建国等,2005;吕印谱等,2006;魏长安等,2007)。吸浆虫一年有11个月生活在土壤中,土壤环境因子对其化蛹、羽化、出土以及成灾等可产生重要影响(袁锋,2004)。不同的

3、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具有调节作用(王宏立等,2008),也可影响土壤结构与性质,如对土壤中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变化等产生影响(韩宾等,2010)。耕作方式可能通过对土壤湿度、温度的调节作用,改变土栖害虫的生境,从而影响害虫的发生与危害。进入21世纪以来,在黄淮海冬麦区,秸秆还田、旋耕和跨区作业等成为小麦生产中新的主要措施,导致与土壤相关的小麦病虫害呈现加重的趋势,这些新现象已经引起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研究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发生与危害的影响,2010年,依托中国科学院河北省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试验田,对不同耕作方式下麦红吸浆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今后实施

4、农业防治措施时提供科学依据。1研究方法1.1研究地概况中国科学院河北省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位于河北省栾城县境内(N37度53',E114度41'),平均海拔50.1m,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30mm左右。栾城站土壤类型以潮褐土为主,代表华北平原北部典型潮褐土高产农业生态类型。该试验站从2000年秋季,在南北长200m、东西宽68.8m的试验田中,选择秸秆处理方式、翻耕次数、翻耕机械等因子组合,设置6种不同耕作方式,开展小麦种植试验。除耕作方式不同外,在灌溉方式(喷灌)、灌溉量、种植品种、施肥量和农药使用等方面均保持一致。截至2011年,该试验已连续开展

5、11年。11年间,小麦播种方式一直为条播,南北向,行距20~25cm。1.2样地设置第8页共8页由于所依托的试验田与周围麦田之间未设置保护行,2010年和2011年,本研究只选取了试验田中间田块的3种耕作方式下的小麦田,调查了耕作方式对吸浆虫的影响(表1)。2010年小麦品种是"科农199",2011年更换为"科农1066"。此外,为了比较漫灌和喷灌对吸浆虫的影响,还调查了试验田南侧300m处一块南北长170m、东西宽20m的麦田。该麦田记为普通大田(prevalenttillagepractice,PT),其与秸秆还田旋耕田在耕种方式、种植品种等方面相同,但灌溉方式为漫灌。201

6、1年,每个试验处理中设置2个3mx3m,高度为1.5m的60目网罩,阻止成虫在不同处理间的迁移。2011年网罩内及周围5m范围内禁止施药。1.3吸浆虫数量调查1.3.1土中幼虫调查:2010年4月底至5月初,对各处理土中幼虫进行了一次调查。取土器规格为10cmx10cmx20cm(长x宽x高)(原国辉等,1992),取样方法为单对角线5点取样(武予清等,2011)。2011年调查取土时间为4月30日,每个网罩内取3点,取土器规格与2010年相同。淘土方法为袋筛箩瓷盘法(仵均祥等,2005)。1.3.2成虫调查:2011年,在小麦挑旗以后,每天下午17:00-19:00对吸浆虫进行网

7、捕调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8)。调查时,网格状取样即每约15m长计为一个网格,在网格中心左右两侧取样两次,取样时在约1m2范围内扫10复网。1.3.3剥穗调查:剥穗检查在小麦乳熟期(扬花后15d)未下雨之前进行(武予清等,2011)。2010年,每个处理选5个样点,每点任选10穗。2011年,每个网罩内选5点,每点任选10穗。麦穗取样保证在同一上午完成,取到的麦穗放入纸袋密封后在冰箱内冷藏,然后逐穗、逐粒检查(倪汉祥等,2009)。1.4数据分析第8页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