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775725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5
《甲状腺结节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甲状腺结节马上要进行体检,今年新增加甲状腺的查体项目,甲状腺疾病多数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有些表现为弥漫性肿大,有些表现为结节性肿大.弥漫性肿大要注意有无功能异常,而结节性肿大要判定结节的性质。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多见于弥漫性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及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甲状腺结节:可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恶性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及少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核。主要谈较多遇见的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高发的原因,一部分可能与现在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以前体检做甲状腺检查时,多采取
2、外科触诊的方式。甲状腺位置比较隐蔽,往往难以发现小的甲状腺结节,还与检测者的经验有关,所以结节的检出率也非常低。而现在一般采取甲状腺超声检查,对预测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马上检测出非常细小的甲状腺结节。现在甲状腺超声检查也已经成为体检中的必检项目。目前国际上一个非常明确的致病因素是:病人在幼儿期颈部有X线照射史,因为X线会引起DNA的改变。 此外,如果吃碘过量,也会出现结节。专家认为,沿海地区,市民长期进食大量含碘量高的海鲜,本身碘就不缺乏,加上平时饮食里添加的都是碘盐,可能会引起碘过量。一.甲状腺的解剖甲状腺是人
3、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甲状软骨下紧贴在气管第三,四软骨环前面,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平均重量成大约20-25g,女性略大略重。甲状腺后面有甲状旁腺4枚及喉返神经。血液供应有上下左右四条动脉,所以甲状腺血供较丰富,腺体受颈交感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代谢。二.甲状腺疾病分类(一)单纯性甲状腺肿为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最常见的病因。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而于检查时偶然被发现。结节是腺体在增生和代偿过程中发展而成的,大多数呈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少数为单个结节性。大部分结节为胶性,其
4、中有因发生出血、坏死而形成囊肿;久病者部分区域内可有较多纤维化或钙化,甚至骨化,由于结节的病理性质不同,它们的大小、坚度、外形不一。甲状腺出血往往有骤发肿痛史,腺内有囊肿样肿块;有胶性结节者,质地较硬;有钙化及骨化者,质地坚硬。 (二)甲状腺炎 1.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的大小视病变范围而定,质地常较硬。有典型的病史,包括起病较急,有发热、咽痛及显著甲状腺区疼痛和压痛等表现。急性期,甲状腺摄131碘率降低,显像多呈"冷结节",血清T3和T4升高,呈"分离"现象,有助于诊断。 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为对称弥漫性甲状腺肿,无结节;有
5、时由于肿大不对称和表面有分叶,可状似结节,硬如橡皮,无压痛。此病起病缓慢,呈慢性发展过程,但与甲状腺癌可同时并发,临床上不易作出鉴别,须引起注意。抗甲状腺球蛋白和微粒体抗体滴度常升高。甲状腺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 3.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结节坚硬且与腺体外邻近组织粘着固定。起病和发展过程缓慢,可有局部隐痛和压痛,伴以明显压迫症状,其临床表现如甲状腺癌,但局部淋巴结不大,摄131碘率正常或偏低。 (三)甲状腺腺瘤由甲状腺腺瘤或多发的胶性结节所致。单个或多个,可与甲状腺肿同时并存或单独出现。腺瘤一般呈圆或椭圆形,直径常在3cm以内
6、,质地大多比周围的甲状腺组织为硬,无压痛。在扫描图上示摄131碘功能为正常、增加或减低;甲状腺摄131碘率可正常或偏高。腺瘤发展慢,临床上大多无症状,但部分病人发生功能亢进症状。甲状腺瘤是甲状腺结节的一种,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而且多发于中年女性。怎样判断甲状腺瘤良性恶性的区别呢?具体如下介绍: 1.甲状腺单结节比多发结节恶性概率大。 2.发生于年轻男性的单结节,也应警惕为恶性可能。 3.儿童出现的甲状腺结节50%左右为恶性。 4.恶性结节特点:表面不平整,质地较硬,吞咽时活动度较小,恶性结
7、节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癌肿很小,而同时颈部已有肿大淋巴结。 5.彩色B超检查不仅可以辨别甲状腺肿块是囊性的还是实质性的,还可以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血流丰富者有恶变可能。穿刺细胞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正常率达80%以上。 6.如病人突然发生结节,且短期内发展较快,则恶性可能较大。 7.良性甲状腺瘤特点:触诊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吞咽时活动度大。(四)甲状腺囊肿囊肿内含血液或清澈液体,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可相当坚硬,直径很少>3~4cm,一般无压痛,无摄131碘能力,故在扫描图上系一种"冷"
8、的结节,B型超声波检查常有助诊断。临床上除甲状腺肿大和结节外,大多无功能方面的改变。 (五)甲状腺癌可见于任何年龄(从婴儿直至老年人),高峰出现于49~69岁的年龄阶段,女性发病数比男性高约3倍,恶性程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