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 公开课《重叠问题》教案

龙源 公开课《重叠问题》教案

ID:675261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4

龙源 公开课《重叠问题》教案_第1页
龙源 公开课《重叠问题》教案_第2页
龙源 公开课《重叠问题》教案_第3页
龙源 公开课《重叠问题》教案_第4页
龙源 公开课《重叠问题》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龙源 公开课《重叠问题》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姓名龙源班级三年(2)班时间2014年5月27日课题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内容教材10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重叠的含义,初步掌握利用直观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课堂活动,在交流讨论动手合作中,启发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与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直观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重叠部分的含义课前准备教学

2、课件、呼啦圈、姓名卡、磁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感知重叠,初步理解重叠现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道很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呢?指生回答:(教师引导)因为妈妈和外婆是一对母女,女儿和妈妈又是一对母女,所以只有三个人。师:这里谁的角色重复了?(妈妈)教师补充教师比手势引导学生说出妈妈的角色重复了,会用既……又……来描述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像这样的现象,我们数学上称为重叠现象,今天

3、我们就来研究重叠问题。(板书课题)二、新授。1、认识韦恩图。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给期中考语文和数学前三名的同学准备了一份礼物,请这几位同学上台。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呼啦圈。师:这第一个呼啦圈是给语文前三名的同学!请三位同学站到呼啦圈里。第二个呼啦圈是给数学前三名的同学,请同学站进来。怎么少了一个同学?谁少了?(生:郑坤辉)郑坤辉去哪了?(生:在语文前三名的呼啦圈里)来,到数学的圈里!(学生到数学的圈里)师:这下语文的圈又少人!坤辉快过来!为什么总是少一个人呢?(生:因为郑坤辉重复了!)师:坤辉既是语

4、文前三名的,又是数学前三名的。有同学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请一位同学上来套呼啦圈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一下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台上的同学把呼啦圈竖直举起来,让大家看看这位聪明的同学是怎么摆的!学生回位,教师收起呼啦圈师:老师现在把呼啦圈搬上黑板,红色的圈代表语文,蓝色的圈代表数学,名称都要写清楚。(教师板书)语文前三名数学前三名师:接下来把对应的同学名字放到圈里。(引导学生分析韦恩图各部分代表的含义。)教师调整卡片时故意将一位学生名字摆错,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说说正确的摆法以及原因。教师介绍韦恩图的来历

5、。小结:我们数学学习中常常借助图形,帮助理解题意,和以前的统计图、线段图一样,韦恩图可以形象的展示重叠问题,使人一看就明白。2、利用韦恩图解决问题出示课本例题:三年一班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参加了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有的同学会说8+9=17人)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看看到底是不是17人。(同学们根据观察统计表发现只有14人)教师进一步质疑8+9=17(板书),我们算出17为什么只有14人?(学生说有三人重复)师:

6、老师看表格看不出谁重复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画韦恩图)组织学生画韦恩图,并给例题里的学生分类。教师巡视,再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分类的原因。(强调韦恩图各部分含义)师:这下老师看明白了,那老师这个列式要怎么修改?(生8+9-3=14)(板书)为什么要-3?(生:减去重复的3人)师:还可以如何列式?(请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教师肯定其他列式方法,并简单讲解。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10页,第一题和第二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2、完成ppt拓展提高相

7、应练习。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数学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收获,可以和大家分享分享你的收获吗?总结:解决重叠问题,可以先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借助韦恩图进行思考,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地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复部分;也可以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另一部分。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左黑板:重叠问题韦恩图语文前三名数学前三名右黑板:8+9-3=14(人)8-3+9=14(人)5+3+6=14(人)布置作业:指导丛书教学反思1.创设的情景与课本例题重复,可以选取

8、其中一个详细讲解。2.重叠的计算方法讲解得不够细致,练习中还应当反复强调渗透重叠的的含义。3.教学过程偏快,容易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4.板书还要再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