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ID:6702594

大小:18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22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_第1页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_第2页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的规划范围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此方案的设计特色为“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  第一大问题,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如何遵

2、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第二大问题,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第三大问题,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而场地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且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  第四大问题,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

3、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5米左右,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  第五大问题,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的世博绿地,会后则突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如何满足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  第六大问题,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  为综合解决以上六大问题,提出以下六大设计对策:  第一大设计对策: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

4、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第二大设计对策: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由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  第三大设计对策: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方案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三场:分别为西端“空中花园”广场(通过改造利用工业建筑形成),中部水门码

5、头广场,东端漂浮的花园(与会展区相联系)。九园:在场地中建立多个艺术“容器,”形成多重体验空间。以网络的形式构建步道系统,串联各个体验空间,形成亲切自如的人行交通系统。  第四大设计对策: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方案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来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第五大设计对策: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的改动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会后的利用,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会时与会后的弹性设计。  第六大设计对策: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生态与人文理念贯穿于后

6、滩湿地公园的全部设计过程,主要体现在再造湿地公园的相关措施与技术方面、场地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等的相关措施与技术,以及其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措施与技术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