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98290
大小:16.46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2
《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内容提要】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可是目前的习作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教师图省事,常常从网上下载两三篇范文作为指导,习作修改和讲评更是草草了事。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碰到写作就头疼,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缺乏个性。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习作教学的重要性,继而落实习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三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作前指导解决学生写什么?作后修改解决怎么改?习作讲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两轮的实验尝试,学生的写作兴趣浓了,学语文的积极性高了,说话水平,
2、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关键词】农村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习作指导习作评改【正文】作为语文老师,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在平时的闲聊中,多数教师表达了习作难教的无奈,常常是从网上找二、三篇范文一读,让学生模仿写。从内容到语言,一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捆绑太紧。学生的作品多数是无病呻吟,千篇一律。更有甚者,他们自认是应试教育的“智者”,能猜准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平时很少让学生写作,期末测试时,就猜命题者的思路,还真行,一猜一个准,于是,就一个习作题,反复写,反复背,
3、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学生成了试验品,只会写一篇习作。试问,这样的习作教学,怎能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教师对习作的批改更是“草草了事”,有的只写一个“阅”字,打一个日期;有的以几条笼统,甚至是俗套的评语来打发学生。所以,学生习作效果一般,写作水平始终原地踏步。老师一说写习作就好比是唐僧给孙悟空念金箍咒——头疼。在这种习作教学下,学生语言僵化了,思想禁锢了,个性腐蚀了,兴趣消失了。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很是担忧。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从思想、行为上高度重视习作教学,唤回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的语言富有个性,让学生的思想充满智慧。从教三
4、年来,立于高段语文教学,算不上探索,更谈不上研究,只能算是粗浅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笔者曾经对习作教学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怎么指导,怎么讲评?很想听到专家、名师对习作教学的看法,得到他们的指点。但是外出培训大多是阅读课展示,偶尔听到一两堂习作课,也是作前指导,因此一直以来困惑于习作教学,也一直在思考习作教学该如何进行,经历了困惑、思考、再困惑、思考后逐渐清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习作教学、教学行为——轻作前指导,还自由思维;重作后修改,乐习作讲评。浅谈农村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指导与评改第7页共7页一、轻作前指导,还自由思维首先我们先对
5、“习作”来个界定,从习作的应有之义来说,“作”应该是创作,而不是复制和剪贴,也不是词语填空和结构拼装,更不是依照固定不变的模型来演绎他人的思想。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中来以后,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的形象、态度或感情。再把这些看法或感情理出头绪来,形成习作思路。[1]其次,过多过细的作前指导则会禁锢学生个性,使学生作品落入同一个模型中,甚至变成了简单的复制、粘贴。对于作前指导的作用有多大?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孩子会说不会写,说得精彩不等于写得精彩。大家可能会感到困惑,是不是不需要作前指
6、导了?如果要,该如何指导呢?我认为作前指导是需要的,但不是每次都需要指导。对此管建刚老师有个形象的比喻:作前指导好比是婴儿学走路,起初,扶着凳子走,但凳子只是个工具,迟早要扔掉的,越快扔掉越好。不知大家有没发现,其实学生最困惑的是没有材料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亦是如此,所以我认为作前指导最关键的就是帮学生找材料,使学生有米下炊,至于做好炊,则是作后指导了。1.瞬间播放,重拾记忆在我教学《那一刻,我终于懂得了……》时,我选取了班上几个明显的例子编成了一首小诗《我懂得了……》,诗中的人物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读
7、起来倍感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习作与生活的距离。我以小诗唤醒学生的记忆,让他们畅所欲言,明白习作题材来源于生活小事,只要做个生活有心人。在我教学《童年趣事》时,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先让学生回忆曾经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孩子们的思维是不喜欢回忆的,这时我让学生找来几张游玩照片,一张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以照片帮助学生回忆。2.仔细观察,做好记录人教版六上第三单元习作。习作要求是: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简单的指导过后,我让学生写。没想到习作交上来,却让我大跌眼镜,全班三分
8、之一同学都是自己感冒发烧,肚子疼,父母亲如何照顾自己。题材雷同,不真实,事例不具体,人物不丰满。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对于生活小事,父母亲的点滴关心,同学的帮助都已经习以为常,突然让他们写,感觉小事情写不多、写不好。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了生病,父母亲的照顾。针对上述情况,我设计了“观察、记录”,并且延长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