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

ID:6692033

大小:4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22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_第1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_第2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_第3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_第4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

2、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农村劳动力流动;述评  *该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及相关政策研究"(07BJL026)资助。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研究的阶段性特征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变迁,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国内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

3、一)改革开放初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开始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  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及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使中国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被释放出来,推动了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但由于各种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还没有拆除,大量农村劳动力主要向农村内部非农产业转移,乡镇企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这种就地转移的模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劳动力为什么流动、流动的条件、流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开始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劳动力从农

4、业到非农产业的转移上,很多研究基于当时的社会实践,将"离土不离乡"视为中国城市化的独特模式,强调以这种方式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例如,王向明,1985;王代,1986;韩俊,1987)。  这一时期关于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打破了多年来这一领域沉寂的局面,澄清了将农村劳动力禁锢在土地上的错误做法和认识,明确了农业剩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这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突破。但这仅仅是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的一个引子,不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存在着太大的局限性,没有对后来的研

5、究留下很多影响和值得借鉴的东西。  (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专门研究开始起步  20世纪80年代末,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开始放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也不断扩大,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城乡流动提供了可能。从1989年的"民工潮"到1992年南巡讲话,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跨区域向城市流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掀起了学术界研究的高潮。这一时期着眼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意义、规模、结构、特点、地理分布、社会经济影响及相关政策等课题的专门研究开始起步,研究

6、内容和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也渐次深入。  具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对前一时期研究的深化,主要是对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的局限性及其引发的问题进行反思。多数研究倡导通过有效的规划与布局,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转移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研究的落脚点将小城镇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载体(中国农业剩余农村劳动力利用与转移课题组,1990;黄祖辉,1992;冯兰瑞,1993)。陈吉元(1990)的研究则首先超越了这一思路,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

7、的转移应采取"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两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这是对当时研究思路的一个极大突破。其二主要是以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研究为主,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劳动力应不应该大规模流动等价值判断的问题上。部分研究从管理者和城市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出发,强调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城乡流动对城市的冲击和不良影响(冯宪,1990)。但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推进,学术界的主流思想则强调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积极作用,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肯定,例如,任建平等人(1992)从要素流动的角度、王郁昭(1994)从

8、增加农民收入和活跃农村市场的角度、赵树凯(1994)从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角度、蔡昉(1990)从国民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对称的角度、杨涛等人(1991)从矫正各种扭曲的价格信号的角度,论证了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城乡流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这一时期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争论,事实上是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探讨,虽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要解决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必须打破城乡隔离体制,实施开通城乡、推进城市化的战略,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