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项脊轩志(三稿)

16项脊轩志(三稿)

ID:6664105

大小:6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21

16项脊轩志(三稿)_第1页
16项脊轩志(三稿)_第2页
16项脊轩志(三稿)_第3页
16项脊轩志(三稿)_第4页
16项脊轩志(三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16项脊轩志(三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6项脊轩志每课一背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文助读】1.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2.台城:六朝皇宫,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东端与明城墙相接,西端为一断壁。这段城墙。城墙全长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条石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砖高12.8米。由于这里距六朝时代的建康宫不远,后人通常称之为台城。【妙笔诱思】(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

2、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妙题点拨】(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

3、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自主探究语言积累1.通假字(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______通_________(2)而母立于兹_______通_________答案:(1)“当”通“挡”(2)“而”通“尔”2.一词多义(1)始①室始洞然()②始为篱,已为墙()(2)过①日过午已昏()②大母过余曰()(3)置①顾视无可置者()②内外多置小门()(4)而①余扃

4、牖而居()②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5)为①始为篱,已为墙()②轩东故尝为厨()③庭中通南北为一()④吾从板外相为应答()(6)以①以当南日()②以手阖门()③能以足音辨人()④执此以朝()(7)谓①且何谓阁子也()②妪每谓余曰()(8)一①庭中通南北为一()②先妣尝一至()(9)日①以当南日()②不能得日()(10)先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②先大母婢也()(1)①才,连词;②起初、先,副词。(2)①超过,动词;②到、来,动词。(3)①放置,动词;②设置,动词。(4)①助词,表修饰,无义;

5、②但,连词。(5)①做,动词;②作,动词;③成为,动词;④对,介词。(6)①用来,动词;②用,介词;③凭借、根据,介词;④用如“而”,介词。(7)①叫作,动词;②告诉,动词。(8)①整体,名词;②常来,副词。(9)①太阳,名词;②阳光,名词。(10)①以前,名词;②去世的,形容词。3.词类活用(1)乳二世()(2)客逾庖而宴()(3)执此以朝()(4)吾家读书久不效()(5)雨泽下注()(6)雨泽下注,使不上漏()(7)又北向()(8)东犬西吠()(9)前辟四窗()(10)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11)多可喜,亦多可悲()(12)垣墙周庭()答案:(1)乳,名词用作动词,乳养(2)宴,名词用作动词,用饭(3)朝,名词用作动词,上朝(4)效,名词用作动词,取得效果(5)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6)下,朝下,上,名词用作状语,从上面(7)北,名词用作状语,朝北,行为方向(8)西,名词用作状语,朝西,行为方向(9)前,名词用作状语,在前方,行为方向(10)手,名词用作状语,亲自,亲自(11)多,形容词用作名词,许多事(12)周,名词使动用法,使围住4.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

7、)余自束发读书轩中()(3)垣墙周庭()(4)杂植兰桂竹木于庭()(5)家有老妪,尝居于此()(6)妪,先大母婢也()(7)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8)借书满架()(9)吾儿,久不见若影()(10)使不上漏()(11)室西连于中闺()(12)鸡栖于厅()(13)其制稍异于前()答案:(1)判断句(2)省略句,省介词“于”(3)省略句,省介词“于”(4)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5)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6)判断句(7)省略句,省主语“余”(8)省略句,省主语“余”(9)省略句,省主语“吾”(10)省

8、略句,省兼语“之”(11)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12)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13)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二、背景资料全搜索1.作者简介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中了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会试屡次不中,徙居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四方来从学的人很多,海内称为震川先生。六十岁上,嘉靖四十四年才中了进土,选为湖州长兴县知县,移顺德通判。隆庆中,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隆庆五年,1571)。有《震川文集》四十卷。归有光是明朝有名的散文家。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