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

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

ID:6646457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1

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_第1页
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_第2页
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_第3页
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_第4页
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教材例题衔接讲解曹敏18708173112摘要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门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最主要要利用知识衔接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知识衔接最有帮助的就是关注课本例题之间的衔接,因为例题就像是打开物理知识的钥匙,而例题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章有规律的网,只要学生愿意思考,可以在任何一处走向物理的制高点。所以本篇论文就高一物理课本例题衔接讲解做一简要论述。关键词:教学方法例题衔接学生能力一:纵向剖析,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教师应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

2、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是什么;分析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学生容易犯错误等等,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新教材这两个例题难度虽不大,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高度”。下面的例题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运动学基本公式的运用。重点是在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基础上,适当的选择运动学公式。难点是整个物体过程的分析与运动学公式的联系。本例题所涉及的物理思想是物理和数学结合解二元一次方程。物理新课程必修一教材24页例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第3秒内的位移是2

3、.5m,第7s内的位移是2.9m,求物体的加速度与初速度。解:已知:t2=2s,t3=3s,x3=2.5m;t6=6s,t7=7s,x7=2.9m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根据公式可得:X3=x3-x2=v0t3+(1/2)at32-{v0t2+(1/2)at22}=2.5mX7=x7-x6=v0t7+(1/2)at72-{v0t6+(1/2)at62}=2,9m综合两式,代入数据解得a=0.1m/s2,v0=2.25m/s此例题从位移时间关系的基本公式出发,推到出了加速度和初速度。二:一

4、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课本例题一的解题方式是一题一解,目标明确,但这样做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也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例题之间的关系,适当的增加一题多解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对于学生以后升入高年级理解物理也好益。联系课本本页例题二: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试证明:该物体在某段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t/2=v=(v0+vt)/2从0-t/2时间

5、段内,vt/2=v0+a*t/2而从0-t时间段内,vt=v0+at综合12两式解得vt/2=v0+vt/2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vt/2=(v0+vt)/2所以得Vt/2=v=(v0+vt)/2证毕利用这个结论,不仅仅是可以从纸带上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还可以纵向迁移回到例题一用证明的结论重新解答明显,例题二的证明过程之后,学生要知道做这样的证明有什么样的意义,那么,回到本页例题一,并通过复习巩固和设问引导的方式,运用例题二中的证明结论来用另外一种方法解答例题,让学生从中感觉到兴趣以及物理无

6、穷的魅力,在次基础上,学生可以马上尝到自己辛苦证明出来的结论,可以让一道解题步骤看起来繁琐的例题一,瞬间变得极其简单,让学生有一丝丝小兴奋,也在学生学习物理的同时给予了他们物理是一门简单的,有趣的科学的思想。例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第3秒内的位移是2.5m,第7s内的位移是2.9m,求物体的加速度与初速度。三设问引导,活跃课堂气氛1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要适当采用设问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设问得当,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课堂提问主要分为复习提问和启发提

7、问式,在这里,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起,利用下面几个问题,即复习巩固了例题二,又逐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问题简单化,使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2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分几个小组分别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关注课堂内容:如果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气氛很容易变得沉闷,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在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要分散之时,教师加以提问,并使学生稍加思考并以回答,那么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启发提问式,教师通过想学生提出一些他们没有思

8、考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很明显,在教师的“有意”启发下,引导之下,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但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在“不经意”之中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均会有较大的提高。下面就是利用例题二中的证明结论通过设问方式来解答例题一的相关问题1:求第3s内的平均速度v3=2.5m/s2:第3s内的平均速度应该等于哪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v3=v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