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44746
大小:8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21
《榆次第一中学校教学设计首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榆次第一中学校教学设计首页所带班级高0809、0810、0811、0813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离经叛道’的李贽李贽简介;主要思想主张;通过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的认识,对其思想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认识文化与经济、
2、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问题研讨史论结合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末清初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教学重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教学难点难点:对离经叛道及经世致用的理解、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及评价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多是一些思想主张,抽象的内容较多,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把讲、读、议结合起来。讲,要具体化明确化;读,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结合相关原始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议,要引导学
3、生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讲述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分析备注-9–【背景知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学说。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施行“仁政”,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明时期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的
4、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陆九渊创立了与朱熹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种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明末,宋明理学的腐朽性已充分暴露,学者们痛感“清谈
5、”、“务虚”之学风对明末社会造成的祸害,于是便在学术上加以批判,对改变学风各抒己见,此倡彼应,“经世致用”之学风靡一时,从而为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有识之士所赏识。倡导“经世致用”的学者,均主张以实用为宗旨的“实学”。王夫之要求“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顾炎武强调用“修己治人之实学”去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就是要提倡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他们还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后来,龚自珍、魏源等人再次提倡“经世致用”。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他们都去做,使“经世致用”之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
6、就。明清之际之所以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可与先秦媲美的另一个时代,是与“经世致用”之学分不开的。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导入新课】(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充满着强烈爱国情感的名言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吗?大家知道这句名言最早来自何时吗?在明末清初反对君主专制政治进步思想中,
7、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他把亡国和亡天下区分开来。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则是所有人的事了。这段话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目的就是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近代以来每当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这句话都激发了一些仁人志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发展到今天,这句话同样激发着每一位华夏儿女为中华崛起而奋斗。而作为此话的原创者顾炎武正是活跃在明清之际的一分子之一的进步思想家。由此导入新课。(2)明末清初,伴随着王朝政治的专制腐败、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僵化、工商阶层的壮大,中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以黄宗
8、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儒学斗士,面对现实,高举儒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社会变革,推动了传统儒学的又一次发展,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