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31075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20
《经济学与常识: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张宇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济学与常识: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张宇燕经济学与常识: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张宇燕.txt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了,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呀!发信人:Economist(经济学家),信区:EconForum标题:经济学与常识: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SatJan2223:13:282000)经济学与常识: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张宇燕英国哲学巨擘罗素曾讲过一句话:哲学大师们的中心思想本质上都是非常简单的。从他的表述中我受到了鼓舞
2、并发奇想:既然大师们的中心思想都极为简单,那么对它的某种“逆”表述亦应成立,也就是说,每一个简单的事实或现象同时也似乎应能够有着与某些大师的中心思想相吻合的地方。我不敢说哲学与经济学是否在精神实质上相去不远或异曲同工,但有一点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那便是人们熟知的常识中蕴含着貌似深奥难测的经济学理论。换言之,从我们耳濡目染的现象中不难找到理解经济学本质的钥匙。“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常挂在人们嘴边的谚语,所揭示出来的东西从经济学角度上看是耐人寻味的。一个和尚独居时他可以挑水吃;两个和尚同住时他们可以抬水吃;而三个和尚共处时却为什么会出现没水吃的结局呢?
3、我们的探寻就由此展开。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稍微做些形式化的努力,即将一人独居、两位同住和三者共处分别用情况I、情况Ⅱ和情况Ⅲ来表示。在情况I中,此位出家者挑水吃无疑是一种最合理的或是最自然不过的行动了,因为水乃人所必需之物,除了自己去挑之外别无其他选择。另一方面,他的全部劳动成果“水”的享用者或占有者也只有他自己。他可随心所欲地支配和消费水的原因,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其生产性行为和消费性活动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相比之下,情况Ⅱ则稍许复杂一些。我们假定他们都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付出愈少愈好而收获则多多益善——的人,即他们都是S.穆勒所说的经济人,
4、那么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愿看到别人“搭”自己努力的“便车”,坐享其成,同时又都在想方设法搭别人的便车。这种情况下,他们必然也自然会在轮流挑水的问题上达成协议;而在水的消费量问题上、在协议执行和违约制裁虺头5任题上讨价还价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显而?见的是,在达成协议、监督其执行和对违约者的制裁的过程中,是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在某一次“生产活动”中出现坐享其成者或曰搭便车者的现象,与经济学中的热门话题“外部性问题”无异即某(些)人的行为使其他人或局外人的利益受到了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换言之,在情况Ⅱ中,两位和尚的生产性行为和消费性活动的排他性受
5、到了限制。此时,消除外部性问题成了当务之急,而为达此目的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经济学家常津津乐道的所谓交易成本的一种——可能相对巨大,在工具的限制下(这一点十分重要)他们两人就很可能去寻其他更为简便和经济的合作方案——两人用扁担抬水。“两个和尚抬水吃”由此看来不过又是一个对经济学的世俗或常识性表述罢了:消除外部性同时使交易成本最低(因为两人抬水对双方而言十分公平易达成协议)。在情况Ⅲ里,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的性质就开始发生变化。这时,由于工具的特点——扁担和木桶——所决定的,或一个人挑水或两人抬水,在每一次“生产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位搭便车者。
6、换句话说,在情况Ⅲ中,外部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再考虑到他们三人同时又都是趋利避害的经济人,其最终的不欢而散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上述这种由外部性的存在而直接引起合作失败,是我们得到的有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第一个解释。不言而喻,多人合作行动一般说来是多次性(或往复的)的。这便暗示出了在一次性行为中存在外部性效应可能会随着行为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被消除。不妨设想一下,三位和尚即使不是绝顶聪明,至少也是肯动脑筋的。他们不是消极静候而是积极地以“谈判”的途径来解决因“第三者”的存在而引起的外部性问题。他们可能提出下面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三人各自在三天内轮流
7、值日挑水,或轮流每两人每天值班抬水。显然,无论采用哪种方案,在三天内的值班打水行为中,每人所付出的辛劳毫无二致,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但由此我们就能得出搭便车现象完全消除的结论吗?非也。在讨论情况Ⅱ时,我是有意把“其他条件”排除在外的,目的是避免过早地把问题复杂化。至于“其他条件”,无非指某些随机事件(如天气变化和疾病侵身等)和客观事实(如每人的身体条件上的差异及消费品的不同,以及道路状况等)。所有伴随这些“其他条件”而来的麻烦,可能使这种谈判失败。比如说,和尚甲爽快地接受了第一种提案,但和尚乙和丙则由于认为甲所消费的水是他们两者消费量的总和而反对
8、,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替代方案,要求甲付出的劳动与所消费的相等。对此,甲则认为它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而拒绝采纳。考虑到精确地计算出各人的消费量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