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28418
大小:4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0
《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松江区岳阳小学何朝晖【摘要】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说,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全面提升的有力保障。而就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与操作上的偏离上的不到位,尤其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在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的德育教育实践中,还可以有许多的内容去探索。本文就从小学德育生活化的依据、现状分析及实践情况三方面进行阐述,以证实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两者间有密切的关系。【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实践研究一、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提出1.德育
2、生活化的理论依据德育生活化的观点,可以说是较早的时侯就有人提出,从最早的以法国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为代表“生活教育”的论述到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同的时期,大家的表述也各不相同,但不管怎样,大家对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开展德育教育的观点是一致的。亚里土多德对道德实践的理解。“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他认为,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学生道德形成规律告诉我们,学生道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基础,并且是唯一的基
3、础,而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之“培养真人”,也是教育永恒的真理。他认为,人的道德乃至社会性是个人既有经验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道德体验,并在体验中发展道德,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要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明确了学校德育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活动,
4、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2.德育生活化的概念界定8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体验道德魅力,培养德性。简单地说,德育生活化是指教育与学习应以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关注人的成长规律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加强体验,理解和接受道德的要求,最终形成德育品质的方式。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启蒙阶段,就注重与自然生活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二、目前小学德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德育生活
5、化目标远离学生实际这几年,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都是进行爱国主义的远大理想教育,清一色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根本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目标一刀切,使小学生从小就在空洞、遥远的口号声中成长,产生了对身边轻而易举能做到的小事视而不见的现象,造成了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节,给小学生以目标虚无缥缈之感。再者是德育目标“倒挂”的现象,即在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进行爱家、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德育对学生的现实生活,缺少指导意义,
6、学生不喜欢,德育效果差。2.德育生活化内容游离生活实际德育的存在根源于生活,德育的目的服务于生活,而当前的小学生身上“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严重,是学校德育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表现。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的主要德育课程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的,有的老师把课程中的道德因素看作是一种知识,将《品德与社会》上成书本化纯知识性的课,或全面忽视了其它学科中的各种德育因素,从根本上忽视了对道德主体现实生活态度的关注;二是学校在组织活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小、近、实、序、趣”方面的德育
7、活动让学生体验与内化,这种只重形式轻体验的活动,很少从真正发自学生内心的感受去考虑活动的有效性。3.德育生活化方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德育的效果很多时候取决于德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而目前学校的德育模式在形式上,表现较为单一化。开展一次活动,往往以8开一次会议、办一次讲座、搞一个启动仪式、举行两次检查等代替,根本不符合新时期、新课程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三、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1.制定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德育生活化目标当前小学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落后于时代的变化与学生的需求。尤其严重的是,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学校德育表面上热热
8、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越来越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而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让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小学生的理解力与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其德育目标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