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28109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0
《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新闻业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摘要:中国新闻事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越来越成熟。但随着新闻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新闻的伦理问题日益重视。那么,中国新闻业现状到底是存在那些问题呢?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吗?中国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我们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作一略浅析。 关键词:寻租新闻职业道德一中国新闻业存在那些职业问题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
2、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这里所说的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在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新闻出现之后,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新闻寻租化公众对传媒界的种种批评绝非空穴来风。近年来,传媒界丑闻不断。为了揭露精神病院的问题,有的记者乔装成精神病人;为了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有的记者故意设圈套诱导人做坏事,然后加以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例如《鄂东晚报》出于创收的冲动,寻求经
3、济利润最大化,报社内部达成以曝光当事方丑闻的方式强拉广告的默契,上下‘通力配合’,形成了一条报社领导——记者——受要挟单位的‘媒体腐败食物链’,这是典型的拿新闻监督寻租当饭吃。,《鄂东晚报》反映了新闻业自律缺失,教训深刻,值得反思。有些新闻记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舆论监督权,以写批评稿、挖陷阱等手段要挟或交换,谋取个人或集体的经济利益,违反传媒职业道德规范甚至触犯国法。新闻业者均有舆论监督的“权力”错觉,进而有了利用舆论监督的“经济”寻租行为。来违背舆论监督是服务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一种形式。其实《鄂东晚报》所反映的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
4、决不是偶然的。北京一家公关公司负责人披露,“封口费”的数额通常较大,几万元甚至十几。《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黄文夫指出,收受企业用于堵媒体之口的钱,已经成为少数财经媒体的一笔特殊收入。现在有些新闻工作者左手持批评稿,右手持表扬稿,去要挟被采访者给赞助,不给钱就立刻刊发批评稿,给钱就刊发表扬稿。这是滥用新闻舆论监督权的重要表现,也是新闻寻租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仅严重影响新闻单位和记者的形象,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二)新闻领导化中国的新闻传播一直是党和政府忠实的宣传工具,定位高,形式严肃,如积成流弊则会有亲和性弱
5、的缺点。早中国新闻报道中人们常常有“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没有领导的新闻不算新闻,没有名人的新闻不算新闻。在中国现在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上到中央台下到县台的新闻中,都是有领导报道并且在新闻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还可以发现在于新闻报道中的职务官阶就是一个极度不合理的怪胎。中国新闻从新闻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次向受众本位方向的转移,应该从领导本位新闻中转移到新闻平民化,主要集中在对民生新闻、公共新闻和媒介娱乐化等问题的上新闻报道。新闻是把各种各样人的行为图象给人们作为镜子,应将其广泛的
6、社会兴趣的特点和社会效果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化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以及宿求。大众新闻理念的及时引入,使新闻蕴涵着巨大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三)新闻至高化在中国目前新闻业中,有些新闻工作者,以“新闻高于一切”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为了新闻,对人民大众的权利的侵害。媒介又对隐私问题特别感兴趣,因为这种新闻很吸引人,最棘手的是有关公众人物,名人,强暴受害者的隐私,以及使用过分敏感信息的问题。例如“林妹妹”的死近期不管是在娱乐界还是在新闻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扮演者陈晓旭作为一个明星、成功商人和妙真法师,其离奇的一生给媒体带来了一次背离人性的“狂欢”。19
7、87年版的《红楼梦》让21岁的陈晓旭一夜成名,此后她的一生便都与“林妹妹”联系在了一起。随后弃艺从商,在商界获得了不菲的成绩,曾经被评为经济风云人物,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她突然抛弃亿万资产出家。2007年5月13日又突然传出其辞世的消息。从陈晓旭出家到其辞世,媒体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关于其出家原因的臆断,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从陈晓旭的家人、同事到昔日《红楼梦》剧组导演与演员,乃至陈的前夫与昔日恋人,都遭到媒体的轮番盘问。媒体没有做到对已故之人的尊重,也没有考虑到陈的家人以及朋友的心情,而仅仅只顾挖掘有关陈的一切信息来博取大众的眼球和注意力。所有这些
8、都在拷问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守的道德底线。在‘陈晓旭事件’中,我们没有看到传播者为活着的人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反而是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