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18279
大小:5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0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金坛市建昌小学沈晓云我们且行且思,一路走到了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学期,与前三册比较,这一册语文教材还是有一些变化,今天就通过以下几个聚焦点简单谈一谈。聚焦一:习惯养成本册“习惯篇”安排的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安排这两项跟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紧密相连。选定“勤查字典”作为本学期“习惯篇”的重点内容,旨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技能和习惯。为了突出这一重点,8个单元练习中除了练习6,其他7个练习的“学用字词句”板块里安排了有关部首查字法的知识学习和训练要求,并在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有关于查字典的作业安排,与“习惯篇”呼应,巩固强化,务必使学生
2、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音序查字法,但无法查到不知道字音的生字。这样安排是为形成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作准备。“主动识字”这一习惯的培养,更是渗透于课文、练习等各个板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单靠几课时的“习惯篇”教学就能形成的。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在各板块的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到位。这也正是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要求。【直面教学】首先,要在“习惯篇”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字典有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动手翻一翻,看看其中千姿百态的汉字,再了解字典的编排体系,并告诉同学们字典的功能和作用,告诉学生它就好比一位不说话的老师,
3、是我们学习上的朋友和好帮手,以唤起学生爱字典、用字典的意识。第二,平时要在课堂上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学习查字典,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和方法。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不论是“勤查字典”,还是“主动识字”,都要在课堂这块教学的主渠道中不断提供信息,强化训练,全学期一以贯之,形成习惯才有可能。第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引导、鼓励学生去请教那位“不说话的老师”,从实用中感受字典的功能和魅力。要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不懈,“勤查字典”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聚
4、焦二:独立识字低年级学生识字,字形是难点。根据研究,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掌握字形的心理过程处于初步分化阶段。就是说经过初步的生字教学,学生对不同汉字的字形轮廓有了一定分化,但是综合不全,主要表现在对于字形结构某些细微部分尚有遗漏或添补,再认和再现时偶尔出现波动(猜测)和泛化(遗忘)现象。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觉得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比较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我发现每次涉及到汉字字理时,学生总是表现得特别好奇,有兴趣。他们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特别牢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抓住一些典型汉字渗透字理知识,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在老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关注
5、汉字的字理后,学生在学习汉字时也经常会去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来解读汉字,巩固识字方法。本册生字分两部分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不同形式的识字安排,与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紧密相连。在单元练习中,也安排了一定量的识字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机会,以便形成习惯。【直面教学】关于本册识字写字,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此前,小学生已经学过三册生字。其中一上的生字相当一部分是基本字或使用频率高的字,可能回生比较少。一下、二上的生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的生
6、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此外,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第一学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则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识字任务,还要多复习巩固以前所学习的生字。大量、机械的抄写只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正确的方法首先应当是“识用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且能够提高生字的再现率与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其次,第一
7、学段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这也是本册“习惯篇”要求的一个重点。让学生主动识字,必须要有内驱力。教学方法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这样才能养成习惯。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汉字本身就是画,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教学实践一再证明,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
8、字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