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

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

ID:661726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0

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_第1页
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_第2页
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_第3页
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_第4页
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叶秀山教授《哲学导论》课程讲义(三)哲学和哲学史之间的界限难以划清,不一定把全部哲学史学完才学哲学,学哲学可以学一本书,一个流派,一个大哲学家都是入门的途径。根据自己的情境兴趣选择,老师也可以帮助你选择,你研读这一个人、一个流派,以此为基础就可以了解哲学包括哲学史。当然这不包括细节,但是大纲节目,基本问题都可以有所了解,重要的问题它都会涉及到,这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学习哲学的捷径。这是前人积累的方法经验。以此为基地,可以去各个地方,各门学问都可以去问津,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旨就是你当初选择的这本书,怎么出去,还能怎么回来。你们现在进入北大哲学系了,在哲学这个领域

2、里现在需要有我存在的空间,我存在的地方有我的位置,就是从我推荐的书中再做选择我们先念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为什么称之为古典?(只是在中国称其为古典哲学)因为钻研了他们的书就明白了什么叫哲学,知道了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前面我们只是在外面看,哲学在做什么,现在则是要进入哲学门,登堂入室,那么德国古典哲学是入门的必经之路。哲学流派很多,对哲学本身的的观念很不一样,可以有不同观念,不同理解,但必须有根据,要把从康德到黑格尔以来的这段研究化在里面。"哲学就是把握世界的方式",可以这么说,但根据何在,什么叫把握世界的方式,怎么把握?或者说是最一般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但什么

3、叫最一般的,最普遍的,什么叫概念式的,这样日常给我们的观念就远远不够了。只有到了康德对哲学所谓概念,普遍这一类的话才有了一个专门的理解。他们了解的、想的要比一般人多。我告诉你们什么叫哲学是没有用的,还是要你们自己去读书。在形成我们自己"什么叫哲学"的观念的时候,还是要自己念书去,不带偏见,踏下心来念他们的书。这时才明白什么叫哲学。哲学有自身的训练有自身的问题。下面我就大概介绍一下从康德到黑格尔都说了什么,为什么说他们囊括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概括了哲学的基本历史。康德的主要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A版1781,B版1787)、《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

4、断力批判》(1789)。三本书中,《纯粹理性批判》是个纲领,是奠基著作,但比较难。三本书有不同侧重,(《实践理性批判》侧重道德,《判断力批判》侧重美学)但就哲学来讲,三本书是一个完整的哲学,要一起读,所谓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它们都在审核理性的作用,康德是理性主义者,纯粹理性批判奠定了他批判哲学的纲领这本书代表着一种变革,他把做哲学的人的视角、立场有一个变革。他自己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涉及了哲学的一个基本的态度,过去占主流的一个哲学态度:把握世界首先要认知世界,认识世界要首先通过感觉,然后从感觉概括、综合、分析、提炼、然后总结出规律来,把握世界就是要把握这些

5、规律,学知识就是把握客观对象的规律law。有了规律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这个规律有普遍性,但普遍从哪来?从感觉来,所以需要试验,再分析、综合、概括这才能出现一个普遍行之有效的、可靠的规则law。规则成了体系,成了科学。哲学就是告诉我们知识一定是来自感觉,所谓科学就是从经验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所以知识的基础就在于此,要通过积累经验概括出经验,理论和规则。但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颠倒了这一切,这些知识的基础是不牢靠的,是建立在沙子上的。从古希腊就提出了感觉是不可靠的,感觉是会骗人的,感觉是会变的,感觉不可能提供靠得住的经验。最有名的就是关于运动感觉不可靠的命题,飞矢不

6、动的芝诺悖论。有限的时间内怎么通过无限多个点,感觉上是动的没问题,但如何从理论上去证明。感觉提供的是个客体,理论是主体,把主客体分开是希腊人的功劳。按常识,主体是围着客体转的,认识要符合客体实际,但是到了哲学层面就有了问题,你无法证明所有的经验,所有从感觉得来的东西是可靠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在这个问题上实行了一个变革,他让客体感觉围绕着主体转,这就是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培根认为人的知识就像蜜蜂采蜜,通过酝酿就产生知识。我们有了材料后要通过人的加工才成为知识。按这个想法实际上知识是没有可靠的基础,是找不到最后的理由的。是没有理论上的保障的。只有常识上经验上的可

7、靠性。从培根下来,到英国的休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一切不过是约定俗成,是习惯。这样建立的科学大厦是不牢固的。没办法从理路上证明推导出一定会"如此"。休谟是康德直接面对的一个人,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针对这种疑问的。从感觉出不来推理。要无限次的经验才可以推理,少一次都不可以。现在要让变化围着推理转。康德的另外一个目标,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只讲形式不讲内容,科学得有内容。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还提出了改造形式逻辑,现在讲的知识论不是形式逻辑而是科学逻辑,不只研究形式的必然性,也要把内容接纳进来,内容从经验感觉来。这两个东西要综合起来,单独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解决问题。经

8、验主义者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