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600950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9
《创新性成果《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性成果《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宣恩县沙道民族中学杨纯潘一.生成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否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的高低的具体体现。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大都不是很强,因此,对于阅读发展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注。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阅读“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本着这一宗旨,特设计出此教学设计的。二.创新体现⑴体现了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⑵体现了“授人以鱼,
2、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便是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也可以灵动起来。让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积极总结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水平,丰富文学素养。⑶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极大的挖掘每个学生特别是阅读发展困难学生的潜能。-三.创新价值《地下森林断想》是我国女作家张抗抗的名作。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教学本文,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地下森林的
3、形象,感受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体会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探明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震撼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语言美、哲理美。另外还应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对生命抱一种敬畏的态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能力目标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德育目标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
4、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教学方法1.朗读法2.美点追踪法3.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具体分析,讨论鉴赏;问题探究,突破难点。[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地下森林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地下森林)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
5、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释题:断想即片段感想2.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作者由地下森林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然后用“面对地下森林,作者想到…
6、…”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发现。3.学生交流读文所得。三、把握文章脉络1.小结学生的发言,再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小结:作者面对地下森林,思接千载,驰骋万里,想到了地下森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意境,文章好像因此显得很破碎零散,但是,在这看似宽泛零碎的内容里,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连缀,或者说引发作者产生这些片段感想的根源是什么。2.学生再读课文,四个人一小组合作探讨。3.集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想象的内容都在一点进行,那就是对峡谷及地下森林顽强生命力的礼赞,对那些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地下种子的礼赞。四、再读课文感受
7、形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课文内容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二是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并作一些解释。(学生交流,多媒体显示结果)生1: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生2: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生3: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任何时候都不悲观或消沉。生4: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
8、,满怀激情赞颂了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2)本文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借赞美地下森林的美好品格来抒发情感,引出深刻普遍的人生哲理。请说说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一个怎样的主题?请在文中找出来。(学生回答并齐读强调它在文中的作用)(3)这一哲理既与地下森林的形成和发展有关,同时有超越了地下森林本身,而上升到大自然的层面。但是,作者的寓意不仅限于此,“谢谢你的启迪”这句话似在暗示作者领悟的更多。同学们能补充一些吗?提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