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595295
大小:9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9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6)一、学科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中国人文学科中最活跃、最具开放性及创新性的一门学科。中国现代文学肇始于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民主”的社会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这使中国现代文学先天具有追求现代性的历史使命感。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决定了它的写作与研究不仅要始终站在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最前沿,反过来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现代化进展。中国现当代学科的这种辐射性效应对整个社会群体某种现代性观念的形成势必产生极大的影响,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
2、,中国现当代文学已成为我校最为成熟的学科。本学科已形成了四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经典重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社团流派及作家作品研究,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重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是本学科的传统优势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重读的带头人为杨朴教授,吉林省拔尖人才。杨朴教授注重向学术创新性,对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了独特的梳理,学术意义重大。杨朴教授在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学界的瞩目和好评,为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带头人为郑春凤、
3、李秀云教授。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以文学思潮的演变为主要研究重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同时注重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背景下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演进史。该学科成员发表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方向奠定了厚实的学术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和梯队特点的学术队伍。共有教学研究人员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我们把全部力量凝聚在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上,同时,还聘请全国著名学者叶舒宪、萧兵、王保生、孟凡华等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不断的完善本学科的学术结构。二、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
4、扎实的文艺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熟悉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了解其发展的趋势;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二)研究方向1.中国现代文学2.中国当代文学3.影视与戏剧研究4.中国现当代文学社团流派及作家作品研究(三)主要相关学科哲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不少于36,不超过38学分。(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总学时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文学院公共学位必修课汉语通论0000000101116033Ⅰ考试现代语言学概论00000
5、00101126033Ⅰ考试中国传统文化0000000101136033Ⅰ考试专业学位必修课(专业方向课,要求根据本人研究方向,只选1门)基础理论课文学研究方法0501060201016033Ⅰ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0501060201026033Ⅰ考试中国现当代社团流派专题研究0501060201036033Ⅱ考试专业方向课二十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研究0501060301016033Ⅱ考试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0501060301026033Ⅱ考试影视理论与影视美学0501060301036033Ⅱ考试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重读0501060301046033Ⅱ考试非学位必
6、修课文献阅读(前沿指导、方法论指导)0501060402012011Ⅳ考查专业选修课(要求根据研究方向,任选2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0501060502014022Ⅲ考查20世纪文学与文论研究0501060502024022Ⅲ考查新时期小说主潮0501060502034022Ⅲ考查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0501060502044022Ⅲ考查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0501060502054022Ⅲ考查现代传媒与20世纪中国文学0501060502064022Ⅲ考查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方法研究0501060502074022Ⅲ考查港台文学专题研究0501060502084022Ⅲ
7、考查公选课、跨专业课程、补修课要求硕士生根据个人发展需要修读1门2学分全校公选课;并修读1门2学分的跨专业课程(可以是本院其他专业的课程,也可以是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补修1门与提升实践能力有关的课程。实践活动与撰写学位论文参加学术活动000000000001第一至四学期参加学术实践活动,考查(提交学术活动记录),1学分。参加教学实践000000000002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实践(助课、讲课训练等),20学时,考查(提交书面鉴定),2学分。参加社会实践000000000003第五学期结合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社会调研等活动,考查(提交社会调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