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592878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9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垂直与平行》。我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说课。首先说教材:一、说教材1、说教材内容: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正确理解平行、垂直的概念。2、地位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角以及角的度量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做了铺垫。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
2、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小棒等。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通过
3、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也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使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展示个性,在实践的过程中放飞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说教学过程,本部分包括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我将创设这样的情景。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把这张纸看作一个平面,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个平面变大、变大、再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平面上出现了两条直线,你想象一下这两条直线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最后,请学生把想象的图形画在纸上。(这样的
4、设计让学生观察、想象无限大的平面,为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时,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各种画法给予肯定。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找出其中典型的画法,各小组派代表将其不同画法用投影仪展示给大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学生登台展示,锻炼了学生自我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启发引导、自主探究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补充编号后,将下列图形展示给学生:123456789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位置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有的小组可能分为两类:不交叉的一类456789,交叉的一类12
5、3;有的小组可能分为三类:不交叉的一类789,快要交叉的一类456,交叉的一类123;也有的小组可能分为四类:不交叉的一类789,快要交叉的一类456,交叉的一类23,交叉成直角的一类1。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第一种分类方法思考一下:1.交叉的两条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后很直观的感知出:两条直线在交叉的地方有一个点。我顺势指出:这个点我们给它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叫交点,而这样交叉的两条直线,我们也给它起一个名字叫相交直线。接着请同学们观察刚才划分的不交叉的一类,此时,我启发学生回忆直线的特征: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那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2.这些图形中的两条直线向两端延长后会出现什么样的
6、情况?学生马上会想到4号、5号、6号图形中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也会相交。所以4-6号中的两条直线也是相交直线。进而我启发学生:3.那么图形7、8、9号中的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呢?此时,学生可能会产生争议,我设问: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学生自然会想到延长两条直线,进而我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操作。把7号图形中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会怎样呢?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会发现它们两端延长后有一端靠近了,如果再延长呢?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再延长它们就相交了,所以,图形7号中的两条直线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相交直线。接着我对8、9号图形进行演示,把8号和9号图形中的两条直线延长后,和7号图形相比,有什么
7、不同的地方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这两条直线两端无论怎样延长也没有靠近。此时,我顺势指出:像8号和9号图形中的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把它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图形8、9中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在这里,教师要积极鼓励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验证,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的教学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接着,教师请学生分组去讨论和分析其它两种分类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