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电工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工学教学设计 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电工技术(电工学Ⅰ)、电子技术(电工学Ⅱ)课程编码:T1020000、T1020010英文名称:ElectroTechnology、ElectronicsTechnology开课单位: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学时学分:电工技术,总74学时(4.5学分),授课62学时,实验12学时电子技术,总74学时(4.5学分),授课62学时,实验12学时授课对象:汽车、材料、船舶、土木等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电工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电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线性代数、微积分、
2、微分方程等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电路、电机与电机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后续电类课程和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在非电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立足于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结合电工电子科技的发展和相关专业对电工学课程内容的需求,从课程的总体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既注重基础又考虑到应用,即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要有足够的实践环节,做到点面
3、结合,相辅相成,使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电工学课程从结构体系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内容上以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来体现。对于理论教学,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1.电工技术电工技术主要以电路分析和电动机及其控制为主,具体分为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路的过渡过程等内容,电动机及其控制部分主要分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使用、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PLC控制内容,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2.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模拟电子技术包括常用半导
4、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信号的产生和信号的变换、直流电源、应用举例等,同时对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软件进行了简介。数字电子技术包括逻辑代数、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模/数和数/模转换电路、应用举例等。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对于理论课的每一部分均配有足够的例题、课后配有大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对于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分成以下三个层面:1.理论的验证以及基本实验技能能力的培养在这一层面
5、里,实验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所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巩固并加深理解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常用的电工仪表、电子仪器及常用电器、电机等设备的使用方法。能按预定的实验要求安排和操作基本的电工、电子实验,能准确地读取实验数据,测绘波形和曲线,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合乎要求的实验报告。2.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用电技术能力的培养在这一层面里,实验的内容是综合本课程所学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有一定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综合型和设计型的实验项目。实验室给出课题要求和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同学据此从查资料、选择元器件、构思实验步骤,再到调试电路,直到课题的完成,均
6、独立进行。实验室只负责验收。这样的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3.掌握高新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高新技术,像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计算机仿真技术等,这样在以后的技术工作中,具有更多的本领、更高的能力、更强的竞争力。无论是电工技术还是电子技术都是注重先基础后应用的原则,即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也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习电工学课程对非电类学生掌握用电知识和培养用电技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影响,在提高学生的
7、总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工技术电路与磁路电机与电机控制图1电工技术的结构框图 三、教材分析电工技术(电工学Ⅰ)和电子技术(电工学Ⅱ)一直采用秦曾煌教授编写的《电工学》教材(高教出版社),该教材从1962年第一版到2009年的第七版,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先后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材优秀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等奖项。目前采用第七版教材,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图2电子技术的结构框图 被列为“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对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及基本分析方法作出了详尽的阐述,并通过实例、例题和习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
8、应用,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以及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