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577644
大小:6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8
《2012级遗传学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级备考资料1.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BA.2/9B.7/9C.2/10D.7/102.蝴蝶的体色,雄蝴蝶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雌蝴蝶无论是C_,还是cc都是白色;棒型触角没有性别限制,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型触角(a)或正常触角(A)。据下面杂交实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是D
2、亲本:白色、正常触角(父本)×白色、棒型触角(母本)雄子代:都是黄色、正常触角雌子代:都是白色、正常触角A.Ccaa(父本)×CcAa(母本)B.ccAa(父本)×CcAa(母本)C.CcAA(父本)×Ccaa(母本)D.ccAA(父本)×CCaa(母本)3.图1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可以合成黑色素B.若b2为RNA链,则反密码子的序列与b1链的碱基序列相同C
3、.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仍可不断合成物质乙D.该生物的一个体细臆在有丝分裂中期DNA分子含量多于8个B5下列有关科学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实验生物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推测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混合培养并观察。只生长R型菌;可推测DNA被水解,失去遗传效应B噬菌体、大肠杆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上清液并检测。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62011级备考资料C烟草花叶病毒、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并观察。烟草
4、出现病斑;可推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D大肠杆菌将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检测。含15N的DNA占DNA总数1/4;可推测DNA进行半保留复制。6.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C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二倍体水稻可提高突变率,突变体含有二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D.三倍体水稻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三个染色体组7.自然界中,一种细菌某一基因及可能发生的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
5、如下,X药物可与该正常蛋白结合,从而阻止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A.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极可能是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若该细菌的正常基因发生突变,则X药物肯定不是此种细菌的特效药C.该细菌基因的改变是X药物长期作用的结果D.该基因的突变频率很低,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8.下图所示系谱
6、的阴影部分表示患家族性疾病的个体,对系谱解读正确的是CA.Ⅰ-2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l/2B.Ⅱ-2和Ⅱ-3具有直系血亲关系C.Ⅲ-2与Ⅲ-3若结婚,则子代患病的概率l/2D.Ⅲ-l与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结婚,子代不会患病9.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配婚,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7、A.3种;3:1B.3种;1:2:lC.9种;9:3:3:1D.9种;l:4:6:4:110下列情况,一定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D)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l号染色体有3条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⑥染色体上DNA个别碱基对的增添、缺失A.②④⑤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④62011级备考资料11人类有一种不能同化半乳糖的病——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半乳糖的正常代谢途径中,必须先转变为葡萄糖的衍生物(物质丙),才能氧化供能。半乳糖在人体内
8、的正常代谢途径有:半乳糖物质甲;物质甲+物质乙物质丙+物质丁;物质丁物质乙。已知分别控制酶Ⅰ、酶Ⅱ、酶Ⅲ合成的基因A、D、E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细胞内的酶量与相应显性基因的个数呈正比。调查对象表现型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