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ID:6555127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7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_第1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_第2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_第3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_第4页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基本情况】   1、幼儿的一般情况明明(化名),男,6岁,独生子女。他个子在班里最高(1.28米),身材最壮,力量最大。他喜欢看书,识字量大,认识一般图书上的字甚至报纸上的字,见识较多,但言语不多。计算能力强,喜欢“算帐”,喜建构,爱画画,设计、布局总是与众不同。在班上爱惹是生非,常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粗暴地伤害他人,但本人却未能正确认识到危害性和严重性。同伴们远离或拒绝与其交往,家长们也厌恶。他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本人也因受到排斥、孤立而心理不平衡,情绪异常。2、幼儿的家长情况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

2、部,妈妈是室内设计工程师,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并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讲给他听,还特别注意提供给他足够的营养。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过分行为有体罚举动。家庭和睦,条件优越,无老人同住。【问题情境】明明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更为常见。在建构角,他拿着自己随便拼搭的一个东西或者一块大积木就去撞别人搭好或正在搭的建构物,嘴里还发出“嗵――”的声音,看着倒塌的建构物,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甚至明目张胆地将别人的作品拆掉。别人与他理论,他看着你生气的样子,脸上挂着笑,不做声响。小朋友气得推开他,他身子一挺,把你顶个

3、趔趄,话音“推我干什么?”还未落,拳、脚已经落到对方身上。在图书角,他总是一个人自得其乐地看书。其他小朋友讨论所看的书有趣,他就一把抢过来,说“给我看看。”别人不给,他就扭住别人的胳膊,硬抢过来。在美工角,他常常独自占一大块桌面,还不让别人过来。他还时不时地故意用画笔在别人的纸上涂一下,说是“在帮他画画”。别的小朋友抗议,他便出言不逊。吃饭时,他有时趁旁边的小朋友不注意,偷偷地把他的矮凳挪走,看着那位小朋友坐空,他哈哈大笑。他还把吃剩的饭菜放在别人正在用的碗里。上课时,他还时常向同伴扔东西,抓小朋友的脸。发生上述行为的次数如下表所示:6编号观察开始时间观

4、察持续时间次数小计情境17:45(9月1日)2010游戏时故意撞坏同伴的建构物,打同伴28:45206游戏时抓同伴的脸,骂人39:10205上课时向同伴扔东西410:30103游戏时抢东西,踢人511:15104挪走同伴的椅子,将吃剩的饭菜扔进同伴碗里,将饭吐在同伴手上614:40306挪走同伴的椅子,拉同伴的头发77:45(9月2日)2010看书时抢别人看的书,破坏别人的建构作品,打同伴88:45103游戏时故意踩同伴的脚,踢人910:00105骂人,向同伴扔东西1011:15158故意将别人的碗打翻,把剩饭捡进同伴碗里1114:45154游戏时打同伴

5、1215:45103将同伴的绘画作品涂坏【个案分析】1、行为分析与判断   明明个性外向,争强好胜,有“乐群外向”的特点,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的倾向。智力与注意力正常,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属于非智力因素问题,应着重考虑情感教育和行为习得的原因。   2、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明明的攻击性行为较为严重,我非常关注。在教育实践中我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生理特征的影响。明明身高体壮、力大无比、性格外向、好强冲动、精力充沛,在同龄幼儿中处于优胜地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在其攻击性行为中稍微影响而已。6 

6、  B、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在明明和老师谈话做的情境选择中是否应该合作、分享、帮助、谦让时,他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对是否可以推人、骂人,抢夺等行为回答是否定的,在日常活动中也能指出他人不良的行为,说明明明对在与人相处、为人认可和接纳的行为方式已有较明确的认识。但在日常的集体生活中、玩耍的过程中依然我行我素“大打出手”,说明了明明在认知和行为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   C、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影响   明明目前表现出来的突出的行为就是不能用正确的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的纠纷,相处的技能缺乏。   在多次的家访,与明明父母交流,在听取邻居、家人们的反馈讨论中,我了

7、解到,明明的爸爸工作十分繁忙,很少与孩子相处,情感交流甚少,教养的重担落在妈妈一人身上。妈妈也因工作和家务的繁琐常让其独自和小朋友玩耍,缺乏耐心、细心地指导孩子与同伴沟通相处的技能。在孩子与同伴交往中没能及时发现不良的行为举动给予阻止、批评。孩子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的反应,因妈妈的疏忽没有被阻止,得到解决方法的指导,在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认为“胜利”的体验比“躲避”消极反应要开心得多,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正确。当这些行为不断反复后,

8、演变成为一种习惯。妈妈缺乏科学、正确的教养方法,简单地训斥,以暴力对付孩子和体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